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

龚老师(拒闲聊)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是一本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特点,体会内卷时代孩子的压力,并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学会调节压力、管理情绪的好书。书中指出,并非孩子存心使坏,而是因为他们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家长需要学会找出孩子的压力源,进而让他们冷静下来。父母要先学会自我调节,从而才能更好帮助孩子冲破压力而成长。<br> 作者认为人的所有行动包括意识的活动都是需要能量的供应,每一项任务都会消耗一定量的能量,当身体内的能量耗竭,且还未来得及恢复和补充新能量的时候,此刻就是问题行为出现的临界点。最常见的有形的例子就是我们大量体能活动后身体趋于一种极度疲倦的状态,然而有形的体能耗竭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暴躁或颓废,我们会很自然地知道和面对这种疲倦状态,让自己立即休息并补充饮食能量来源等。但是当我们被某些并未意识到的事物耗散大量能量时,我们所表现出来的焦躁、迟钝、亦或者过度亢奋的状态,就是非正常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人体本应是一个能量消耗——补充恢复——再消耗的过程,然而正是对潜在压力源的忽视,使得许多孩子乃至成年人自身处于一种不健康的异常循环,即能量消耗——调动肾上腺——强行刺激神经系统继续战斗;或者能量消耗——机体紧急自我保护——屏蔽一切对刺激的应答——迟钝或闷闷不乐,毫无兴趣。<br> 对于如何寻找压力源,书中从生物域、情绪域、认知域、社会域、共情和亲社会域这五大领域重点进行了探讨。其中生物域主要指五感等基本生理信息来源方面,其中有个例子让人印象深刻,主要讲述了有个学生必须听着音乐去写作业,这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不良的习惯,但从应对压力源的角度讲,听音乐是让听觉缓解的一种方式,反而是帮助其减压的办法,只是家长甚至学生本身并未意识到这样做的道理。 生物域常见的情况还有,孩子面对热闹的进餐场合会表现出不自在等行为,可能是视觉的冲击、也可能是喧闹的视觉压力,具体还要通过当事人去排查某些情况来找到压力源。情绪域则往往跟消极情绪有关,当机体为了应对某些消极情绪,或者与之对抗的时候,也同样是一种能量的消耗,进而影响对其他事物的知觉和问题解决。<br> 认知域则侧重学习方面,例如任务难度过高,没有好的方法等等。社会域同人际交往有关。<br> 最后一个则是一种社会活动的方向和学习经历,如分享助人的渴望等等,随着孩子的成熟和经历的增加,不断积累的过程。但如果失去了外界的支持,归属或者帮助,会让个体出于压力状态。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深感其观点非常中肯且实用。现代社会的压力无处不在,孩子们也常常身处其中,但却往往被忽视。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与孩子进行沟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误解他们。孩子们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和委屈,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理解和支持,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同时,这本书也提醒我们,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家长要努力成为孩子最信任和依赖的人,这样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才能大胆向家长倾诉和求助。 总的来说,《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育儿书籍。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学会如何更好地支持和理解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