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直听说辽宁锦州义县小城里面有很多千年古迹,这个名不转经传的小城,低调奢华的文化底蕴,如果不是网络的强大,真的被埋没在烟雨红尘中。这里最有名的距今有1005年的奉国寺,建筑大师梁思成曾经高度赞誉奉国寺是千年国宝,罕见国宝,无上国宝。</b></p> 奉国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位于辽宁省义县古城东街,是典型的汉传佛教寺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世称释迦牟尼转世的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的“家族封地”上所建,初名咸熙寺,因供奉七尊大佛,又称大佛寺或七佛寺。金明昌三年(1192年),更名为“大奉国寺”。辽金元时期为鼎盛期,历经金天眷三年、元大德七年、明成化二十三年等多次大规模修缮。清代增建、改建了部分建筑。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至1989年进行大规模维修。2008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2012年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王殿:始建于金代天眷三年,清康熙49年重修,原名万寿殿,后改为无量殿,2008年更名为天王殿。殿内供奉增长、持国、多闻、广目四尊天王和弥勒佛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雄宝殿:是寺内唯一保存下来的辽代建筑,为五脊单檐庑殿式,全高24米,面阔九间,通长55米,进深五间,通宽33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殿内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彩绘泥塑造像群“过去七佛”,还有辽代建筑彩画、元明壁画及金元明清各代重修碑记等,是国内现存辽代木构建筑中最古老、体量最大、规格最高的最大最雄伟的一座大雄宝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雄殿的梁架结构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历经千年仍平直挺健。彩塑佛像高大庄严,胁侍菩萨神态各异,是辽代彩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建筑彩画中的飞天等图案,色彩绚丽,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梁思成先生对奉国寺赞誉有加,称其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建筑规模宏大:奉国寺大雄殿是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佛殿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遗存中最大的单檐木构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建筑形制高规格:大雄殿采用五脊单檐庑殿式建筑制式,这种建筑形式是古代宫殿庙宇中最尊贵的一种,体现了奉国寺极高的建筑规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文物艺术价值:奉国寺大雄宝殿内供奉的“过去七佛”造像,是辽代彩塑的杰出代表,七尊大佛均为辽代塑像,通高9米以上,是世界上唯一的七如来并坐睁眼佛,佛像高大、庄严、生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精美辽代彩绘:大雄殿梁架上遗存有2000多平方米内涵丰富的彩画,数量大、保存完整、颜色鲜明,其中42幅男相飞天颇有唐代遗韵,艺术价值极高,在建筑彩绘史和美术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当伫立在大雄宝殿内,仰望七如来佛,真的非常震撼,莫名的信仰神力不禁让人肃然起敬,感叹古人的匠心独运,让千年的巨作栩栩如生,。</b></p> 广胜寺塔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义县广胜寺塔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义州镇古城西南隅。始建于辽开泰年间(公元1020年),原名嘉福寺塔,清顺治年间在塔下建寺庙嘉福寺,清代至1980年之间一直被叫做嘉福寺塔,后改称为广胜寺塔。建筑形式为八角形实心密檐式砖塔,十三层,高约42.5米,塔台正八角形,每边6米,高2.9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建筑特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塔座:为须弥式,八角形各边相等,约占塔高的五分之一,束腰宽大,中间有灰砖伎乐天浮雕,高约50厘米,雕刻精美,上枭每面各浮雕一撑足狮兽,角上雕有披甲戴盔的力士,下枋和下枭浮雕有云草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塔身:建在地伏莲座上,八面都有浮雕,正南一面西角柱中间有拱式龛门,内有菩萨,两旁有协侍,其他各面姿态类似,座佛手式不同,砖雕的大额枋、平极坊及角柱头上有斗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塔檐:共有十三层,运用叠涩出檐法,两檐之间有排列整齐的三面铜镜,每个檐角上有垂脊,角椽上有砖刻套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物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历史价值:广胜寺塔是辽代建筑的典型代表,见证了辽代的兴衰更迭,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文化与信仰,为研究辽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艺术价值:塔上的浮雕、砖雕、斗拱等工艺精湛,展现了辽代雕刻艺术和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文化价值:作为佛教建筑,它反映了辽代佛教文化的兴盛,对研究佛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b></p> 安泰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安泰门是义县明代(义州卫)古城仅存的一座城门,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基本概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地理位置: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北街回族小学东北侧约230米处,北邻大凌河,南连古城北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历史沿革:始建于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至明宣德元年期间修筑的义县古城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城墙设有四门,安泰门为北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建筑结构:城墙高9米多,底宽5.9米,顶宽3.9米。门上皆重楼,门外皆绕以月城瓮城,各城门内侧倚墙有登城马道。不过安泰门原有的月城和双层护铁城门均已毁坏无存,仅剩一座残破的门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4年,安泰门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义县启动保护修缮北城门工作,对文物本体进行加固修缮和原貌复原,还进行了瓮城挖掘保护展示和环境改造建设,2015年工程全部竣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化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历史意义:作为义县四座古城门中仅存的一座,安泰门见证了义县自明代以来近600年的历史变迁,是研究明代军事防御体系、城市建设以及义县地方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旅游价值:安泰门是义县古城富有魅力的文化景观之一,也是义县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游客可以登上城楼,欣赏大凌河湿地公园的美景以及义县的市容市貌,感受古城的历史氛围。</b></p> 大凌河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