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底曾与朋友到弄岗自然保护区拍鸟,时隔半年才想着把照片整理整理,呵呵呵呵。之前已经整理了“黑枕王鹟”,按照拍摄顺序,在弄岗的第二个鸟点就是拍红顶鹛和金眼鹛雀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鸟点在一片甘蔗地中,旁边有一条小水沟,前些天下了几场大雨,路都被水淹了,鸟导给我们拿了几双水鞋,从田埂上慢慢往里走……</p> <p class="ql-block"> 拍鸟爬山是常态,涉水是第一次,哈哈。</p> <p class="ql-block"> 拍摄环境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 鸟导在小河边的一片芦苇的叶子上放了一些虫子,并且用嘴巴吹着只有鸟儿听得懂的声音,没多久红顶鹛、金眼鹛雀、红耳鹎、黄腹山焦莺,纯色山焦莺轮番登场……</p> <p class="ql-block"> 这个头顶戴着一顶小红帽的鸟儿就是红顶鹛了,是不是鸟如其名?</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百度百科关于红顶鹛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 红顶鹛是画眉科、鹛属小型鸟类,体长16-18厘米。前额和一短的眉纹白色,头顶棕栗色,额和头顶羽干坚硬发亮,耳羽和颈侧灰色。上体橄榄褐沾棕。颊、颏、喉和胸白色。喉、胸具黑色纵纹,其余下体皮黄色。特征明显,野外容易识别。虹膜栗红色或朱红色,嘴黑色,脚灰黄色或角褐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红顶鹛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竹丛、灌丛、高草丛以及农田地边、芦苇沼泽和林缘灌丛草地。除繁殖期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小群活动。性活泼,常在灌木枝叶间或高草上跳跃觅食,并不时发出“唧-唧-唧”的叫声。</p> <p class="ql-block"> 红顶鹛主要以昆虫为食。分布于中国、尼泊尔、印度(锡金)、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p> <p class="ql-block"> 在生态环境中,红顶鹛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很高,它们的存在也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红顶鹛选择在适宜的环境中“安家落户”。</p> <p class="ql-block"> 这个是金眼鹛雀,名字也很贴切,那眼睛真的有一个金圈。</p> <p class="ql-block"> 对于金眼鹛雀,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p> <p class="ql-block"> 金眼鹛雀是莺科、鹛雀属小型鸟类。体长16-20厘米。头顶和上体棕褐色,两翅表面肉桂红色,尾褐色具明暗相间横斑。眼周金黄色,眼先、眼上、眼下、颊以及颏、喉和上胸概为白色,其余下体茶黄色,脚橙黄色。虹膜金黄色或橙黄色,眼周橙黄色,嘴黑色,脚橙黄色。</p> <p class="ql-block"> 金眼鹛雀主要栖息于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最高可到海拔1700米左右的平原、村寨、开阔的河谷与沟谷地带,是一种低山平原灌丛鸟类。除繁殖期多见单只或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呈小群,每群通常5-6只或10余只,很少多至15只以上的。主要以各种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分布于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越南。</p> <p class="ql-block"> 金眼鹛雀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p><p class="ql-block">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 金眼鹛雀善于藏匿,性活跃而胆怯,活动时群中个体常分散开来,彼此保持一定距离。繁殖期5-7月。</p> <p class="ql-block"> 除了金色的眼睛,头顶蓬松的黄毛、下巴的白羽毛也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金眼鹛雀通常营巢于灌丛或芦苇丛中,巢呈杯状,主要由竹叶、芦苇叶、草叶和纤维等材料构成。有的还围有蜘蛛网,内垫有细的草茎和根。</p> <p class="ql-block"> 今天比较难得的是拍到了两只金眼鹛雀同框的画面,呵呵。</p> <p class="ql-block"> 红耳鹎,是我们南方最常见的鸟了。我们当地人叫它“丁计娘”。闻到这里有吃的,它不请自来了。</p> <p class="ql-block"> 红耳鹎的冠羽直立,色彩深沉,从深棕到黑,与头部同色,虹膜为棕色,嘴巴弯曲而微妙,近端有独特的缺刻。最引人注目的是眼后下方的鲜红斑块,与下方的白斑形成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红耳鹎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南部,它们没有迁徙的习惯,而是选择在低山丘陵的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生活。它们也会出现在灌木丛生的农业区、郊区和城市中,体型适中,大约17至23厘米长,体重在25至42克之间。</p> <p class="ql-block"> 虽然红耳鹎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物种,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却至关重要。通过摄取果实并排出果肉,它们帮助促进了种子的萌发,成为了亚洲重要的种子传播者之一。这一生态作用使得红耳鸭受到了生态学家和保护者的特别关注。</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红耳鹎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也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鸟点,还拍到了纯色山鹪莺和黄腹山鹪莺。</p> <p class="ql-block"> 纯色山鹪莺又叫做褐头鹪莺、纯色鹪莺。它体型娇小,上体为较均一的褐色,下体为较均一的皮黄色,故得名。它还拖着长长的尾巴。</p> <p class="ql-block"> 纯色山鹪莺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见于农田、草丛、荒地等平原生境。性情比较活泼大胆,会在地面草丛间跳来跳去,不时鸣叫。纯色山鹪莺尾羽很长,经常是下拖着,飞行时此特征明显,像拖曳着礼服裙摆在空中飞舞。</p> <p class="ql-block"> 黄腹山鹪莺,头部灰色,腹部黄色,在我们看来,这是和纯色山鹪莺最大的区别了。</p> <p class="ql-block"> 纯色山鹪莺和黄腹山鹪莺同框,也能和平相处,呵呵。</p> <p class="ql-block"> 红顶鹛和金眼鹛雀拍到了,还额外收获了红耳鹎和纯色山鹪莺、黄腹山鹪莺,也算不错了,收工回陇亨屯,好好享受小山村的恬静。</p><p class="ql-block"> 弄岗拍鸟第一天,明天继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