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张氏帅府(Commander Zhang's Mansion)</p><p class="ql-block">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民国历史,透露着历史的厚重感。是东北地区最大规模和最出名的名人住宅建筑群。</p><p class="ql-block">本文记述今年元月中旬在张氏帅府的游览见闻和参观收获。</p> <p class="ql-block">大帅府的称谓:</p><p class="ql-block">1985年,沈阳市人民政府以“张氏帅府”称谓公布这一建筑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88年,辽宁省政府也以“张氏帅府”名称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96年,国务院以“张学良旧居”称谓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98年,辽宁省在此设立“张学良旧居陈列馆”。</p><p class="ql-block">2002年,更名为张氏帅府博物馆暨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17年,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铜像</p><p class="ql-block">进入张氏帅府前,最先看到的是大门前广场上张学良将军的雕像,于2005年落成。</p><p class="ql-block">张将军是长寿之人,活了101岁。其父“东北王”张作霖1928年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张学良从过军,帮办过东北大学,又青年丧父、独撑大局,当过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民国海陆空副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政绩上毁誉参半:因九一八事变中的“不抵抗”而背负骂名;后在1936年“双十二事变”中兵谏要求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发动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因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蒋氏幽禁了52年,解禁后去美国在夏威夷去世并安葬。</span>功过是非正如歌词所写“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p> <p class="ql-block">张氏帅府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总占地3.6万平方米,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帅府的西院红楼建筑群曾被占用,现已收回,目前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这是目前的参观大门,因游人多显得有点狭窄。</p> <p class="ql-block">张氏帅府的中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共有11栋57间。四合院正门南侧有一座起脊挑檐的影壁,刻有“鸿禧”大字的汉白玉板镶嵌在影壁正中。</p> <p class="ql-block">正门两侧各立着一对抱鼓石狮和上马石。</p> <p class="ql-block">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生时</span>正是清王朝的晚期,王朝政治“家天下”的观念始终占据着他的脑子里。张氏帅府既是张作霖官邸,也是张氏家族的私宅。“前政后寝”的建筑功能表现地非常鲜明。</p> <p class="ql-block">封侯挂印</p><p class="ql-block">府内的雕刻艺术品也是一大看点,中院进门正房门上檐雕刻,寓意“马上封侯”,<span style="font-size:18px;">表现了张作霖的抱负和野心。</span>有趣又富有深意,彰显着历史的韵味与文化的底蕴。</p> <p class="ql-block">中院是三进中式四合院建筑</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男,汉族,字汉卿,号毅庵,辽宁海城人,奉系军阀首领“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p><p class="ql-block">张学良是张作霖原配夫人所生,为长子。1908年2月,与富商于文斗长女于凤至订婚。1911年4月,生母赵氏病逝;随庶母卢夫人进奉天(今沈阳)大帅府。</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与原配夫人于凤至</p> <p class="ql-block">于凤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p><p class="ql-block">张学良对于凤至写下了七言绝句:“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p> <p class="ql-block">张作霖娶妻六房。如果用一句话说张作霖的家庭,就是“六房妻室各有千秋,八子六女命运多舛”。</p> <p class="ql-block">原配夫人赵春桂与丈夫共患难、却不能同享福,38岁早早过世;二夫人卢寿萱出身书香、温存善良,却不能阻止女儿走向悲剧婚姻的深渊;三夫人戴宪玉虽有姿色,却落得个遁入空门的结局;四夫人许澍旸温文尔雅、教子有方,儿子张学思是帅府唯一的共产党员;五夫人寿懿精明能干,赢得张作霖的专宠,八子有四子是她所生,后与六夫人一起生活;六夫人完成了从戏子到贵妇的华丽转变,皇姑屯事件中受轻伤,却在妙龄23岁之年守寡度过余生。她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原配夫人赵春桂(1875年–1912年4月15日)</p><p class="ql-block">赵春桂<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地主家的女儿,与张作霖同岁。在1895年张作霖还是穷小子没发达的时候就嫁给他了。</span>张作霖的第一支武装靠的就是赵春桂的父亲赵占元的帮忙。赵春桂跟随张作霖吃遍了苦头,当过土匪“压寨夫人”,长子张学良就是在逃亡途中生的。赵夫人是兄弟们口里的好嫂子,张作霖的患难之妻。</p> <p class="ql-block">后来张作霖接二连三地娶老婆,对结发夫人也不像以往有情有义了,总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两人感情冷淡了。外表温和,内心刚烈的赵春桂黯然神伤,携带子女回到了新民府的老宅子,过起了长期分居的日子,后来郁郁寡欢,于1912年4月15日去世,死时年仅38岁。临终时把11岁的张学良、张首芳和张学铭三位小孩交给二夫人卢寿萱抚养。</p> <p class="ql-block">2、温婉善良的二夫人—卢寿萱(1880—1974)</p><p class="ql-block">卢夫人是最沉静、最温婉的一位。与张作霖成婚于1900年在他没有发迹之前,也是跟着他吃过苦头共过患难的。育有二女。</p> <p class="ql-block">卢寿萱没有辜负赵春桂,将大夫人的三个孩子视若己出,倍加爱护,张学良三人都喊卢寿萱妈妈,但对张作霖后来的几位夫人则没有这样。</p> <p class="ql-block">张作霖出于政治婚姻考虑,将其大女儿张怀英嫁给了蒙古王爷达尔罕的傻儿子,二女儿张怀卿嫁给了参加复辟的“辫帅”张勋的精神病儿子。</p><p class="ql-block">两个爱女先后跳进火坑让二夫人无比痛苦却又无法改命运的安排,直到张学良主政东北后,才着手解除了张怀英与张怀卿的不幸婚姻。</p><p class="ql-block">1974年5月,这位历尽人间沧桑的老人在天津安然辞世,享年94岁。</p> <p class="ql-block">3、削发为尼的三夫人</p><p class="ql-block">三夫人戴宪玉本为人妻,因容貌靓丽被张作霖看中而娶入帅府。戴氏既没有赵氏的宽容,又没有卢氏的温柔,对张作霖本也没什么感情,再加上张作霖对她不言听计从,更是不快,心灰意冷了。从此,一代佳人落寂古庵,终日与青灯古磬为伴。一年后,戴宪玉病逝,年仅31岁。</p><p class="ql-block">戴宪玉在张家十年,没有留下子女,也没有留下照片。自她离去后,张家人没人再在大帅面前提起她,好像这个人不曾存在一样。</p> <p class="ql-block">4、教子有方的四夫人(1888-1978)</p><p class="ql-block">许澍旸是张作霖的四夫人。她出生于1888年,祖籍河北,自幼因父亲病故而家境贫寒,随母亲来到辽西讨生活。1906年,清秀可人18岁的许澍旸在村头打水浆洗衣物时,偶遇了张作霖,并被其强娶为四姨太。</p><p class="ql-block">这位许夫人很不简单,她让张作霖答应她读书,学习不仅使她心智大开,而且也为她日后培育子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许澍旸<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度受宠却从不恃宠而骄;她遇事有见地,从不随波逐流。与张作霖育有两男两女</span>:长女张怀瞳、长子张学曾、次女张怀曦和幼子张学思。尤其幼子张学思,自幼聪颖过人,深得父亲喜爱,后来成为了中国解放军的少将。不幸,1970年被迫害致死。</p> <p class="ql-block">张作霖被炸身亡后,她一直住在帅府内。九一八事变迁居天津,七七事变后又移居美国。她的四个子女除张学思外,均长期居住在美国。沈阳解放前夕,许夫人受中共地下党的委托,给前奉军将领、国民党沈阳守备兵团司令官周福成写信,希望周福成能够率部起义。</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夫人将三个子女留在美国只身回国,一直在北京生活,直至1978年病逝,享年90岁。许夫人逝世后,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她的一生,从贫寒的农家女到军阀的四夫人,再到培养出优秀子女的母亲,经历了许多波折和不易。</p> <p class="ql-block">小青楼</p><p class="ql-block">1918年张作霖在张氏帅府东院正中位置为他新迎娶的五夫人寿氏(名懿)修建了这个二层小楼。因其用青砖青瓦建筑而成,俗称小青楼。小青楼前有花坛后有假山,环境幽雅。</p> <p class="ql-block">5、帅府里的当家人—寿夫人(1898年-1966年)</p><p class="ql-block">1917年,奉天女子学堂结业典礼,寿懿代表毕业生上台致辞,被张作霖看上,随后就成为了张作霖的五姨太。<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是寿夫人精明能干及刚柔相济的品行,使她在大帅府的十几年里一直保有专宠的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张作霖共生有8个儿子,其中4个都是寿夫人所生:长子学森、次子学浚、三子学英、四子学铨。1947年,她去了台湾,把小儿子张学铨留下来,让他到东北追随哥哥张学思参加革命,自此这个小儿子成了寿懿永远的“心病”一直惦记。</p><p class="ql-block">晚年的寿懿,一直与张作霖的六夫人马岳清一起居住在台湾,清心寡欲地过着平静的生活。1966年,69岁的寿懿在台北病逝。</p> <p class="ql-block">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寿夫人与当时东北要人天衣无缝的配合,掩过日本人耳目,为张学良回奉奔丧和主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稳定东北的政局作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会客厅</p><p class="ql-block">此房间为张作霖接待知近客人的地方。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伤,在此房间去世,时年53岁。</p> <p class="ql-block">6、妙龄守节的六夫人(1905-1975)</p><p class="ql-block">马岳清出生于1905年,出身贫苦人家,因天生嗓音好被父亲卖给万花戏班当艺徒。后来张作霖来天津看上了马岳清。</p><p class="ql-block">善于察言观色的寿夫人主动把马岳清带到奉天收为自己的丫鬟,给她换个身份让她进府。马岳清18岁时嫁给张作霖,而大帅已年近半百。</p><p class="ql-block">张作霖后来几年,出外打仗都是带着六夫人。在北京南苑阅兵时张作霖带着她,马岳清成为张作霖六个夫人中唯一享受到此特殊荣耀的人。</p><p class="ql-block">1928年6月3日深夜,张作霖由北京返回东北时也是六夫人和小女儿陪同,结果张作霖炸成重伤而亡。当时马岳清只有23岁。但她没有再嫁,而是情愿为夫守节,矢志不渝。</p><p class="ql-block">她与五夫人感情相当好,张作霖死后,在天津又转沪离港赴台湾,一直与寿夫人居住在一起。1975年马岳清在台湾病故。</p><p class="ql-block">马岳清唯一的女儿张怀敏在张作霖死时只有4岁,在2024年届98岁的张怀敏已经是张作霖子女中唯一健在的一位了。</p> <p class="ql-block">大青楼</p><p class="ql-block">大青楼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18年-1922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张氏帅府的东院,为中华巴洛克式建筑,楼高22.45米,是当时沈阳城最高建筑之一。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22年大青楼落成后,张家即将居住和办公的重心从中院三进四合院移到了这里,曾是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办公与居住的重要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大青楼高37米,是当时奉天城的最高点之一。整体建筑富丽堂皇,外部立体浮雕造型生动、内部主要房间的笔画装饰技艺独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大青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假山南面门上刻有张作霖手书的“天理人心”匾额,北面为“慎行”。假山门洞正对大青楼正门处,为张作霖亲自指挥建造,具有防御作用。</p> <p class="ql-block">宴会厅</p><p class="ql-block">是张家聚餐及宴请重要客人的场所。当时张家实行等级分餐制,平时用餐都在自己房间进行,只有节日或举办寿筳等重要活动时才在这里聚餐。</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承载了一段重要的红色记忆:1945年9月20日至2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彭真和陈云在此听取了原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时任中共东北委员会书记周保中关于东北抗联的情况汇报。</p> <p class="ql-block">大青楼的壁画</p><p class="ql-block">壁画是大青楼重要的室内装饰,原有20幅,现仅有9幅保存完好。其作者蔡晓坡(1873—1935),以人物、山水、花鸟画见长;对各派画法的摹绘亦很出色;还特别擅长在购画人家中当场作画。其作品大多被一些官宦士绅以高价收购,其在大青楼所作的多幅壁画颇得后人赞赏。</p> <p class="ql-block">东北政务委员会会议室</p><p class="ql-block">此房间原为第一会客厅,1929—1931年为东北政务委员会会议室。东北政务委员会是东北易帜之后组成的东北地区最高行政决策机关,管辖奉、吉、黑、热四省,张学良任主席。</p> <p class="ql-block">老虎厅</p><p class="ql-block">此房间原为第三会客厅,是张学良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银当年摆放两只东北虎标本而得名“老虎厅”。1929年1月10日晚,张学良以“阻挠新政,破坏统一”的罪名,下令将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在此处决,史称“杨常事件”。</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办公室</p><p class="ql-block">此房间1928—1931年为张学良的办公室。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积极倡导东北新建设,支持自建铁路与地方实业、建设东北大学、创办同泽中学和新民小学等,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各项事业的现代化进程。</p> <p class="ql-block">定远斋</p><p class="ql-block">此房间为张学良的珍藏室,<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地处中国东北边疆,张学良给自己的珍藏室取名为“定远斋”,概有稳定边疆之意。</span></p><p class="ql-block">张学良雅好金石书画艺术品的收藏,是民国时期收藏界久负盛名的“四公子”之一,被誉为“公子收藏家”。据记载,九一八事变前他在沈阳的藏品仅书画就有241种600余件。</p> <p class="ql-block">定远斋的复原陈列主要结合张学良早期的收藏喜好,家具以珍贵的金丝楠家具为主,瓷器以明清时期青花瓷为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闾瑛的居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此房间为张学良与于凤至的长女—张闾瑛的居室,有卧室、盥洗室和起居室,位于三楼南侧转角房间,室内陈设以西式家具为主,体现了当时上流社会时髦的社会风尚。</p><p class="ql-block">张闾<span style="font-size:18px;">瑛生于1916年,喜绘画,1933年,张学良下野出洋,闾瑛姐弟三人随同前往欧洲。闾瑛留在英国接受教育,后定居于美国,2016年2月去世时100岁。</span></p> <p class="ql-block">在大青楼游览中,观看了《张学良晚年生活》的图片和实物展示。</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晚年用的轮椅</p> <p class="ql-block">张氏帅府关帝庙</p><p class="ql-block">在张氏帅府东北角,坐落着青砖围墙围定的三间房,里面供奉着关羽,这就是关帝庙。张作霖为了表示对关公的崇拜与虔诚,便在自己官邸和私宅里建造了这座关帝庙。关帝庙正殿为单间青砖瓦房,两侧为单间耳房,连为一体均为硬山式建筑。关帝庙建于1918年,与四合院、小青楼为同期建筑。现在的关帝庙,是1992年重新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的二夫人—谷瑞玉(1904—1983)</p><p class="ql-block">谷氏乃经商世家,但到谷瑞玉出生时已呈没落之势。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当时谷瑞玉刚刚18岁,在出席二姐夫的家宴时与张学良结识。初次相遇,意外的邂逅,使张、谷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span style="font-size:18px;">1924年9月,谷瑞玉</span>痴情赴前线陪伴张学良。此战胜利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作霖便同意</span>1924年10月张学良与谷瑞玉在天津结婚。以后谷瑞玉也多次随张出征,素有“随军夫人”美称。尽管有事实婚姻,可是于凤至由于种种原因对谷瑞玉难以接纳,<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学良仍无法将谷瑞玉带回大帅府。</span>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谷瑞玉一直住在天津,加上一些原因,张又有新欢等,张谷二人关系冷淡破裂,1931年,张学良与谷瑞玉离婚,以10万元和一栋洋楼,买断了当年的随军之情和七年的婚姻,并且立下了三条约定:“第一,不准做妓女!第二,不准以张学良夫人的名义抛头露面。第三,可以改嫁。”后来,谷瑞玉凭借着自己本事,当上了物理教授,终身未再婚。</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故居— 赵四小姐楼</p><p class="ql-block">位于张氏帅府的东侧,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楼体赭石红,<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座二层小楼,</span>典型的日本建筑风格,看上去好像一座独立的城堡。一楼设接待室、舞厅、餐厅等,二楼设会客厅、起居室、琴室、卧室、卫生间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楼是于凤至专门为赵一荻买下来的,内有地下道与旧居院内相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赵一荻故居于</span>1996年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张氏帅府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1928年至1931年间,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女士在此居住,1929年在这里有了他们的爱子张闾琳。</p> <p class="ql-block">舞厅</p> <p class="ql-block">琴房</p> <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1912年5月28日—2000年6月22日)</p> <p class="ql-block">1926年夏天,交通次长赵庆华之四女儿— 赵一荻(赵四小姐)爱上了心目中的英雄张学良。张学良在沈阳养病期间,赵四小姐赴沈阳探望张将军。不料,在赵四小姐到达沈阳后,赵父登报宣称赵四小姐此行系私奔,断绝父女关系,并从此不再做官!此时张学良将军已有妻室,赵四小姐跪求夫人于凤至收留,并承诺终生不要名份。赵一荻以张学良秘书身份公开出现在东三省的政治外交场合。她以娴熟的英语,周到得体的处事能力和与人为善的人品风貌,很快就赢得了东北政界高层的一致赞许,成为张学良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p><p class="ql-block">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感念赵四小姐年幼无怙,温婉贤淑和对张学良的帮助,她觉得赵一荻和之前的随军夫人谷瑞玉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于是她特意提出自己出资,给赵四小姐盖了一幢二层日本式小楼。</p> <p class="ql-block">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回国的于凤至和蒋介石谈判无果后,提出要和张学良一起,竟获得批准,后来于凤至得了乳腺癌,于是让于凤至出国治疗。张学良趁机提出,让在香港的赵一荻来接替于凤至照顾自己,于是在分别四年之后,赵一荻和张学良终于相见。</p><p class="ql-block">1963年,宋美龄建议张学良,说赵四小姐陪伴了你这么多年,到现在还是没名没分的,建议你考虑和远在美国的于凤至离婚,给赵四小姐一个名分。同时,台湾当局已经派人前往美国,不但说服了于凤至离婚,还带回来那封于凤至写的长信和于凤至亲笔签字的“解除婚姻协议”。66岁的于凤至亲笔给赵一荻写了一封信,当年她把丈夫交到了她的手上,现在,她要把名分也交到她的手上。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美国洛杉矶市逝世,享年93岁。</p><p class="ql-block">1964年7月4日,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婚礼在台北举行,婚礼的主调是简朴而隆重,那年,张学良64岁,赵一荻51岁。图为二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结婚典礼后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从初次相识,到离世,88岁的赵四小姐整整陪伴了张学良72年,其中50年是幽禁的生活。期间,经历了太多太多,好似一部感人的爱情故事书。</p> <p class="ql-block">张闾琳(1930年11月28日—2024年8月13日)</p><p class="ql-block">张学良与赵一荻之子。1940年被送往美国旧金山,由张学良好友伊雅格夫妇抚养;1956年,第一次到台湾高雄探望父母。1961年夏天,赵一荻赴美探亲才实现了亲子间的往来。</p><p class="ql-block">张闾琳是著名的航天专家,长期担任美国太空署(NASA)高级工程师。与妻子陈淑贞生有二子,长子张居信,1962年出生,斯坦福大学电机系毕业;次子张居仰,生于1967年。张闾琳是张学良四个儿子中唯一给他留下孙子的,终年94岁,也算是比较长寿的一位。</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帅府,就是走进一段尘封的历史。这里不仅有精美的中、西式、中西合璧和日式建筑艺术,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们去探索与发现。还可以了解张作霖大帅与6位夫人、张学良少帅与三位夫人的故事。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