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团队的七朵金花 <p class="ql-block">1949年西南地区云、贵、川相继解放,西藏也在武装统一与和平解放谈判中,只剩下台及其岛屿。 </p><p class="ql-block"> 从辛亥革命到建立共和,各路军阀互斗,日冠入侵,国共战争,整整四十余年,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民不聊生,饥寒交迫。</p><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后的首要任务,必当发展生产,振兴经济。因此,除保留国防军力和准备解放台湾的部队外,许多部队将投入生产建设上去。</p><p class="ql-block"> 为了适应建设的要求,部队和刚建立的政权,便大张其鼓地打着:“军人革命大学(简称军大)”:“革命大学(简介革大)““十八兵团随营学校”等四处招生。就连新疆的生产建设兵团,也派人到成都招揽人才。 </p><p class="ql-block"> 我们60军180师538团团驻在成都以西四十公里的崇庆县,虽说没资格打什么“军大”“革大”招牌招生,但也明里暗里地吸收一些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 开始是招男兵,一是分配到连队当文化教员,教干部战士识字。当时部队文化程度很低,我记得我给特务连(不是国民党搞暗杀的特务,而是负责侦察,警卫、通信、工兵等各项特别任务的连)连长卢子明当文书时,问他是姓罗还是姓卢?他说不知道,你随便写。</p><p class="ql-block"> 另一部份充实到团宣传队。过去团宣传队的任务主要是战时带领征集的担架民夫抢救伤员,在新解放区刷刷标语,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宣传队也同时是培养储备基层干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由于形势的变化,宣传队的任务也向专业宣传发展。到舞台上演点促进生产和反封建的一些快扳剧:“兄妹开荒”“小二黑结婚”等。</p><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提高部队文艺生活,扩大宣传效果,1950年5月,538团决定招收一点女兵。消息一传出去,县中学的许多学生就来报名。</p><p class="ql-block"> 招收工作由宣传干事赵政负责,我是三月份入伍,算是新老兵,协助她们填表登记。经过几次轮选,接收了:高俊庒、曹康年、高孟勋、胡中英、余X X,柳淑明、尹志军七人。</p> <p class="ql-block">后经温江军分区核定,只留下三人,四人调分区卫训队学习。</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匆匆七十多年,人也老了,有的走了,回顾留下的脚跡,让人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一、高俊庒高大姐。此人才艺出众,命运多舛。高家是崇庆县(现崇州市)大户人家,她父亲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去北平(现在的北京)读书,认识她妈妈,闪婚后生了她。不幸的是父母皆在她年幼时双双亡故,由外婆抚养。抗日战争时期,她外婆躲避战乱,由北平流亡到四川,也顺便将她送归高家。</p><p class="ql-block"> 高俊庄声音特别特别的好,就拿现在星星的标准来衡量,她也不弱许多星。</p><p class="ql-block"> 入朝时,团宣传队回归到战时状态,三个女兵调到师文工队。</p><p class="ql-block"> 她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80师战斗失利,被敌包围,师文工队惊险地逃脱了敌人合围,她搭乘一辆马车,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幸运地回到我军阵地。</p><p class="ql-block"> 后调入军文工团,与原179师文工队分队长老贾结婚。</p><p class="ql-block"> 1959年转业到南京鼓楼区文化馆,而后又随转业到江苏议征市的丈夫,调议征市文化馆,直到退休。</p><p class="ql-block"> 2024年元月不幸病世享年92岁。</p> <p class="ql-block">二,曹康年,她学历最高,是高中生。她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原烈士陵园有个纪念碑,碑文就是她父亲所写。她在父亲的熏陶下,字也写的很好。1950年6月由团宣传队转调至温江军分区卫校学习,结业后调60军后勤部,1951年3月入朝,分到兵站工作。</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与三兵团后勤一领导干部结婚,1955年转业到北京银行做行政工,随丈夫定居在北京总后勤部丰台区。</p><p class="ql-block"> 三,高孟勋。她与高俊庄同一家族,但家道败落,属平民皆层。她工作谨慎,吃苦耐劳。1951年3月部队入朝时,被照顾留在军留守处,到了年底才随老军长张祖谅入朝。入朝后,由于出身贫寒,又有一定的文化,被选拔到机要科工作。在那里结识了能干的作战处参谋贾启玉,相互眷恋,1953年部队回国后结婚。贾启玉因工作能力出众,提拔到南京军区司令部,最后升任为解放军总参谋部少将办公厅主任,最后调任南京军陸军指挥学院任校长。1955年部队压缩女兵时,她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年中越战争期间,时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的贾启玉奉命乘专机到成都军区检查工作,高孟勋也有幸同行,并偕将军的丈夫回家光宗耀祖。</p> <p class="ql-block">四,尹志军。她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天真活泼,很受团首长和大家的喜爱。1951年冬入朝,调军文工团,几次立功受奖。回国后与文工团小提琴手胡谯文结婚。1958年调南京军区歌舞团,1963年转业到南京市话剧团,1970年随转业的丈夫回到家乡成都市乐器厂工会工作。夫妻二人感情深厚,互敬互爱。丈夫很能干,退休后与人合伙创办一个勘察设计公司,经济效益不错,是企业的股东,现在每月分红数万元。</p><p class="ql-block"> 不幸的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思维逐渐衰退,精神时而恍惚。喜在丈夫对她关爱有加,并请有专人照顾,实属幸福。</p> <p class="ql-block">五,胡中英。既是书香门第大家闺秀,又是勇于献身投报祖国的热血青少年。她十五岁参军,经卫校学习后分配到六十军野战医院当护士,十六岁到朝鲜战场,整天与血伤残和死亡烈士打交道,实属艰辛。胜利回国后,医院迁徙到浙江,并与医院一行政干部结婚。但好景不长,1958年整个医院调到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从此便在那冰天雪地的北大荒,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上世纪末,丈夫病逝,跟随儿女生活。所幸经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儿科主任医师。</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病逝,享年8 9岁,</p><p class="ql-block"> 六,余X X。是个多才多艺的小女孩,身材高大结实,性格开朗。团宣传队精简后到卫校学习,1951年3月入朝,朝夕与血肉之躯的伤残,死亡军人为伴,贡献多多。1953年底胜利回国。</p><p class="ql-block"> 她的恋人是老家的一个学子,后来考上山西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左权中学当老师。1955年她与恋人结婚,转业到她爱人所在的左权县人民医院做护士。小俩口的幸福生活才开始不久,她的老公在大呜大放中不识时务,诚肯地为党提了些善意的意见,终于被戴上高贵的右派分子桂冠。从此幸福的生活便一落千丈。为了生活,不得不拖着三个女儿,提前退休回老家另蒙生活出路。喜在后来夫君得到平反,调回老家团聚。她的夫君很有才华,教学中很受学生的尊敬。后来又担任了崇州市的地方志编纂工作,很有建树,出版多部著作。</p><p class="ql-block"> 她本人也喜爱文艺,整日弹琴唱歌,打乒乓球,还在县上组织了时装队,到各乡镇表演。</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光的消失,人也快九十了。老俩口住在一个高档养老院,唱唱歌,跳跳舞,颐养天年。</p><p class="ql-block"> 七,柳淑明。在军分区卫校毕业后,没有留在部队,分配到省医院做护士。</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确无常,去了朝鲜的六朵金花,在血与火的生死搏斗中,还幸运地活了下来。可留在祖国大西南成都的她。1960年夏天的一个早上,骑自行车去上班,路经骡马市街时,遇到两部对开的公交车,当时的街道全是碎石路面,也不分快慢车道。她骑的自行车正在路中央,被辆车夹在中间,活活夹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