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艺影》第一百十一期

海上艺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封面摄影:钱泽民 封面设计:李兴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刊头设计:沈月敏 题头摄影:</font>山石</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海上艺影》是充满生机的摄影微信群创办的微刊。它不仅是我们宣传报道那些老摄影家的摄路影程及优秀作品的展台;也是广大摄影爱好者展示自己丰硕成果的平台;更是广大摄友以摄交友、互相学习、交流切磋、分享快乐的舞台。我们期盼《海上艺影》在老摄影家和广大摄友们的鼎力支持、热情呵护下,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编者的话</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left;"> </h1> ▲沈明华老师近照<div><br></div><div>沈明华,1948年出生,长期从事广告包装设计工作,摄影生涯已有40多年,现为上海艺术摄影协会员。<br><br> 以上我们精选沈老师五幅《用肌理构成作背景表现人物的神情》摄影作品,与摄友们分享<br></div> <div><br></div> ▲闫爱萍《日出惊飞鸟》【西部摄影】 ▲赵文生《鸟瞰新能源》【西部摄影】 ▲沈建明《红韵旋梯》【海上艺影】 ▲杜莉萍《新年迎“福”》【海上艺影】 ▲卢雯 京剧《野猪林》<div>  喜爱看京剧的戏迷们一定非常喜欢看京剧《野猪林》。因为这出戏是文武并重的老生戏,剧中有非常好听的【西皮原板+二六】《四月晴和微风暖》以及【反二黄】《大雪飘扑人面》的经典唱段,还有非常彰显京剧演员武功技巧的精彩表演。<br>  2014年1月我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拍过国家一级演员蓝天先生演出的《野猪林》。蓝天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文武兼备的优秀老生演员,特别是在《野猪林》剧中白虎节堂的那场戏里,他表演的林冲蒙冤承受了八十棍酷刑后,要表演翻腾、甩发等高难度的动作,还要唱一段【西皮导板】《八十棍打的我冲天忿恨》,表演难度很大,非常费体力,只有唱功和武功并重的演员才能完成这种高难度表演。<br>  蓝天先生那次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得到戏迷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以及喝彩!<br><br></div> ▲侯福樑老师近照<div><br></div><div> 侯福樑,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在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广告摄影》、《女性摄影》专著,在文汇出版社出版《镜头内外之趣》摄影散文集,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新民晚报等专栏作者,大型画册《侯福樑·现代抽象画意摄影作品集》筹备出版中,发表摄影作品3000余幅。<br></div><div><br></div><div> 以下精选侯老师三幅《香港印象》摄影作品,与摄友们分享<br></div> ▲《临港大道一隅》摄于滴水湖<div><br><div>臧志成 摄影/ 配诗<br><br>滴水湖畔环大道,<div>景观宽敞风景好<br>新路新楼新建造,</div><div>日新月异热气高</div></div></div> ▲《红灯笼,是太阳新年的房子》<div><br>吴小杭 摄影杨 玫 配诗<br><br>每盏红灯笼里<br>住着一个太阳<br>每盏红灯笼<br>是太阳新年的房子<br>我走在挂满红灯笼的老街<br>仿佛置身于太阳的村庄中<br><br>此刻<br>我闭起眼睛<br>似乎听到<br>太阳打开窗子的声音<br>提给我<br>一枝嫩芽,三串鸟鸣<br>五朵桃花,七滴露珠……<br><br></div> 新年伊始, 演艺大世界-第十届上海国际喜剧节,第六季"小丑挑梁"一一京剧丑艺术展演1月11日下午在上海天蟾逸夫大舞台上演。<br>  由丑角名家严庆谷领衔,携手上海京剧院众优秀丑角演员倾情演出了《打面缸》,《秋江》,《时迁偷鸡》、《借茶》丑角名剧,使广大观众再次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尤其是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首次与京剧丑角名家严庆谷表演的《借茶》更赢得全场满堂彩。<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唐淳 祖忠人</div> ▲翟亚平《纺织》 ▲励福华《梦西岸》 ▲龚冠华《江边》 ▲蜻蜓《冬日光影》 ▲山石《赶年集》 ▲适 雨《烤火》 ▲黃国强《激情》 ▲忻国翰《入乡隨俗》 ▲杨长春《人在囧途》 ▲周 平《沪剧·黄宝妹》 ▲陈祖民《现场挥毫》 ▲陈国定《兴趣浓郁》 ▲陈春山《相向而行》 ▲段明强《黑与白》 ▲方 伟《观察》 ▲夫音《拍的好》 ▲吴克金《烟花》 ▲黄伟助《雪乡迎新年》 ▲阿昌《小镇印象》 ▲兰丽明《传承》 ▲姚坚《母女乐》 ▲玲玲《黑小子》 ▲刘成国《老姐妹》 ▲刘同兰《非遗传人》 ▲蔡解民《异域风情》 ▲汤更生《戏水》 ▲童宝兴《寻觅》 ▲唐金生《迎春纳福》 ▲祥海《走在石板路上》 ▲雅仕《韵味女人》 ▲楼徐峰《油画风格》 ▲张忠林《油画&摄影》 ▲子小《惠家女》 ▲高荣华《笑吟吟》 ▲老顽童《榕树下的精灵》 ▲翰墨《淑女》 ▲徐龙德《感悟》 ▲陈祖德 昆剧《梧桐雨》 ▲啊民《少女》 ▲丁正民《渔港的早晨》 ▲Bin Xu《真如蜡梅元月香》 ▲顾巍《天旋地转》 ▲陈冲《冬季风情》 ▲黄瑞华《城堡》 ▲大余《水墨东滩》 ▲卢惠桦《蜡梅迎新》 ▲吕瑛《对称的色彩、线条》 ▲徐敖齐《千彩万变》 ▲云中河《江山如此多娇》 ▲郑钟方《支笏湖畔的晚霞时光》 ▲冰凌水《梅香》 ▲唐嘉鸥《游船荡漾》 ▲楼万林《水墨黄山》 ▲何明杨《冰雪大世界》 ▲陈定良《天眼》 ▲陈杰玉《云雾山中》 ▲陈金鑫《旋梯》 ▲李子《春意盎然》 ▲默言《梅园》 ▲任永祥《彩霞映射》 ▲周洪生《余晖洒满天》 ▲于光明《光与影》 ▲张旻 《又见红池杉》 ▲张忠民《漂网》 ▲朱峰《秘境晨光》 ▲张英《抽象摄影》 ▲毛之涛《折断的长剑》 ▲罗西干《水上飞》 ▲冉 华《翱翔蓝空》 ▲拓荒者《朱鹮》 ▲王之成《小小鸟》 ▲王仲华《白鹇》 ▲周国群《鸟趣》 ▲钟泓《投其所好》 ▲朱琪琳《蜜蜂》 ▲赵四九《腊梅》 ▲沪梦缘《蜡梅》 ▲雪琼《腊梅》 ▲王雪华《腊梅迎新》 <h1><font color="#ff8a00">本期执行编辑:张忠民</font></h1> <h1><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本刊为旬刊,每月5号、15号、25号发布新刊</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