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万家团圆|辞旧迎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岁月悠悠,春满山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间烟火处,年味正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阖家欢乐,欢度春节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同一首欢快的序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揭开了新一年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回味那曲中的余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再赏那年味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金龙腾云辞旧岁,灵蛇献瑞启新篇。点燃一串爆竹,就是点燃了新一年的希望,爆竹声声除旧岁,爆竹噼啪迎新春,银奥幼儿园给大家拜年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的一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愿大朋友小朋友的身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像爆竹声一样洪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充满活力和激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愿大朋友小朋友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像爆竹一样红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绚烂多彩 、热情洋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家新春愉快 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传 统 佳 节 — 春 节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p><p class="ql-block">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表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p> 春 节 的 起 源 与 发 展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中华民族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p> <p class="ql-block">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p> 春 节 的 传 说 故 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万年创万年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国君,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历法创建完毕后,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舜继部落首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相传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尧将上古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舜。舜即位后,带领着众位部落的人员,祭拜天地,以证自己的名正言顺。而舜祭拜天地、正式即位的这天,又被众人当作是正月初一,也就是一岁一年的第一天,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新年又改称春节,便一直沿用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年兽传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人们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老人告知了人们驱赶“年”兽的办法。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春节。</span></p> 🏮 春 节 的 民 间 习 俗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办年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祭 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扫 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割年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贴年红(挥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贴年红,这个也算是大家家里必不可少的年货之一了,不管是古代帝王的宫殿还是现在家家户户的门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对联和年画的痕迹,红色的纸张上的每一笔都写满了祝福和希望,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年夜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春节,是家的味道最浓烈的时候。无论天南海北,人们都会设法回到那个叫做“家”的地方,围坐一桌,共享那顿意义非凡的年夜饭。餐桌上,鱼是必不可少的,寓意“年年有余”;饺子则是北方家庭的最爱,象征着辞旧迎新,更岁交子。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家人的爱与祝福,让这顿饭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家的味道,是最动人的味道;家人的团聚,是最美的画面;不论身在何处,总有一种味道,让你我牵肠挂肚,那就是家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守 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压岁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压岁钱,年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庙 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之一。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中国两大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烧炮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炮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爆竹”、“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邪。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烧炮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包饺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期许。饺子形似元宝,寓意着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包饺子象征着辞旧迎新,也是家人团聚的象征。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一家人围坐共享,浓浓的亲情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愈发深厚,年的味道也在这一口口美味中弥漫开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穿新衣</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春节穿新衣,有着除旧气、迎新貌的美好寓意,代表着万象更新,新年要有全新的开始。每至春节,家家户户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换上崭新的衣服,以这种方式辞旧迎新,期盼新的一年充满喜庆与好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看春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从1983年起,央视春晚这枚凝聚了十几亿中国人亲情与乡愁的符号,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拜 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新年好等话。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span></p> 🏮 镜 头 下 的 年 味🏮 <p class="ql-block"><b> 🎆灯火阑珊,祈福祈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被璀璨的灯光装点得如梦似幻。人们走出家门,或聚于庙会,或漫步于街头,感受这份属于春节独有的热闹与祥和。孩子们手持各式各样的灯笼,笑声清脆,大人们则或祈福于寺庙,或放飞孔明灯,将心中的愿望与祝福寄托于这片星空之下,愿新的一年里家人安康,万事顺意。</span></p> <p class="ql-block"><b> 🎇文化盛宴,传承与创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春节期间,各种传统文化活动轮番上演,从京剧、杂技到民间艺术表演,每一场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形式。线上春晚、数字红包、云聚会等新兴方式,让远在他乡的人们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span></p> 春节礼仪 <p class="ql-block"> 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不仅是一个家家户户团圆欢聚的时刻,也是传承文化、弘扬美德的重要契机。对于幼儿而言,春节不仅意味着新衣服、压岁钱和热闹的鞭炮声,更是学习传统礼仪、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绝佳时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幼儿春节礼仪的小课堂,让这份传统之美,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中悄然绽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做客礼仪</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如果家里有长辈,要等长辈坐下以后小辈再坐下,家长要告诉孩子,去别人家做客随便乱翻是不礼貌的;如果想玩别人的玩具或看别人的书,一定要先经过主人的同意,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如果去做客的家里有小朋友的话,可以给他准备一件新年礼物,当做客结束时家长要引导孩子跟主人告别,同时表达自己的感谢,比方说:谢谢您的招待,再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待客礼仪</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客人进屋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当客人与自己交谈时,要落落大方,诚恳礼貌,不要敷衍。在和人说话时,眼睛要直视对方,不要低着头或躲到一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进餐礼仪</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春佳节,聚餐频繁。爸爸妈妈们可得注意了,别认为孩子年幼,就可以任其享受大家的宠爱,成为餐桌“小霸王”。因为用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吃相”,不能只重视餐桌上的营养,而忘了餐桌上的教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交往礼仪</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春节期间,家长不管是带小朋友去公共场所玩,还是到亲朋好友家做客,都应该事先跟孩子打招呼,告诉孩子一些和同伴相处或者招待小客人的方法。当家里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客人走时家长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和××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家长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电话礼仪</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接电话时要学会说:你好、请问、请稍等一下,接电话时声音要放轻一些,不要大声嚷嚷;大人打电话时,不要在旁边插嘴或抢电话,结束通话时要说:再见;等别人讲完话他再挂电话,要注意打电话的时间,通话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太早或太晚的给别人打电话,以免影响他人的休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红包礼仪</b></p><p class="ql-block"> 一、接受红包要礼貌,接过红包要致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过年长辈给红包(压岁钱),预祝孩子一年平平安安是传统习俗,长辈给红包的时候,孩子要双手接过并向长辈们说谢谢,如果较小的孩子还不会做,爸爸妈妈可以扶着孩子的手,双手接过红包,然后带着孩子一起说“谢谢”。</span></p><p class="ql-block"> 二、红包不可当面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两岁以下的孩子,还不知道红包是什么,只需要告诉他收到红包说谢谢,然后放进自己口袋或者给妈妈,孩子稍懂事后,要事前跟他们说,接过红包,千万不能当着客人面拆开,最好的做法是收到红包后交给爸爸妈妈。</span></p> 礼仪三字口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客人到,起身迎;引入座,茶水敬;</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初相识,做介绍;带尊称,有礼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访亲友,轻敲门;人未来,莫擅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敬茶水,双手接;坐姿正,会交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不弄翻,勿乱闯;离别时,有礼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来说,更多的时候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和品位。新春佳节,走亲访友,全家团圆是春节最常见的活动。这些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礼仪,让孩子从小懂得和掌握这些礼仪,帮助他们成为举止得当、彬彬有礼的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春节,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佳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每个小朋友的童年记忆深处,散发着温暖而迷人的光芒。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段充满欢乐、温馨与奇幻色彩的时光,编织出无数绚丽多彩的童年梦。</span></p> 春 节 的 意 义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派发“压岁钱”,然后“守岁”,迎接新年到来。年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愿。</p> <p class="ql-block">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绝对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承载着团圆、关爱、希望和幸福。春节还是一个有温度、有文化、有内涵的节日,需要我们去体验与感受它的独特魅力。愿大家在这祥和的新年里寻到无数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春节,是一个关于爱、希望与重生的故事,它用最温暖的方式告诉我们:无论世界如何变迁,家的温暖、文化的根脉、对未来的期许,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春节,作为新一年的起点,激励着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让我们携手同行,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章,让爱与梦想在春风中绽放。新的一年里,愿所有人都能收获幸福,梦想成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激情与欢乐相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愿望与祝福齐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冬意渐浓,岁序无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间烟火色,最是新年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这煦色韶光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银奥幼儿园的萌娃和老师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带着爱和希望,信念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继续携手前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祝愿大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岁月里所遇皆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所念平安喜乐,所想皆如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更祝愿祖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河无恙,人间团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民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