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间花草太匆匆,春未残时花已空。”这是清末诗人苏曼殊在其七绝《偶感》中的诗句,感叹时间过得快。事实也如此,转眼“金龙飞去,银蛇而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年,新生活,万象更新。上班的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有不同的憧憬与期盼。而对于我们退休老人,预示着自己的年龄又增长了一岁,又一年生活的开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是自然规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谁都有老的时候,我们也年轻过,不过现在老了,就是要面对。我以为,即使有些病痛,也属正常,它是年老的一部分。相信人的生命力与身体的自愈力,人生百年老最难。让退休生活过得充实点,自得其乐,做个阳光老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与老伴都是八十开外的老人,居家养老,自己动手,过着二人转的生活。女儿的家就住附近,几乎天天能见面,经常买这买那带来,我们感到很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去都是老伴做饭,我从未进过厨房,饭来张口。前几年老伴生病,怕油烟味,我就主动承担了。简单的饭菜自己做,吃荤菜就到报社食堂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住在报社大院就是好,这里不仅有优美的环境,任由我们老人散步晒太阳;还有几个食堂提供方便。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很知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年纪的变老,在大院内走动,几乎认识不了几个人。路上有人向我打招呼,一时也叫不出人家的名字,很不好意思。有时又想去编辑楼看看还在岗的我们曾经在一起的小同事,但持退休人员的出入证不能进,也就算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在有老干局,上传下达,来到这里,感到很亲切,不管哪个领导或工作人员的门,都能推门而进,聊上几句。离退休干部局,成了我们老同志离不开的一个温暖的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流逝,一晃我退休已二十多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想刚退休的时候,有一位熟悉我的私企老板,大概看中了我当记者时的人脉关系,想请我当他的企业顾问,并给出了高酬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说:“不要你干什么,企业有事了,你帮我找找人即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实际上是让我给他攻关。在别人的眼里,或许是个美差,却被我婉谢了,没有接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对他说:“谢谢你,知道你的意思,但对于我,那只是过去了的工作关系,现在没有了。再说,你我是多年的朋友,一旦拿了你的酬金,我便是你的雇员。雇员不听雇主的,关系会闹僵。那样,连朋友也当不成了。今后,你的企业若有事,我能帮你就帮。我们还是做个朋友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两手一摊,笑了。紧接着,又有几家企业老板来找我,我都一一谢绝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农村人,小时候家境贫苦,能吃饱饭就好,对物质要求不高。现在,我的退休金已足够自己的生活了。我很满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去我一直当驻站记者,常年在外东奔西走,家里的事全由老伴一个人负担,还管着两个孩子,太辛苦了。我现在不工作了,首先想到的,就是要陪老伴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那几年,我们先后去了十几个国家的不少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记者职业的习惯,每一次出去回来,我总要写点什么,哪怕三言两语,自娱自乐。从2007年起,仅博客,我就写了大小文章三百多篇,有五百多万点击量。后来,开始写公号、美篇。前不久,女儿又教会我玩抖音,让我多动脑,防止老年痴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冠期间”,女儿要我写点回忆文字留给她们。开始我有点犹豫,我又不是什么大人物和社会名流,一个普通的记者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是我生在旧社会农村,祖父是船民上岸的。家里很穷,一路过来不容易,八十多年过去了,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吃过的一些苦头,未必能有我这样刻骨铭心的体验与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起了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话: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他们各自用上帝给他的声音叫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我就差不多每天坚持在手机上写一点陈年旧事,一年下来,竟有了十几万字的《碎片》。用老伴的话说,“陈芝麻烂谷子”,谁看?但这是我的心里话,也是一个老记者对历史的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写完了《碎片》之后,想到的就是对自己留存的上百本采访本如何处置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对我来说,采访本就是我过去的一个工作日志,一个资料库,它再现了我的记者生涯,储存了我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及各色人等的所思所想,像一个个万花筒,一条条河流,承载着一些难忘的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开它,走近它,就能感触到了时代的风云与浪花,进入一个渐行渐远的梦幻世界,天真与虔诚,幼稚与可笑,一个一代人曾经狂热追求过的美好“猜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采访本虽小,有的还是活页纸,字迹也潦草,夹杂着错别字,记录的有详有略,但那是我当年采访时一边与采访对象交谈,一边用手中的笔,在釆访本上一个字一个字快速记下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像今天有了笔记本电脑、录音笔,或用手机即可替代,不要采访本。回想我几十年的新闻记者生涯,就是这么过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今,吾已老矣!视力不帮忙,看不了多少想看的书,也写不了还想写的东西,一句话,已做不了什么了。但对一直留存的一本本采访本的去向,不免有些发愁了,心想随它去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友龚永泉知道了此事,建议我实施“采访本反刍工程”。他说,肯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这是个好点子,我接受了。就一本本地拿出来翻看,觉得有价值的,就写成文字。隔三差五,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个人感觉,六十岁退休之后,还是能做点事的,当然,因人而异。就是过了七十岁,体力可以,也还能做些想做的事。但过了八十岁,就明显的不太一样了,心有余而力不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岁不饶人,就顺其自然吧!这是我在新的一年里的心态。</p><p class="ql-block">2025,1,长耳文并图</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