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新春话金蛇

梁建新

<p class="ql-block"> “四野蛇呈丰稔景,万民雀跃艳阳天。”2025年是乙巳蛇年,在新春来临之际,聊聊蛇文化。</p><p class="ql-block"> 蛇是爬行动物,俗称“长虫”,身体细长,有鳞,种类很多,总体分为有毒蛇和无毒蛇两大类。蛇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宅的祖先与恐龙祖先同约于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出现,科学家通过对巨蛇化石的研究,断定蛇是由爬行类祖先蜥蜴的一支演化而来。</p><p class="ql-block"> “蛇”在甲骨文中作“它”。《说文解字》载:“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又说:“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这个“它”是“蛇”的古体字。因那时蛇害对人的威胁无处不在,所以朋友熟人碰面,往往都要问:“没碰到蛇吧?”后来,这个“它”字被假借为其它的“它”,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蛇的本义,于是就将“它”字另加“虫”旁,产生了“蛇”字。</p><p class="ql-block"> 蛇文化源远流长,蛇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更是智慧、灵牲、生命力与神秘的化身,承载了深厚的文化象征和寓意,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述异记》载:蛇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化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蛇入江为蛟,入海为龙。故蛇也称作“小龙",以示尊崇。这一传说不仅体现了蛇在中华文化中的神秘与尊贵地位,也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升华自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蛇冰冷的躯体与身上的毒液使人感到害怕,蛇的冷漠与蛇是“冷血动物”有关,再加上蛇没有声带,不能发出声音,这更深加了它阴冷的印象。蛇没有脚却可以爬行,能迅速游动、攀高、穿缝、入洞,灵巧无比,又往往来无影去无踪,蛇的莫测显得很神秘。神秘导致了上古人们对蛇的崇拜。蛇能够蜕皮而求得再生,人们把蛇与生命的延续和再生这一特性,视为一种“福禄寿”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在我国远古星宿崇拜中,称为四象的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观念,是起源于上古时期华夏族群的图腾崇拜而进行的一种星空划分方式。四象除了白虎接近真实动物外,青龙、朱雀都是传说中的动物,而玄武更神奇,它竟然成了龟和蛇两种动物的合体。龟蛇合体的形象,其实应该是上古崇奉龟或鳖图腾的氏族,与崇奉蛇图腾的氏族相互通婚的遗留。东汉魏伯阳所写的《周易参同契》里,已经用到了龟蛇纠缠的例子说明阴阳必须配合:“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纠盘相扶。以明牝牡,毕竟相胥”。契合了用玄武指代阴阳平衡的意思。蛇`在我国古代一直是生殖与繁衍和财富的象征,而龟是长寿的象征。北宋时,玄武一度被改名叫做真武,到了明朝,真武的地位到达了顶峰。真武大帝的形象,是散着头发光着脚,身着玄袍、金甲玉带,然后仗剑怒目,足踏龟蛇神兽,顶 罩圆光,是一员威风凛凛的神将形象,这样的玄武帅气威武的很,而且在含义上也包含了人们所有美好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  对于古人来说,世间万物唯有生与死才是大事。所以在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中,女娲渐渐成为最为重重要的神祇之一,与伏羲被共同誉为中华文明中的人文始祖。西汉石刻,东汉画砖,敦煌壁画中的伏羲和女娲的人首蛇身形象暗示着生殖与繁衍,通过交尾创造了人类。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绢画中,群星围绕中的伏羲和女娲的蛇躯和蛇尾,更是亲密无间地交缠在一起,显示出神异的艺术造型,更寓有对后世子孙繁衍的期望。伏羲和女娲的交尾形象,不仅象征着男女之间的阴阳交合关系,也暗示了阴阳互补、万物生生不息的奥妙。既是人蛇强大力量合一的象征,也是生殖崇拜的反映。</p><p class="ql-block"> 《白蛇传》被编成多种剧目,久演不衰流传甚广;近年来新编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剧中的白娘子便是一条白蛇千年苦修而成的蛇仙。她济世救贫为百姓疗疾,向往人世间繁花锦绣,追求人间爱情的故事非常动人。还有白娘子的青妹,是一个见义勇为、忠诚于朋友、美丽而勇敢的姑娘,也是由一条青蛇修炼变成的蛇仙。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人妖之间的深情爱恋,也体现了蛇在中华文化中的神秘与浪漫特质。</p><p class="ql-block"> 蛇全身都是宝,中医认为:蛇肉有祛风、活血、除寒、祛湿作用,蛇胆可凉肝明目,蛇蜕能止痒,蛇毒是多种珍贵的药用原料,蛇酒去风湿,蛇皮是民族乐器不可缺少的制作材料。今天许多医学院的校徽上都有着蛇杖的形象。这是因为古代蛇与医药有关,人们对于蛇有着敬畏感,这是来自祖先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蛇也有负面影响,《山海经》里记载了许多蛇,“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典故就是出自《山海经》里的“巴蛇吞象”。巴蛇身上有青、黄、红、黑四颜色,它的嘴巴特别大,能把一头大象吞到肚子里,三年才完成消化,然后把骨头吐出来。《山海经》里还记载,人吃了巴蛇的肉,就不会嫉妒别人。后来人们就用这个说法来比喻人心贪婪,欲望无止境。我们小学就读过的《伊索寓言》“农夫与蛇”的故事中,蛇被描绘为忘恩负义的形象,告诉人们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做好事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p><p class="ql-block"> 蛇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它既象征着神秘与力量,又有着实用价值,还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p><p class="ql-block"> 从科学角度来看,蛇的记忆一般三天时间,不具备像人类或其他高等动物一样的意识和思维,它们的行为主要受到本能的驱使。有人认为蛇具有第六感,可以感知微弱的电磁场和红外线,是大多数其他动物无法感知的信息,这是蛇的本能,有助于蛇在自然环境中更好的生存。然而,蛇在传统文化和信仰中可能被赋予某种神秘和超自然的特性。</p><p class="ql-block"> “祥龙含珠辞旧岁,金蛇吐宝贺新春。”蛇年,作为生肖轮回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无限的机遇。2025年的蛇年为金蛇年,而金象征着财富、地位与稳定,所以金蛇年是一个极具发财机遇的年份。祥蛇舞新春,瑞气盈家门,愿大家祥宁岁月长,福泽润心田。</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5日于榆次</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