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临近春节,我做一个过年篇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新春佳节,是我们民间最重要和最喜庆的节日。远在外地的子女都要赶回家和父母团聚,亲朋好友们相互拜访,亲亲热热红红火火,美酒佳肴其乐融融。春节是我们国人最温馨最快乐的时日!🍷🍷🍷</span></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古人是怎么过年的呢?过年也应是古诗人写作的大题材,查阅了一下,这个题材写得最好的应该是王安石的《元日》。王安石是宋代大政治家,读这首诗,我们眼前就会出现古人过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热闹场面:</span>燃放炮竹、家家户户欢聚畅饮屠苏酒、更换门上桃符。我喜欢他这首诗还在于:诗中仅描述市井街巷过年的欢乐气氛,没有直抒个人的喜怒哀愁。</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元日</b></p><p class="ql-block"> 宋•王安石</p><p class="ql-block">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p><p class="ql-block"><b>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爆竹的轰鸣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迎着和煦的春风,人们欢快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取下门上旧桃符,换上新桃符。</p> <p class="ql-block"> 天津耀华中学校友<b style="font-size:20px;">陈玉清</b>同窗的行书</p> <p class="ql-block"> 要说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最初古代人是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和驱邪避灾。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演变,成为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而用“<b style="font-size:20px;">春节</b>”一词给过年这个节日定名,那是在辛亥革命以后了。</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元日</b>特指农历正月初一。它还有<b>上元、元旦、元辰、岁首</b>等称谓,“元日”一词源于《史记·天官书》中的“正月旦,王者岁首”,意味着新的一年第一天,是王者与民众共同庆祝的时刻。作为一年的开端,元日承载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重要意义。元日习俗和活动丰富多彩,包括贴春联和门神、除夕守岁、开门爆竹等习俗。汉武帝时就将元日定为官方庆祝的节日,一直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桃符</b>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板上分别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其意于祈福灭祸,认为桃木能压邪驱鬼。</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神荼和郁垒</b>,是古代传说中专门捉拿恶鬼的两位神灵。在《山海经》里有个鬼域世界,有一棵覆盖了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金鸡,夜晚在外游荡的鬼魂都必须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边站着神茶和郁垒,负责捉拿恶鬼。古人相信,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和郁垒的名字,能够辟邪保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