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儿芦台赶大集

g葫芦娃

<p class="ql-block">天穆摄协组织小年儿这天到天津宁河区采风拍摄芦台大集。满满一车影友在海光寺和天穆村上车,一路迎着初升的太阳疾驶而去。</p> <p class="ql-block">宁河的历史不是特别久远。清雍正九年(1731年)设置宁河县。直到2015年,才撤销宁河县,设立宁河区。至此天津原来的五县全都改为区。</p><p class="ql-block">宁河区界内的七里海是人们过去曾经去游玩儿的地方。可以钓螃蟹吃鲜蟹🦀。这是一处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古海岸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处具有古海岸性质的湿地资源之一。后来因为要保护好这片湿地,人们也就不可以再进去游玩儿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就是1976年7月的唐山大地震,当时天津的宁河县是重灾区。天津市遇难24000多,而单宁河县遇难者就达到16000,伤残者40000有余。</p> <p class="ql-block">我是第一次来宁河区的中心,以往曾经路过,但没有长待。而且这次就是拍摄赶大集。当地政府做了许多组织准备工作。从交通的组织管制到停车场的管理以及集市的布局,节目的演出等全都是井井有条。上图是宁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张图片是用手机拍的,低机位拍摄。我给起标题:蛇年将至福满地。</p> <p class="ql-block">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感觉。女孩儿穿着长款红色防寒服站在这里留影。我蹭拍一张。背景墙上的文字细看挺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市场繁荣,物价不高,购物的人们熙熙攘攘。我问了小白虾价格,一斤15元,炒花生的小日本品种7元一斤,和我家门口价格一样。河蟹有30.40一斤的两种。还有大青虾,活的110元4斤。</p> <p class="ql-block">炒货,无论是葵花籽还是花生,都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零食。还有东北来的榛子松子等应有尽有。现在这些东西吃不过来的。几十年前,凭本儿供应,只有过年才能吃到。那是多么稀罕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发现这里卖花的摊位生意还听火,总有妇女在挑选头上戴的花🌹。</p> <p class="ql-block">这几个穿着一样花色家做碎花小棉袄的妇女两只手都提着购买的年货。给她们来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同去的影友田姐加她们微信,回来把照片发给她们。</p> <p class="ql-block">这位特别喜兴的姐姐不是买的糖堆儿,她是旁边卖甘蔗汁儿的摊主,我们给摆拍了一张。看着有发自内心的笑。</p> <p class="ql-block">财神爷来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福字好看吗?</p> <p class="ql-block">小伙子吃烤串,笑的很自然,眼睛眯成一条缝了。</p> <p class="ql-block">热气腾腾的,人们现在喜欢这种“人间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抓拍人物。美味入口开心笑。</p> <p class="ql-block">这位美女志愿者在岗,为问路的人们指路。</p> <p class="ql-block">再拍个正面的。这个不是摆拍,是我抓拍的,侧逆光下。</p> <p class="ql-block">给同去的影友田姐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这位售卖衣服的摊主穿着有芦台大集字样的红色上衣,给他拍照他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我给起的标题:芦台大集富态姐。她的摊位卖水果,来的顾客不少。</p> <p class="ql-block">来赶集看节目的有不少都是带着孩子的。春节或者说过年,最开心的是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在里面的演出场地一直有节目。这是沧州泊头来的表演。类似杂耍节目。</p> <p class="ql-block">一棵钢筋前面插上一个金属的枪头,扎在演员的咽喉处用力顶着,竟然可以把钢筋顶弯,而演员那里只留下一个深深的红印儿。他们下场是正从我跟前过,我用手摸了一下,还真是螺纹钢的钢筋。</p> <p class="ql-block">叠罗汉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的节目围绕着宁河区非遗项目安排的。据主持人讲,宁河区级以上非遗项目有100项。这是飞镲表演。充满地方特色,让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健美操表演的演员们在这里候场。</p> <p class="ql-block">她是这个演出团队里最年轻的姑娘,充满活力。其他都是成年妇女,大多是大妈级别的。</p> <p class="ql-block">穿插录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这位姐姐身上不是很胖,脸盘儿很大。</p> <p class="ql-block">这个俊俏的男孩儿扮成美女登台演出,各种动作非常到位。看平时肯定有很深功底。</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演出场地也是围了很多人。敲的是高跷点儿,很欢快的节奏。这是高跷里面逮蝴蝶🦋的情节。</p> <p class="ql-block">首届非遗展示区,里面有不少手工制作的项目。</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口锅,直径2.25米。号称宁河第一锅。中午肉汤炒饭免费赠送。</p> <p class="ql-block">高跷演出我们因吃午饭没有拍到。我看到的是他们正在收拾行头要打道回府了。</p> <p class="ql-block">这样规模宏大的集市我是第一次看到。原来在其他地方如武清太子务采风远没有这里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喜欢拍烟火气。玉米煮熟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条幅写得真好:心里有故乡 集里有真情。</p> <p class="ql-block">从集市出来的人们几乎没有空手的。瞧这对赶完集的情侣多么开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三位按照群里的通知,提前几乎一个小时回到了集合地。对面马路边有这辆去市里文化中心的车。和带队王老师打招呼后我们上了这辆车。说是一块钱车费,也没有人收,免费乘车到了文化中心公交总站再倒车回家。估计比大车提前了一个多小时。一天的采风拍摄感觉最累的是腰。背着摄影包,基本上是一直站着,这么长时间,的确有些累。但在电脑上翻看拍摄的照片,感觉还是不虚此行的。小年儿,纳福的日子,又过了一年。值得记忆宁河的芦台大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