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我是一个兵</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2827557</p><p class="ql-block">图: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在记忆的长河里,鞭炮声总是与新年紧密相连,它不仅是一种声响的狂欢,更是心灵深处对家的依恋与温暖的召唤。从六七十年代的稀缺到改革开放后的丰盛,从父辈到我们,再到我们的下一代,鞭炮声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承载了家族的传承,也映照出每个人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春节的鞭炮声显得尤为珍贵。那时的鞭炮,量少且小,却足以点燃孩子们所有的欢乐与期待。家家户户量力而行,即便是小小的鞭炮声,也能在寒冷的冬夜里激荡起无尽的暖意。正月十五,那些稍有财力的单位组织的烟花爆竹大会,更是十里八乡共襄盛举的大事,人们不辞辛劳,涌向那片热闹之地,人海如潮,笑语连天,那场面,如今只能在梦中寻觅。</p> <p class="ql-block">放鞭炮,在那个年代,不仅是一种庆祝,更是一种仪式,蕴含着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祈愿。从贴对联时的第一串鞭炮响起,到大年三十凌晨十二点的全民狂欢,再到初一早晨勤春早的炮声隆隆,每一个时间点都承载着特定的意义,每一次鞭炮的炸响,都是对岁月更迭的庄重宣告。孩子们虽只能玩玩小炮、摔炮,那份纯真的快乐,却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p><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鞭炮声,不仅仅有欢笑,也有惊心动魄。有一年,为了能在初一早晨第一时间放鞭炮,我因起晚了而大哭一场,那份对传统的执着与纯真的情感,至今仍让人动容。还有一年,父亲买回的鞭炮因受潮而响声不脆,我尝试将其烘干,却不料奶奶烧炕过猛,引发了一场虚惊,全家人都被吓得“魂飞魄散”,但这也成了日后回忆中的一抹亮色,让那个春节更加难忘。</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散了贫穷的阴霾,农村生活日益富裕,放鞭炮也从一种奢侈变成了寻常。饭前饭后,夜里凌晨,只要孩子们愿意,鞭炮随时可放,那份自由与欢畅,是时代进步的缩影。放鞭炮的程序也变得讲究起来,从拆包装、找炮眼,到挂鞭炮、点燃,每一步都充满了仪式感,全家人围在一起,共同见证这一时刻的到来,那份温馨与和谐,是任何语言都难以描绘的。</p><p class="ql-block">放鞭炮后,满院的炮皮,炸开的炮道,成为了新年独特的风景线。老人们说,炮皮不能扫,扫了会扫财扫运,而那些炮灰炮皮多的家庭,预示着新的一年将过得红红火火。火药味、硫磺味与食物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最地道的年味。一阵风轻轻吹过,带走了尘世的烦恼,留下了心灵的宁静与满足,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纯净而美好。</p> <p class="ql-block">从父亲到我们,再到儿子、孙子,放鞭炮的角色在不断更迭,但那份对年的期待与喜悦,却始终如一。从最初的害怕到后来的勇敢,从看客到主角,再到成为新一代的看客,这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家族责任与文化的传承。鞭炮声中,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流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更体会到了亲情的力量与温暖。</p><p class="ql-block">如今,有专家提出放鞭炮能驱赶鬼神、病魔,甚至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虽然这更多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不可否认,放鞭炮作为传统习俗,确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俗智慧。硫磺味能杀菌消毒,这在古代或许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而鞭炮声中传递的,更是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p> <p class="ql-block">在萍乡市中心,禁止放鞭炮的规定让这份传统习俗渐行渐远,成为许多人记忆中的回响;然而,在萍乡的农村地区,放鞭炮的传统依然鲜活地延续着,对于孩子们来说,放鞭炮依然是新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着孙子在农村的土地上,战战兢兢地点燃鞭炮,那份既兴奋又胆怯的心情,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那份纯真与喜悦跨越时空,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鞭炮声中岁月悠长,它不仅记录了城乡变迁的轨迹,更承载了家族的记忆与深厚的情感纽带。无论是在被禁令笼罩的城市,还是在鞭炮声声不息的乡村,这份传统都是对未来的期许,是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带着这份传统与希望,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在心中响起鞭炮声,继续前行,在记忆与现实的交织中,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