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3月27日进入贵州后,自驾从黔东南到黔西南转了一大圈,4月10日,来到了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会贵阳市。</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期,老伴为支援三线建设来到贵阳,在贵阳的国防工厂工作几年后于70年代中期离开贵州。此次来到贵阳,更多的是寻着老伴当年的足迹故地重游。</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甲秀楼:</b>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田雯重建,并恢复原名。现楼内的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p><p class="ql-block"> 甲秀楼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白石为栏,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浮玉桥为九孔,称“九眼照沙洲”。解放后临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现能见七孔。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p><p class="ql-block"> 甲秀楼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浮玉桥;第二部分甲秀楼主体建筑;第三部分翠微园。</p> <p class="ql-block">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楼基和桥虽经多次洪水冲击,历近四百年,仍然砥柱中流。</p> 重修甲秀楼碑记 重修翠微园碑记 <p class="ql-block">1986年由黔藉书法家王萼华书写的,清刘蕴良(字玉山)所撰的《贵阳甲秀楼长联》始掛于甲秀楼上。(参观时未见真容,此照片取自网络)</p> 甲秀楼全景模型 浮玉桥 翠微园 <p class="ql-block">翠微阁</p> <p class="ql-block">拱南阁始建于南明永历九年(1655年),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南明遗构之一。</p> 打卡甲秀楼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黔灵山公园:</b>黔灵山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称,园内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木葱茏,古洞清涧,深谷幽潭,景致清远,不愧为贵州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集青山、秀水、幽林、古寺、圣泉、灵猴于一体,有“贵在城中,美在自然”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黔灵山</p> 黔灵湖畔 <p class="ql-block">公园中连接黔灵山与黔灵湖的便捷通道。</p> <p class="ql-block"> 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于黔灵湖畔,背靠黔灵山,群山环抱,松柏环绕,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 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体现了贵州儿女对解放贵州而英勇献身英烈们的崇高敬意。我们到达时正好有一所学校的师生在此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和缅怀革命先烈活动。为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们举双手点赞。</span></p> <p class="ql-block">为孩子们的纪念活动举双手点赞</p> <p class="ql-block"> 从大门入口乘缆车登上黔灵山,来到望风亭(瞰筑亭)。登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亭子可将贵阳市一隅景色尽收眼底。一眼望去,只见山坳里高楼林立,尽显繁华,如同一颗颗璀璨明珠!</span></p> <p class="ql-block"> 特别吸引游人的是满山的灵猴,游人们高兴地给它们投食、拍照,甚至和它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望风亭(瞰筑亭)</p> <p class="ql-block">黔灵山上的灵猴</p> <p class="ql-block">黔灵山景色</p> <p class="ql-block"> 黔灵山公园三岭湾处,有一处“蒋介石与张学良会面处”景点。据称:1946 年 4 月 9 日中午,张学良由贵州省主席杨森陪同来到贵阳黔灵山三岭湾,与由重庆专程来贵阳的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会面,并留张学良住宿一夜。</p> <p class="ql-block"> 麒麟洞,原名唐山洞:因洞内有一块巨大的钟乳石,酷似一头麒麟而得名。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两将军曾先后被蒋介石关押于此,张学良在贵州被幽禁了 8 年,贵州是他在大陆被幽禁时间最长的地方,其中1941 年 5 月至 1942年 2 月被关押在麒麟洞。</p><p class="ql-block">麒麟洞被列为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室内陈列着若干有关两位将军将军和“双十二”的史料。<br></p>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囚禁室 张学良将军卧室 赵四小姐卧室 餐厅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b06fbb"><b>花溪公园</b></font>:公园雏形始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由举人周奎父子营造,1937年开始作为公园建设,1939年开始正式建设风景区,并于1940年基本落成,时称“中正公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改名“花溪公园”。</p><p class="ql-block"> 花溪公园内绿树成荫,植被丰富,有山有水,景色秀丽。花溪河水清澈,碧波荡漾,沿岸风景如画。</p> 平桥:简单而古朴的桥梁,为公园增添了一份宁静之美。 <p class="ql-block">放鸽桥:1943年,蒋介石游花溪时,途经此桥,遇到一只被枪击而落的斑鸠,斑鸠虽受伤但无大碍,蒋介石放飞了斑鸠,因斑鸠形似鸽子,故桥得名放鸽桥。</p><p class="ql-block">1960年4月底,周总理出访东南亚诸国回国后,在花溪小住五天,与贵阳人民共度五一节并在此桥放飞和平鸽,进一步提升了放鸽桥的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 百步桥,130个石墩立在花溪河中构成一座桥,也称为“百步墩”,在桥上行走以体验独特的跨走乐趣。</p> <p class="ql-block">再次行走在50年前曾走过的百步桥上</p> <p class="ql-block">马鞍桥:不可移动文物。古人骑马上京赶考,清朝举人周率为激励本地青年用功读书。在此修建此桥,因形似马鞍而得名,寓意通往成功之路,是花溪公园中最早修建的桥。</p> <p class="ql-block">麟山桥:麟山桥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麟山形状状像麒麟,麟山桥因此而得名。</p> 花溪河景色 <p class="ql-block">公园美景</p> <p class="ql-block">西舍(尚武俱乐部)是国家领导人招待所。朱德、陈毅、贺龙等来到贵州都下榻于此。1960年5月,周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国访问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期间,中途回国停留,代表团全体成员均住在花溪,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就下塌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西舍二层的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悬挂在西舍会议室的珍贵历史照片</p> 东舍(憩园)是巴金萧珊夫妇当年新婚蜜月之地,也是《憩园》一书诞生地。<div>1944年5月,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曾与萧珊在此举行婚礼,共度蜜月,当他把萧珊送上车去四川后,独自在此写完了他构思已久的中篇小说《憩园》<br></div> <p class="ql-block">东舍外观</p> 巴金纪念馆展示了著名作家巴金的生平事迹和作品 <p class="ql-block">陈毅为花溪赋诗一首</p> <font color="#ed2308"><b>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墓</b></font><br>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民国十四年七月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戴安澜在抗日的各场战役中与日军殊死拼搏屡建战功。<br> 1939年底,在昆仑关大捷中,身为中国历史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200师的少将师长,戴安澜亲上前线,率众彻底击败了有“钢军”之称的日本最精锐机械化部队第五师团,击毙第21旅团的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粉碎了日寇由海上登陆、切断我西南地区补给主动脉、以“最后一战”征服中国全境的野心。<br> 1941年12月,戴安澜带第200师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与日军展开了艰苦的丛林战,因英军情报存在重大失误,第一次缅甸战争中,远征军作战失利,戴安澜在撤退时被机枪子弹射中腹部。<br> 1942年5月26日,在离国境线还有三四十里路的缅北茅邦克钦山寨,戴安澜将军不治身亡,年仅38岁。弥留时刻,他整理好满是硝烟的军装,眺望不远处的国境,神情平静异常,毅然将名字改为“安澜”,志在平息战乱、力挽狂澜<br> 戴安澜将军的灵柩辗转经昆明、安顺、贵阳、到达广西全州暂厝于香山寺。1944年因日寇进攻广西,戴安澜将军灵柩“浅厝”于花溪葫芦坡西麓。1948年戴将军灵柩随家属从花溪东归,迁回故乡安徽芜湖。依花溪人民之愿,以将军生前穿戴过的一双皮靴和一顶军帽,在花溪原葬灵柩处,兴建了戴安澜将军的衣冠墓,以纪念戴安澜将军。 1987年在花溪公园葫芦坡重建了被周恩来誉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魂”的抗日名将戴安澜的衣冠冢。 <p class="ql-block">我们瞻仰之际,恰遇贵阳各界群众在此举行纪念活动。</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海鸥将军千古》</p> <p class="ql-block">戴安澜将军生平</p> <p class="ql-block">戴安澜生平经历</p> <p class="ql-block">美国总统罗斯夫的嘉奖电</p> <p class="ql-block">戴安澜诗词</p> <p class="ql-block">戴安澜写给妻子的家书</p> <p class="ql-block">蒋中正赋诗</p> <p class="ql-block">将军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