<p class="ql-block">正是家家户户备年货的日子,一月廿四日上午十点半,苏州大鸿运酒店,一堂生动的摄影课吸引了会场所有的参与者。刚从医院理疗后赶来的马铁梅老师在台上风采依然,满肚子动物故事的她问大家想听什么?幽默风趣的主办人许之年老师提议:“马老师,就讲马吧!”。</p><p class="ql-block">从一望无垠的蒙古草原到高低起伏的坝上高原,从气势恢宏的蒙古马到雪浪四溅的舟山马,银幕上一幅幅摄人心魄的图片是她用生命诠释的对摄影,对动物的爱与领悟。她动情地说:“动物的世界,有亲情友情,有弱肉强食,但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更没有贪污腐化,它们,比人类更文明。”</p><p class="ql-block">短短三刻钟,我们仿佛置身于草原上,目睹了勇往直前的奔马,白毛风中的马,水上飞的马。我们听到了牧民赛马,驯马,套马的艰苦过程,看到了马对同伴的重情重意和独特的鸵鸟心态。</p><p class="ql-block">短短三刻钟,我们在草原牧民驯马,套马,赛马的精彩瞬间中,深刻体会到牧民生存的艰难,也看到了草原骑手高超的技艺。现代科技这把双刃剑,对于动物带来的困扰同样令人痛心。一次无人机的干扰,几匹马被惊恐得骚动不安起来,一位年轻的骑手为救游客被马撞倒,不幸失去了生命。他是家中的顶梁柱,上有二老,下有二小。马铁梅老师和她的同伴都给这个不幸罹难的家庭捐了款。听说,年轻的骑手过世后,已经年迈的父亲,只能重新操起马杆,听到这里,我们对这个家庭未来的生存之路感到深深的担忧。</p><p class="ql-block">短短三刻钟,我们在风雪飞舞的图片上,仿佛看到了年逾古稀的马铁梅老师,穿着一层层厚厚的保暖衣,戴着双层保暖帽,背着笨重的摄影装备。她,或架起三脚架,或趴在雪地上拍摄:马在眼前风驰而过,有的马蹄腾起前蹄,嘶鸣而立。群马在风雪中无所畏惧勇往直前。马蹄声声,泥浆四溅,摄影人也是浑身泥浆,以至于有的机头只能报废。雪花乱舞,马老师的近视眼镜变得模糊不清,想擦一擦,却发现雪花和泥浆已经冰冻在眼镜上无法擦去,无奈中只能拿掉眼镜,眯着眼,深一脚浅一脚的赶着跟上摄影团队。</p><p class="ql-block">短短三刻钟,马铁梅老师对摄影的这份痴迷,热爱和坚守打动了每一个人。大鸿运酒店的讲课环境并不理想,后面有两桌食客有点喧哗,可知青摄影俱乐部的每个人都静静地听着,认真的看着。他们之中,有很多优秀的摄影师,热爱艺术,一路走来,从蹉跎岁月到古稀人生,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体会和领悟。</p><p class="ql-block">马铁梅老师的摄影生涯与马有着不解之缘。她的作品《驰》和《欢》在第二届中国马都凤凰杯国际摄影大展中入选。陆游的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仿佛为马铁梅的摄影生涯做了注脚。她的镜头捕捉的不仅是马的奔腾,更是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坚韧。</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23日,马老师回家途中遭遇飞来横祸,居然在停车时被另一辆电瓶车撞倒,腿部五处骨折。我曾听她说其治疗的过程,那痛苦的程度仿佛上刑一般。她回忆说:“第一次牵引,筷子长的钢钎穿过脚踝,两面分别用两根绳子系紧,两根绳子垂下到一定的高度,后并成一根,打一个结,下面吊一个八斤重的秤砣。脚必须伸得笔直,不能翻身,不能让受伤的骨头再错位,要让伤口消肿后才能手术,不小心动了,里面的碎骨和移位的地方就会引起钻心的疼痛。就这样一动不动像上刑那样躺在床上坚持了九天九夜,睡得感觉腰都硬了。打钉进去的是个年轻的研究生,我对他说‘你真狠心啊’,他回答:‘我必须动作快,要不你更痛!’接着用冲击波,机器放在肿起来的部位,让那里的软组织分散开来,消炎快点。然后手术,一次次地做,一次次的痛。。。。。。”</p><p class="ql-block">我认识一个聪明漂亮能歌善舞的邻居大姐,和马老师同岁。工作家庭一生很顺,可只是一次腰上的骨裂,她从此用了保姆,足不出户,再也不参加任何活动了,我们都为她惋惜。而将要奔八的马铁梅老师,在经历了如此大伤后,在床上躺了半年多,竟又背起相机,驰骋在摄影途中了,我们看到的舟山马片,就是她经历了骨伤之后拍摄的。</p><p class="ql-block">曾经有过多年知青经历的她,让我想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也让我想起草原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蒙古马。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草原未留足迹,马铁梅老师的镜头却定格了岁月的奔腾。那些图片,如同草原上飘落的雪花,虽无声却震撼人心,在岁月的长河中,她留下了自己独特的足迹,哪怕无声,依然永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