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温润的一步之内

54中 一棵开花🌸的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就责任而言,一头挑着未来,一头挑着当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就现状来说,一半接受赞扬,一半面对诋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就结果论述,一半是卷子上实实在在的分数,一半是海水不可斗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常常问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分层,如何确定能吸引住所有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面批,如何确定已经知晓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出在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认真备课,除了讲和练,还有什么办法组织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掌握知识是一个逐渐习得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讲授知识难点,提供练习机会,教师通过讲授难点、演示实验、提问指导、联系答疑等活动指导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促进理解是一个建构联系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学习,提供支持,教师通过设计学习活动,组织探究学习,激发小组探索,提供支架形成评估等活动促导教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会迁移是一个应用提升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模拟情境,持续评估,教师主要通过持续评估提供反馈,通过持续激励等手段辅导教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如果说新课侧重于掌握知能,那么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更加倾向于后两者--促进理解和学会迁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目标不同,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理应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复习课除了训练讲评以外还可以呈现的状态是在教师组织下的自主建构(勾连、比较、归类、建立体系;简化、深化、关联化、可表达化等);真实情境的提供、分析、相关知识的提取、应用、评估(指导审题、明确判断、明晰路径、解决问题、规范表述等),其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就是建立模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知道知识的方式渠道众多,老师讲述这是其中的一种,然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这是常见的习得。有时学生通过独立或者小组的形式练习而得就是自主学习,主动习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实现理解,至少有两个标准,一是建立连接,也就是在思维体系中与已有知识,与社会生活建立联系;二是可以简述、解释等,所以从知道到理解,至少需要跨越两道鸿沟,建立知识体系和提供表达平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真实情境中应用已学知识,最简单的是举一反三,但现实中三和一的相似性并不明显,所以要学会迁移运用,两步必不可少,一是分析情境,二是提取知识,这就是解决听得懂做不动的根本,弄懂、学会、熟练、贯通、准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不是决胜千里之外,而是温润一步之内。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真真切切的生命,关注他们的切身感受,是我们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就角色分析,一半是老师,一半是母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就过程感述,一半是蜜糖,一半是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