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新年开篇之际,以浓墨重彩之笔,描绘出生机勃发、万象更新的生活图景,展现中国人民的蓬勃精神与美好愿景。</p><p class="ql-block">庆祝新年的民俗活动多姿多彩。从腊八节、小年、除夕、春节,到元宵节,各种过年习俗犹如一出大戏,环环展开,层层推进,表达了天人和谐、万物并育的夙愿,滋养着友善尊重、温良和睦的德行,激发着昂扬进取、更上层楼的精神,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追求,展现在新旧交替的时刻中,镌刻在岁月轮转的时光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杨柳青木版年画</b></p><p class="ql-block">杨柳青木版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瑞蛇迎春</p><p class="ql-block">作者/提供方:天津杨柳青画社</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金蛇狂舞</p><p class="ql-block">作者/提供方;天津杨柳青画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武强木版年画</b></p><p class="ql-block">据武强县南关范氏族谱记载,武强木版年画真正形成规模生产当是明代永乐年间,是河北省武强县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九九消寒图</p><p class="ql-block">作者/提供方:武强年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梁平木版年画</b></p><p class="ql-block">梁平木版年画起始于明代嘉靖年间,发达于清代康熙、雍正时期,鼎盛于清末民初,已有近500年历史。梁平木版年画属于木刻水印年画,是梁平县为庆贺年节而印制的一种民间艺术品。2006年05月20日,梁平木版年画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扬鞭</p><p class="ql-block">作者/提供方:徐家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张秋木版年画</b></p><p class="ql-block">张秋的木版年画是元代从山西传来,张秋木版年画中既有晋南年画的残存,也有天津杨柳青年画的成份,年画产地间的相互影响,在其他产地也常见。2006年,张秋木版年画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事事如意</p><p class="ql-block">作者/提供方:王传成、王志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老河口木版年画</b></p><p class="ql-block">老河口木版年画兴盛于清乾隆至光绪年间,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一种传承形式,由南派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桃花坞经河南的朱仙镇传于老河口。2011年,老河口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门神</p><p class="ql-block">作者/提供方:陈洪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滑县木版年画</b></p><p class="ql-block">滑县木版年画史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创始于明朝初年,鼎盛于清代,因一直深藏民间而世人鲜知。2008年6月7日,滑县木版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蛇生肖福</p><p class="ql-block">作者/提供方 :耿建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丰宁满族剪纸</b></p><p class="ql-block">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康熙年间,到清代乾隆年间形成了自己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的独特风格,由于当地满人居多,决定了满族剪纸的走向,是以窗花、礼花、节令、民俗为主要内容的,极具地域化、民族化的特殊风格。清末民初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村村有自己的剪纸群体和高手,几乎人人会剪纸。丰宁满族剪纸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生财图</p><p class="ql-block">作者/提供方:石俊凤</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得鱼图</p><p class="ql-block">作者/提供方:石俊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沧县狮舞</b></p><p class="ql-block">广泛流传于河北沧县地区,早期多在庙会和春节民间花会上活动。沧县狮舞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类。文狮表演重在一个"逗"字,武狮表演则加入如叠立、走钢丝等武术、杂技类动作。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彩扎(佛山狮头)</b></p><p class="ql-block">流传于广东省佛山地区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样式,其扎作技艺源于明代。彩扎技艺以篾骨纸裱为主,同时辅以表面彩绘。佛山狮头汲取了广东石雕狮子的造型特点,可分为文狮、武狮、少狮三大类,是南方狮头艺术的代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灯舞(五虾闹</b><b style="font-size:18px;">鲇</b><b>)</b></p><p class="ql-block">五虾闹鲇是流传于湖北省荆州市一带的汉族民间灯舞。虾子灯和鲇鱼灯均用竹篾扎制用绸布裱糊装饰而成。虾子灯由两人舞动,<span style="font-size:18px;">鲇</span>鱼灯一人舞动,五虾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鲇</span>共十一人表演。五虾闹鲇多在新春佳节时表演,有万物共荣迎新春,普天同庆闹新年之义。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春节(怀仁旺火习俗)</b></p><p class="ql-block">流传于山西省怀仁县,春节、元宵节期间,人们用大块煤炭垒成塔状。旺火点燃时,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景象壮观,寓意全年兴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