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堂的五绝看点

圣地彩虹平刚

<p class="ql-block">1月24日,天气晴朗,相隔十年,再次来到陈家祠,这次细品了陈家祠的建筑精美精致的五绝看点。</p><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落成。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陈家祠堂是广州市的文化旅游景点,也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木雕</p> <p class="ql-block">砖雕</p> <p class="ql-block">石雕</p> <p class="ql-block">泥塑,灰塑</p> <p class="ql-block">铜铁铸</p> <p class="ql-block">彩绘</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三塑”即石雕、木雕、砖雕、陶塑、泥塑、灰塑,以及铁铸工艺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木雕在陈家祠堂是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建筑装饰。陈氏书院室内的屏门挡中广泛采用了木雕装饰。雕工精细考究,内容包罗万象,图案繁缛[rù]富丽,充分显示了当时的木雕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砖雕是广东砖雕,以精心制作的水磨青砖为主要材料,雕刻非常精细,细如发丝,所以又被称为“挂线砖雕”,陈家祠的砖雕在正面外墙上有6幅大型砖雕。在陈家祠正面的四个门的位置,门楣处都镶嵌着繁复的砖雕,饰以花卉果木、法宝纹和几何纹样等。</p> <p class="ql-block">广东石雕,以潮州石雕较为著名,艺人以圆雕、通雕、浮雕、线刻等技法,雕刻出岭南花果、珍禽瑞兽、人物造像,形象生动传神,具有地方特色。陈氏书院内,石建筑构件为数不少,多加有雕饰。如抱鼓石、石狮子、月台、台基、墙裙、柱础、券门、垂带、台阶、栏杆、栏板及檐廊的檐柱、月梁、梁塾、雀替等,这些易受阳光和风雨侵蚀的建筑构件都选用了花岗岩石材打造,防潮防霉又坚固耐用。</p> <p class="ql-block">铜铁铸,在陈家祠堂建筑装饰工艺中使用并不多,但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民间艺人将铁铸通花栏板镶嵌在围栏的石雕框架内,利用铁和石之间的色彩对比,以及铁铸的通透立体造型,使得月台围栏产生宛如国画般的装饰效果。</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共有十一条陶塑脊饰,其数量和规模反映了当时广东陈氏宗族的经济实力,陈氏书院的陶塑脊饰,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如永不落幕的高空戏台等着人们观赏。</p> <p class="ql-block">灰塑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传统建筑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是存留的古建筑中,以广州陈家祠堂、佛山祖庙、三水胥江祖庙、悦城龙母祖庙等处的灰塑较为出色,陈氏书院规模之大为岭南之冠。并且构思精巧细腻,别致大方。以陈家祠堂的门厅及倒座房垂脊上的一对灰塑工艺独角狮为例,头部的“浓墨重彩”,狮身的简单处理,头身与鬓毛相互连接,主次分明。</p> <p class="ql-block">1988年,陈家祠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照片留存了五绝看点,以后打开美篇,就可以鉴赏陈家祠堂的精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