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绍兴东湖景区</b></p><p class="ql-block">东湖在绍兴城东5公里处,以山明、水秀、岩奇、洞幽而闻名。因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成为著名园林,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而得名东湖。东湖虽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构成的奇景使东湖成为旅游业界人士公认的罕见的“湖中之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绍兴东湖</b></p><p class="ql-block"><b>——浙江省绍兴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b></p><p class="ql-block">东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云东路,从汉代起,石工相继在青石山凿山采石,形成险竣的悬崖峭壁和沉幽深潭。清末会稽名士陶渊明的第45代孙陶浚宣筑堤围湖,形成东湖。经过数代百余年的装点使东湖的山、水、石、洞、桥、堤、舟楫、花木、亭台楼阁俱全,成为融秀、险、雄、奇于一体的江南园林。东湖属于绍兴市东湖景区管理处管理。</p><p class="ql-block">东湖经千年开凿,成峭壁深渊,湖内有陶公洞、仙桃洞等景点;碧潭岩影,空谷传声,景色奇绝,号称“天下第一水石盆景”,为浙江三大名湖一。东湖还富有历史意义,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都曾到过东湖,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为纪念英烈,在东湖建立了陶社。</p><p class="ql-block">2008年,东湖景区被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地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p><p class="ql-block">汉代,民工相继在箬篑山凿山取石。</p><p class="ql-block">隋代时,越国公杨素修越城,大举开山取石。</p><p class="ql-block">汉代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搬走了半座青山,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劳动者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甚至四五十米处,后不断开采形成了长约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p><p class="ql-block">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东湖。</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绍兴沦陷,园林多有毁损。战后经多年整修与改造,恢复原状。原陶社被日伪所毁,1982年,重建于湖西首,周谷城为陶社题匾。</p><p class="ql-block">2005年,重建东湖华一条山道景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气候特点</b></p><p class="ql-block">东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亚热带北缘,年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6.2℃,年均无霜期245天。常年四季分明,晴雨相间,冬、夏季风交替显著,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约1350毫米,空气湿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地理位置</b></p><p class="ql-block">绍兴市地处杭州湾之南,会稽山之北。东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云东路,在浙江省绍兴市东约3千米的山中。</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地形地貌</b></p><p class="ql-block">东湖周围的绍兴平原海拔不到10米,河网密织,其上散布着一些数10米至100余米的岩石孤丘。不少孤丘经过长朔风化侵蚀和受人为的影响,岩石变突兀峥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乌篷游船</b></p><p class="ql-block">乌篷船被称为“绍兴水上三绝”,“绍兴三乌”之一,乌篷船历史悠久,船篷用竹片、竹丝编成半圆形,中间嵌夹箬。活像中间弄了两个“半圆”,制成后用烟煤粉和桐油拌搅涂于船篷。乘乌篷船是湖中游览的特色,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的独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小画舫大小的乌篷船,船身上雕刻着花纹、图案,船头上雕刻着虎头形象的动物(一种水鸟)。民间传说:龙见面避之,行船可获安全。这种乌篷船的船身较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舱宽可以置桌椅,供游人打牌、饮宴,航速较快。</p> <p class="ql-block"><b>参考资料</b></p><p class="ql-block">[1] 东湖.浙江省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2-05-03]</p><p class="ql-block">[2] 绍兴市东湖风景区 AAAA.浙江省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2-05-03]</p><p class="ql-block">[3] 刘思远编著. 自是林泉多蕴藉[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3.01:238-240.</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东湖景区</b></p><p class="ql-block">东湖在绍兴城东5公里处,以山明、水秀、岩奇、洞幽而闻名。</p><p class="ql-block">因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成内著名园林,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p><p class="ql-block">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而得名东湖。东湖虽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构成的奇景使东湖成旅游业界人士公认的罕见的“湖中之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揽月桥</b></p><p class="ql-block">绍兴单跨距离较长的石拱桥,建于2000年4月,从上往下共有35级台阶组成。桥下是有名的浙东古运问,自西向东贯穿杭州至宁波。全长约20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b>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东湖石宕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关于退休旅行</b></p><p class="ql-block">2024年,我们俩都退休赋闲,回到家乡陪伴老人,有时在家休息、或出门走走,有时也外出旅行。开启了退休之旅。2024岁末跨年,我们邀家人错峰出行,本次相约赴杭州、绍兴等地深度游。今天主要船游东湖景区,下午游览安昌古镇,傍晚在阳明故里、仓桥直街、城市广场等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点击小视频,记录了我们船游东湖的经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仙桃洞</b></p><p class="ql-block">岸上远观仙桃洞是一座简单的石框门,近观仙桃洞,仙桃洞与倒影组合在成一个巨大仙桃,仙桃洞因此而得名。洞门两侧有对联曰:“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陶公洞</b></p><p class="ql-block">游船观东湖,陶公洞入口处仅容一艘小舟通行,进入洞内之后另有洞天,在洞底仰望小片天空,意如坐井观天。郭沫若在1962年游湖时写下一首诗:“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人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开东湖景区后,我们驱车来到安昌古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安昌古镇</b></p><p class="ql-block"><b>——中国历史文化古镇 国家AAAA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安昌古镇简介</b></p><p class="ql-block">安昌古镇,一个有着干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典型江南水乡古镇,素以经济富庶、文化昌盛著称,其名来自唐末钱鏐平定董昌之乱。现存老街开市于明弘治二年,民俗风情氛围浓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一座活着的古镇。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CCTV中国魅力名镇、中国师爷文化之乡、浙江省非遗主题小镇、浙江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您可以领略水乡文化长廊、市井习俗长卷、特色商品长街、古镇风韵长音的魅力风采。自1999年开发以来,安昌古镇一河两岸形成城隍殿、师爷馆、民俗风情馆、穗康钱庄、中国银行旧址、石雕馆、宣卷馆、安康寺等旅游景点星罗棋布的风景线,河之南为民居,河之北为商市,两岸之间古桥相连,充分展现出淳朴的古镇风貌,深厚的文化积淀,多姿的越地风情。虽经干年岁月,这里的古镇人家依然保持着传统生活习俗,处处可见鲁迅笔下的越地乡土风情。</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安昌古镇每年举办的腊月风情节,除了能亲身体验水乡婚礼、祝福、迎城隍会、舞龙舞狮、划龙舟等精彩表演,参加古水龙赛、水上拔河、太极拳、扯白糖、裹粽子等群众参与性竞赛和猜谜等活动,观赏社戏、莲花落、平湖调、群众文艺等专业或民间演出,更有遍布老街的灌腊肠、搡年糕、箍桶、捏面人、写春联、宣卷、民间吹打等民俗表演。</p><p class="ql-block">安昌古镇诚邀八方来客,惠临古镇,共赏美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安昌街道简介</b></p><p class="ql-block">年味古镇,地道安昌。</p><p class="ql-block">千年古镇安昌为“中国历史名镇”、“CCTV中国魅力名镇”、“中国师爷文化之乡”、“浙江非遗主题小镇”、浙江省首批民俗文化风情小镇、浙江省第一批“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还尚未大规模商业开发的历史文化名镇。</p><p class="ql-block">2018年底,安昌古镇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9年游客接待量338万人次。虽经于年岁月,古镇人家依然保持着传统生活习俗,处处可见鲁迅笔下的乡土风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之美誉。</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安昌街道依托古镇旅游资源,加快交通路网、酒店民宿等配套建设,引进影视创新小镇、天官酱米坊文创园区、开元观堂酒店等文旅项目,并积极开展景区村建设,不断提升景村融合、全域旅游发展水平,为争创省级AAAAA级景区街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安昌古镇</b></p><p class="ql-block"><b>——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b></p><p class="ql-block">安昌古镇,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境内西北端,与杭州市萧山区相接,南靠柯桥城区,北邻杭甬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安昌古镇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具有水乡风情的水上婚礼也是别具特色,是绍兴师爷的故乡。古镇拥有杭甬运河、古桥、古纤道等历史遗存景观,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之美誉。</p><p class="ql-block">安昌古镇是绍兴四大古镇之一,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4月20日,安昌古镇入选全省第二批大花园耀眼明珠名单。2023年11月,安昌古镇被列入浙江省建设厅公布的2023年度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安昌古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钱镠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该地平董昌之乱,遂命其乡为安昌。</p><p class="ql-block">从1999年至今,安昌古镇坚定不移的遵循“文化保护为主、商业开发为辅”这一原则,以保持古镇原真性、留住纯粹烟火气为目的,在文化传承的历史逻辑中谋求古镇新发展,而不是模板复刻、削足适履,重蹈商业化过于恣肆、文化味渐趋凋零的覆辙。</p><p class="ql-block">2018年至今,安昌古镇结合省5A级景区镇创建机遇,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实施智慧古镇建设。以智慧旅游和智慧安防为抓手,着力推进景区数字化转型,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3D建模等数字化手段,为“古镇添新”。</p><p class="ql-block">在2020年实施的古镇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考虑到古镇建筑密集、道路狭窄且多数为青石板铺面,施工设备进入与路面开挖存在诸多限制,为兼顾古镇保护与污水治理,创新采用中国中车真空排水系统技术工艺,生活污水收集至密闭真空箱内,通过内外正负压比将污水吸入真空管网输送到真空泵站,再抽送至市政管网中。</p><p class="ql-block">2023年,再次开展的古镇生活污水改造工程,相关部门对每一块从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青石板都做了序号标注,小心开挖,等污水管网铺设完工后一块块恢复了原样。[5] 同年11月,安昌古镇被列入浙江省建设厅公布的2023年度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建筑特点</b></p><p class="ql-block">安昌古镇的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或年久老宅,房屋密度高,古桥以及街巷大量运用旧砖瓦和旧石板等材料,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现保存有旧石板路、翻轩骑楼、店铺作坊、拱桥石梁、台门弄堂等,风貌古朴依旧。</p><p class="ql-block">安昌的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其中最著名的是名为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古镇人家嫁女儿时,都要走全三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街</b></p><p class="ql-block">安昌古镇的老街依河而建,两旁尽是明清时的建筑,全长1747米,河之南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两岸之间古桥相连。河之南有带着顶棚的长廊,遮阳挡雨,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翻轩骑楼错落有致。河对岸则是青石板小路,古朴旧貌的民宅,逼仄幽深的小弄 。始建于明朝成化、弘治年间。东起高桥,西至清墩桥,濒河设街,街河相依,街面全由绍兴当地的青石板铺成。现保存有旧石板路、翻轩骑楼、店铺作坊、拱桥石梁、台门弄堂等,风貌古朴依旧。在河道的两侧有着各式古朴的小桥,形态各异,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福禄、万安和如意三座古桥,至今还保留着嫁女儿时要走完三座桥的传统。过了桥,有手摇脚划的乌篷船可以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的午餐时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水上婚礼</b></p><p class="ql-block">除了腊月节活动,安昌民俗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有传统的水上婚礼。水上婚礼是当地的传统习俗,按照惯例,男方的彩礼要在前一天下午用木船送到女方家中。第二天一早,新娘要穿一身喜气的红棉袄,平底绣花鞋,戴上凤冠,盖上红盖头。迎亲的船队一到,新娘就在家人的护送下登上喜船,坐进船上的红轿子里,一路鞭炮、锣鼓响起,非常热闹。迎亲船队在狭窄的水巷中穿行,引得观者无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母子酱油</b></p><p class="ql-block">安昌人十分会用酱油,母子酱油就产自绍兴安昌,酱园的老师傅们会从每一个三伏天开始,每日搅拌,暴晒整整180天的时间,所以当地人也擅长用酱油锁住食物的鲜味。因此在安昌,万物皆可“酱”,比较出名的酱货有酱鸭、酱肠、酱排骨、酱五花肉等,在酱油里浸泡过后再拿到太阳下晾晒,等到要吃的时候,再拿出来。</p> <p class="ql-block"><b>离开安昌古镇,我们驱车来到阳明故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阳明故里</b></p><p class="ql-block">绍兴阳明故里景区是一处充满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阳明故里位于绍兴古城的西北面,是全国唯一经考古发掘确认的阳明先生宅邸遗址。这里重现了阳明先生生活、讲学、证道的场景,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位伟大思想家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b>我们在阳明故里的河埠头饭店吃完饭后,沿着西小街散步来到仓桥直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仓桥直街</b></p><p class="ql-block"><b>绍兴市越城区的景点</b></p><p class="ql-block">浙江省绍兴仓桥直街,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全长1.5公里,由河道、民居、街坊三部分组成,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台门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水乡风貌。2003年获“二〇〇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p><p class="ql-block">河道两侧,以水乡传统民居为主,每家后院都有一个小河埠,为绍兴城内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民居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其中有各式台门43个,这些建筑基本上建于清末民国初期,也有一些是仿古的新建筑。</p> <p class="ql-block"><b>富有文化气息的地铁站名书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