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人物志()—明清·卢经

曙光映像

<p class="ql-block">卢经。</p><p class="ql-block">明朝历史人物。</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生平。</p><p class="ql-block">1571—1649,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漳州市长泰区枋洋镇青阳村人,</p><p class="ql-block">字乔权,号得一,乳名彩云。</p><p class="ql-block">卢秉崇六世孙,</p><p class="ql-block">明朝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出生,</p><p class="ql-block">1584年,时年13岁,随父迁居同安杜桥村。</p><p class="ql-block">13岁在同安杜桥私塾就读。</p><p class="ql-block">1789年,时年18岁,考入县学成禀生。</p><p class="ql-block">此后20多年里,屡试不中。</p><p class="ql-block">明万历壬子年(1612年),时年41岁,中举人,</p><p class="ql-block">明天启乙丑年(1625年),时年54岁,获二甲进士,</p><p class="ql-block">两次钦命藩封;</p><p class="ql-block">先在行人司仼行人。</p><p class="ql-block">明庚午年(1630年),时年59岁,晋升都察院巡抚之职,任四川道监察御史,监临贵州主考;</p><p class="ql-block">明崇祯七年(1634年),时年63岁,奉崇祯皇帝之命“代天巡狩”,为河南道钦差大臣,巡按河南、赐尚方宝剑行事,被后人称为“十三省巡按”。</p><p class="ql-block">巡按河南期间,遇皇叔莱阳郡王为夺田争地,恣行吓诈,欺压百姓。</p><p class="ql-block">卢经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秉公执法,连夜起草奏本,忠言直谏。</p><p class="ql-block">皇伯极力为皇叔开脱罪责,颠倒是非,欲置卢经于死地。</p><p class="ql-block">崇祯昏庸,偏袒皇亲,以“溺职酿衅”之罪名革职查办,</p><p class="ql-block">卢经蒙冤入狱,饱受委屈和折磨。</p><p class="ql-block">2年多后被释放。</p><p class="ql-block">明崇祯十年(1637年),时年66岁,回乡,定居于同安县杜桥村。</p><p class="ql-block">1644年,时年73岁,明亡。此后终日坐于家中,不出房门一步。“脚不踩清朝地,头不戴清朝天”。以表对明朝忠心之志。</p><p class="ql-block">清顺治6年(1649年)过世,终年78岁。葬于集美曾厝。</p><p class="ql-block">(二),长泰卢经忠谏府</p><p class="ql-block">清雍正元年(1723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朝廷给卢经恢复名誉,诏令入祀县忠孝祠;</span>卢氏祖祠被朝廷嘉奖为“忠贞祀公忠孝祠”;</p><p class="ql-block">清雍正五年(1727 年),为表彰卢经为民请命,雍正皇帝亲笔御赠直书“忠谏”金匾,立于祖祠厅堂正中。</p><p class="ql-block">清道光16年(1836年)、清顺治3年(1863年)曾更筑,20世纪曾多次维修,但至今基本保持明清建筑风貌。</p><p class="ql-block">庙中悬挂有朝廷御赐的“忠谏”和“进士”、“同胞参将”等6个匾额以及卢经夫妇遗像;还书有一些古代联语,联语概述了青阳卢氏家族的渊源,赞颂了卢经的忠义事迹。</p><p class="ql-block">卢经忠谏府,又称卢氏家庙、豸绣堂。府第南向,占地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由门厅、天井、侧廊、正堂组成。单檐悬山顶,燕尾脊,侧廊为单檐歇山顶,正面凹窝式,明间内收,中为对开大门,青石浮雕涡纹的抱鼓石,两侧为木隔扇,大门上悬挂有“卢氏家庙”匾。门厅进深一间,面阔三间,侧廊面阔一间,进深一间;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木圆柱;鼓形石柱础。梁架九檩五架梁,瓜斗,肥束,雀替作透雕花草图案。明间第三进作公妈龛,正堂供奉卢氏的开基始祖秉崇及卢经夫妇等卢氏先人的神位。上悬挂有明、清两代的“忠谏”、“世馨俎豆”、“同胞参将”、“选魁”、“进士”等匾额。遗留有赞颂卢经的事迹及卢氏衍传的对联二副。门前为大埕,埕中竖有三副旗杆石。分别为卢经于1612年中举人,1624年殿试二甲进士,1634年由四川道监察御史、河南巡按晋升都察院时,在卢氏家庙前所立。</p><p class="ql-block">1994年,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5年,该建筑入编《中国祠堂大观》中,</p><p class="ql-block">2011年,列为《福建省涉台文物名录》,</p><p class="ql-block">2012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三),卢氏衍播台湾。</p><p class="ql-block">自卢秉崇1427年从漳平霭平山分支长泰青阳后,</p><p class="ql-block">至第三世卢志盛的第三子卢钅元 福在明成化年间分支台湾台南。</p><p class="ql-block">清康熙末期卢仕宽分支台北。</p><p class="ql-block">现在台湾地区的卢氏后裔主要分布于台北、桃园、彰化、苗栗一带,人口约一万人。</p><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5日,台北市卢氏宗亲会理事长卢忠义先生率团到卢经忠谏府寻根祭祖。</p><p class="ql-block">(四),集美卢经墓。</p><p class="ql-block">2007年卢经墓被列为厦门市第二批涉台文物古迹之一,</p><p class="ql-block">2011年,列为《福建省涉台文物名录》。</p><p class="ql-block">(五),卢氏衍播韩国。</p><p class="ql-block">根据族谱记载,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八学士打着“东征”的旗号,流亡到朝鲜半岛,</p><p class="ql-block">八学士中,有一位姓卢名穗,他们在朝鲜半岛定居并繁衍后代,卢姓后代还进入了高丽朝廷为官。</p><p class="ql-block">韩国卢氏是中国北方卢氏的后代;韩国卢氏宗亲会根据族谱寻根,结果寻到了山东济南,他们发现,自己的老祖宗其实是姜子牙。</p><p class="ql-block">原来,卢氏远祖为姜子牙,姜子牙第11代孙高傒因帮助齐桓公登基有功,被封在卢邑,后来齐国灭亡,高傒的后代离开卢邑,分散各地,为了不忘家乡,他们以卢为姓。</p><p class="ql-block">韩国卢氏现有20多万人口,曾担任韩国总统的卢泰愚、卢武铉都是中国卢氏后裔。</p> <p class="ql-block">长泰枋洋青阳村。</p> <p class="ql-block">长泰区枋洋镇青阳村,卢经故里。</p> <p class="ql-block">卢经忠谏府(卢氏祖祠,卢氏家庙)。</p> <p class="ql-block">卢氏家庙。</p> <p class="ql-block">忠谏。清帝雍正书赐。</p> <p class="ql-block">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p><p class="ql-block">1678年—1735年,</p><p class="ql-block">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在位14年。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曾自号破尘居士、圆明主人,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p><p class="ql-block">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p><p class="ql-block">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为和硕雍亲王。</p><p class="ql-block">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p><p class="ql-block">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p><p class="ql-block">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p><p class="ql-block">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p><p class="ql-block">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p><p class="ql-block">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p><p class="ql-block">雍正元年(1723年)出兵青海,次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p><p class="ql-block">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p><p class="ql-block">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p><p class="ql-block">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p><p class="ql-block">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p><p class="ql-block">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p><p class="ql-block">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p><p class="ql-block">传位于第四子弘历(乾隆)。</p> <p class="ql-block">卢经像。</p> <p class="ql-block">卢经夫人像。</p> <p class="ql-block">13岁时,随父迁居同安杜桥。</p> <p class="ql-block">逝世时葬于集美普厝。</p> <p class="ql-block">厦门集美曾厝,卢经墓。</p> <p class="ql-block">巡按亭。</p> <p class="ql-block">卢经造像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