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节越来越近,或许,无论年味如何变迁,家始终是心中最安稳的依靠,回家的路,永远是最值得奔赴的方向……</p> 这几天,初听《花开在回家的路上》,我被那悠扬又带着几分期待感的旋律牵住了心,细听,又被歌词里藏着的万千情愫打动。回家的路,是思念的具象,每一步都丈量着与家的距离,每一刻都积攒着对家的眷恋。于是,我有了拍摄一组有关回家美篇的创作欲望。 恰巧,腊月24日,云中漫步老师相邀拍摄一组赶年集团队照。我把我的想法与她沟通,回家的文案策划在我的脑海里一个个跳跃。衣服的选择红、浅、亮。道具仅带红灯笼、福字,拍摄地点定在新泰爱心人士藏墩宝先生开办的孔子学堂相邻新汶黑峪村。 腊月25日,天气预报是多云,结果是阴天。车轮滚滚,载着我满心的期待与眷恋,下午两点我们一行六人驱车18公里,向着黑峪村奔去。 车窗外,城市的喧嚣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熟悉又亲切的乡村景致。田野在冬日里沉静却又蕴藏着春的希望。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像是大地沉睡的守护者。 一路上,我思绪万千,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记忆里四十年前黑峪村的模样,那斑驳的石头墙、窄小的庭院,不知在岁月的流转中,又有了怎样的变迁。<br> 半小时的行程,黑峪村落映入眼帘。村口的老槐树依旧挺拔,像是一位忠实的守望者,迎接着游子的归来。当车缓缓停在孔子学堂门口,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曾经略显破旧的村落,如今焕然一新。低矮的围墙被重新修缮,上面爬满了生机勃勃的绿植,在冬日里也透着绿意。村民们走亲访友,到处是浓浓的亲情味。 山村的老石碾,转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沧桑,曾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儿女。它碾出了太多故事,它碾出了几多酸甜,它伴随着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记录了老一辈的酸甜苦辣,承载了多少儿时的梦想和回忆...留下的是永远不变的记忆和浓浓的乡情。 走进村子,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崭新的房屋。曾经破旧的石头房大多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设计精美的小洋楼,白墙黛瓦,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亮眼。这些房子不仅外观漂亮,内部装修也十分现代化,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村里还通了网络,家家户户都能享受便捷的信息生活。村里的彩色柏油路成了网红打卡地。<br> 记得以前,过年时大家的娱乐活动十分有限,无非是看看春晚、串串门。可现在,村里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广场上,一群身着鲜艳服装的村民正在排练舞蹈,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招一式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还有书法爱好者在现场挥毫泼墨,为村民们书写春联,浓浓的墨香和喜庆的红色,让年味儿愈发醇厚。<br> <p class="ql-block"> 在变化的浪潮中,那些温暖的乡情依旧如初。邻里之间见面,依旧是热情地打招呼,拉着家常,询问着在外的生活。亲戚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桌上摆满了家乡的特色美食,新泰炒鸡、四喜丸子......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p> 我独自走在村子里拍来拍去,感受着这熟悉又陌生的一切。曾经那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它的变化让我欣喜,也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我看到的不仅是山村的物质变化,更是村民们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传承着那份浓浓的乡情。在这个充满希望的蛇年,愿黑峪村的明天如绚烂的烟花般,更加灿烂辉煌。 策划:龙在天<div>撰文:龙在天</div><div>出镜:云中漫步、放下、乐雪、安然</div><div>同行:书画摄影</div><div>摄影:龙在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