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与省诗协会长同框的诗作

肖建春

<p class="ql-block">由省人才研究会和省原人事厅主办的这本杂志,每期只一个页张登文学作品(杂志页张居中的两个页面),我的一首未入律的诗因符合时代要求而发表。另外一位叫赵焱森的诗人,是湖南省纪委原副书记、中华诗协顾问、湖南诗词协会会长。他的是律诗。我九十年代还没有钻研格律,随心而写的:</p><p class="ql-block">悲悼清廉勤政的孔繁森:</p><p class="ql-block">忠肝义胆情意殷,</p><p class="ql-block">廉政为民肯惜身?</p><p class="ql-block">两别慈颜援西藏,</p><p class="ql-block">十年风雪铸党魂。</p><p class="ql-block">孤儿老病皆骨肉,</p><p class="ql-block">黎庶千家问寒温。</p><p class="ql-block">宏图初绘君先殒,</p><p class="ql-block">同悲英烈泪倾盆。</p><p class="ql-block"> 记得曾将此诗给时任《湘乡报》总编段安坤先生看过,他说"十年风雪铸党魂"和"黎庶千家问寒温"两句写得好。"铸党魂"现在是常用语,但是在几十年以前以诗的语言形式表达,可能不太多见。而"黎庶千家问寒温",也比用纯白话文表达似胜一筹。用现代白话文说就是:"他走访了藏区的千家万户,嘘寒问暖,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诗化的语言无疑要凝炼些。所以,当时能上刊,除了是应时、符合时政需要的因素之外,有句把较为凝炼的语言也应该是因素之一。因为,无论哪个时期,弄笔杆子而且想在正规报刊发表的人,各行各业各地都有不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军人的情怀、战友的情谊鼓舞我前进(在战友聚会的发言稿)</span></p><p class="ql-block">各位战友: </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火箭军(原第二炮兵)80506部队与80504部队湘中战友入伍四十周年的庆典,作为战友代表,同时作为名誉会长,我借此机会感谢举办此次庆典的筹备会各位领导和战友。也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对从军报国的军人情怀与战友之情的一点点体会,我汇报的题目是《军人的情怀、战友的情谊鼓舞着我前进》。 </p><p class="ql-block"> 部队真的是一座大熔炉和一所大学校,从身着戎装的那一天起,胸中就奔涌着军人的豪气、充溢着军人的情怀。军营生活的历练,培养了我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使我结识了许许多多的战友,结下了战友深情。即使退伍多年,这种军人情怀与战友情谊仍然是我前进的动力,鼓舞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自我价值与为国奉献的价值的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 例如退伍的当年,我报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仅两个月时间,我就有幸考入大学。复习中,我就是凭着军人的那股精神和毅力,夜以继日,翻阅大量的书籍,做了大量的习题。我家离大乐中学六里多地,晚上为了去听老师为在校寄宿生讲的课,一直坚持吃过晩饭去,上完课回,回来时已夜深,那时候农村没用上电,四野一片漆黑。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害怕,我告诉自己,我是军人,没有什么可怕的。 </p><p class="ql-block"> 又如前几年,我五十好几了,这时自己的高级职称还没解决。因为高级指标很少,以前一线教师晋级的机会更少。2014年,正逢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大气候,我们一线教师有了希望。但是有一个规定,就是凡是晋升职称的,必须要考过三个计算机模块。我于是又凭着军人的那股精神和毅力,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工作之余,买来笔记本电脑,挤时间上网学习,或请教同事,刻苦操练,终于,在湘潭市人社局的考试中心,参加全国范围计算机考试,一举考过三个模块。至于业绩原本就不成问题,我于是在当年圆了自己的晋级梦。 </p><p class="ql-block"> 战友情为促进社会公益事业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发掘民俗精华,由我牵头和大学同学廖超群一起筹建的湖南省民俗文化专业委员会湘乡分会,因为是全市性的,牵涉面广,筹备了好几年,当战友宋秋才加入后,很快就产生了巨大飞跃和提升。秋才是该战友协会的会长,经他的策划与努力,争取到战友田正求、陈如良、肖锡强、谭金生等一批较有能力和影响力的战友的重视,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筹组工作。可以说,没有这么多战友的参与,这个全市性的协会是难以办得如此出色的。成立大会当天,前来祝贺的单位就有八十多家。省地市各级新闻媒体包括党报《湖南日报》、《湘潭日报》都派了记者现场采访,湘乡电视台现场拍摄,并在新闻频道里多次播放。现在协会运作良好,出内部资料(会刊)多期,取得了我市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认同,这可说是战友们的情谊和全体会员共同努力凝成的硕果! </p><p class="ql-block"> 各位战友: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虽然我们大都跨过花甲的门槛了,但我们仍然可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们都曾经是军人,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是军人;我们曾经是战友,在我们的今后,永远都是战友!让军人的情怀和战友的情谊永远传承! </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肖建春,笔名碧溪一苇,曾用笔名一苇、金锋、田思。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副高职称。大学期间师从陈蒲清教授学《文言今译教程》(陈系湖南师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从戎于云贵高原,退伍两个月后考上大学。在部队获嘉奖三次,基地通讯营训练队学习期间被评为优秀学员,在地方多次获得荣誉并荣立三等功一次。湖南省诗协会员,省联协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湘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深圳市珠江文学社名誉社长、湘乡市传统与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传统与民俗文化》编委会主任、湘乡市文联《新世纪文学》原副主编、《褒忠山文学》主编、湘乡诗联家协会原理事。被中国联协旗下的联都网授予"对联之星",被湘潭市联协授予"楹联文化之家"。现为湘乡市文联委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在地省级及国家级报刊公开发表作品800余篇(首、副),有诗词发于解放军《红叶》诗刊、《楚风》及《湖南诗词》,散文发于《湖南日报》、《阅读与写作》、《语言美》及《三湘都市报》、《湘潭日报》、《湖南科技报》文艺副刊等,作品多次在全国范围比赛中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