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ed2308">音乐:春节喜庆时尚潮</font></b></h1> <b>今天是元月24日,小年刚过,离春节还只有几天了,眼看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打年货这件事,早都被大家提上了日程;</b> <b> 每个武汉伢童年里,都有一段跟着大人去置办年货的记忆。无论是油香四溢的肉圆子、红润油亮的香肠,还是一幅幅寓意着美好愿望的春联、贴画,都让人难以忘记。</b><div><b> </b></div><div><b> 置办年货,是传承下来的仪式,让人在忙碌而喜悦中期待年的到来,在琐碎却温暖的仪式里,传递脉脉温情。</b></div> <b>说来很多人都不信,活到76了,我是难进厨房,不到菜场的主,</b><div><b><br></b></div><div><b> 但凡是过年节,我都要陪着老伴逛菜场,打年货,当提提;</b><div><b><br></b></div><div><b> 每逛一次菜市场,即打年货,也给自己打货,我都会以美篇的形式将它记载下来,记录和分享平凡人的平凡生活;</b></div><div><b><br></b></div><div><b> 印象中老城区的懒洋洋,在天声街菜市场寻不到半分。</b></div><div><b> 它的节奏比不远处CBD的精英们还快。</b></div><b><br> 那年,按下暂停键的城市,疫情的逐渐缓解,从重启那刻起,天声街就是二倍速播放。</b></div> <b>古田四路市场由几个专业市场组成,其中有“太平洋农贸市场”,“牛羊肉冰鲜批发”,“干鲜卤料市场”等等,我观察了一下,这个市场的货物充足,质优价廉,绝大多数商品比市场上面便宜20%至30%,更难得的是,所有生活物资都可以“一站式”搞定,应有尽有。</b><div><b> </b></div><div><b> 每年,这里是汉口地区打年货最热闹的地方;</b></div> <b>从前,对菜市场总是有些嫌弃的,匆匆忙忙熙熙攘攘的人群,脏兮兮湿漉漉的地面,充满了鱼、肉、菜气味的空气;剁肉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总不是那么美好!<br><br> 殊不知,在武汉这个以美食著称的城市,这些铺陈生活画卷的菜市场,往往也藏着最地道便宜的市井美味:它们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压箱底秘藏,也是只有沉下心生活才有的特殊奖励。</b> <b>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说过:一座城市最吸引我的,从来不是历史名胜或者商业中心,而是菜市场。</b><br><div><b><br></b></div><div><b> 菜市场,无数种味道夹陈在一起的地方,有人说难闻,但有人却每日都沉浸在其中,这里才是生活的味道。</b></div> <b> 如果说城市有生命,那菜场必定是她的胃。</b><div><b> </b></div><div><b> 一个城市的味道最浓重的地方当属菜市场,这是生活的浓缩,琐碎的故事在这里发生,这里可以感受城市的人生百味和城市的品味。</b></div><div><b> </b></div><div><b> 逛一圈菜市场,无论是鱼虾螃蟹,还是便宜的两把青菜,各自回到自己家中的厨房,用最踏实的烟火味,烹绘生活的色彩。</b></div> <b>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武昌城里的爹爹,婆婆们象接到通知一样,齐唰唰的拖着小轮车,热热闹闹的坐着7号地铁往江夏跑,</b><div><b> 到了北华街,地铁上一哈子下空了,是莫斯将他们框了过来?哦,---武汉最爱菜市场-纸坊北华街集市;</b></div> <b>我来揭开一个谜底:</b><div><b><br></b></div><div><b> 每天天还没亮,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贺站公交停车场里,已经有十多位菜农在等车,为了让这些带着露珠的新鲜果蔬,能在早市里卖个好价钱,她们早早起来在自己的小菜地里采摘,准备进城去卖菜。</b></div><div><b> 他们手里杵着扁担,脚边放着篮子和编织袋,里面装着刚刚采摘的新鲜果蔬。</b></div> <b> 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菜篮子:武汉有条“卖菜公交”<br><br></b><div><b> 42公里、60座车站,串起沿线30多个村落,每一天,武汉市江夏区的J202路公交都会运送百余名菜农进城卖菜。</b></div><div><b><br></b></div><div><b> 穿村过镇赶早市 卖菜公交满载城乡烟火气;</b></div> <b> 从起点站出发一个多小时后,J202路稳稳停靠在文化大道北华街地铁站,菜农们肩挑背扛快速下车,就为了在市场里找到一个好摊位。</b> <b> 那些从7号线出站的爹爹婆婆们,一到这条小路上,扑面而来的烟火气让他们彷徨,让他们六神无主,一阵楞神--</b><div><b><br></b></div><div><b> 看到了那么青翠欲滴的白菜,那些紫红色的刚从地理摘出来的红菜苔,那些生冷活鲜,仿佛一下回到改革前--;</b></div> <b>这里居然还能看到春节前一派热闹祥和的烟火气</b><div><b><br></b></div><div><b>马路边的地上摆满了农民自种的新鲜蔬菜,</b><br></div><div><b><br></b></div><div> <b> 很多市民专挑那些年纪大、衣服穿着破旧的买菜老人,这类老人并没有固定的摊位,而是一个旧篮子,菜就摆在地上,市民们买菜时会多给他们几毛钱。<br></b></div> <b> 城南也不都是新事。狭窄的十字路口,依然嘈杂混行。</b><div><br><b> 地铁口就是菜市场,不要太方便,这些城里的爹爹婆婆坐地铁来买,因为这边有菜地,很多菜特别新鲜,价格也特别便宜,尤其是外围小摊上买的。</b></div> <b>走进一条窄窄的小巷,全是摆摊叫卖的,蔬菜生鲜和各种年货,一条蛇皮袋、一块布又或几个塑料袋就是各人地盘,</b> <b>应季蔬菜、花草、瓜果<br>带着浓郁的烟火气</b> <b>可能是野生的麻花鱼以及各类鱼<br>也可能是野菜又或者走地鸡</b> <b> 两边摊位和店铺的泥水流向巷子中央,人们仍不以为然地挤出挤进。</b> <b> 在城市的大拆大建过后,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巷子已经非常稀有了。</b><br> <b> 卤的,炸的,炒的,密密匝匝。</b> <b>人挤人,摩肩接踵,生意兴隆,几个鱼婆忙着开膛破肚,忙不过来,巷子中间,泥水横流。大家习以为常,照样来回穿梭。</b> <b> 这场景,现在不多见了。</b><div><b><br></b></div><div><b> 城市改造,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样的小巷子,成了稀罕物。</b></div> <b>走在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抬眼望去,满眼皆是红彤彤的猪,羊肉,牛肉,春联和灯笼间勘其中,挂满了每个摊位,仿佛都承载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轻轻摇曳间。</b> <b> 城里人,大概是从疫情的时候开始喜欢上了逛菜市场,那是当时唯一能看到鲜活的人头攒动的富有生机的地方。</b> <br> <b> 随着人流,又转到了另一侧的干鲜市场,各种厨房用的佐料,辅料,配料相当齐全,价廉物美,<br><br>有很多辅料,佐料(包括生姜,大蒜,酱油,醋等)都要低于市面价的20%至30%。可以说是市民高兴而来,满意而归。</b> <b>街边随便进一家店子,摊位,各种自己炸的麻花,翻散,光糖果就无种,坚果的种类也是应有尽有。</b> <b> 干货、糖果、坚果、粮油、对联、灯笼……这些买起来,新年的气氛一下就齐活儿了。毕竟,红红火火过大年,可不是说着玩儿的。</b><br> <b> 七八百米长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摊贩聚集,菜场,被夹在两排居民楼之间,这是江夏规模比较大的菜市场,品种多,价格低,不少人慕名而来,甚至跨江而至。</b><div><b><br></b></div><div><b> 是滋养周边的一处生活枢纽。</b><br></div> <b>想要购置的年货,基本都可以在这里买到。米面油粮、糖果糕点、山珍海味、干货咸菜应有尽有。</b><div><b> 食品种类丰富,价格也比较便宜。</b></div> <b>至于哪家东西便宜,价廉物美,还是相信婆婆、嫂子们的眼光吧,哪里排队人多,就去哪里买!</b><br> <b>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但老一辈过年一定要大鱼大肉都摆上桌的习惯仍然没变。<br><br> 猪肉可以选择五花肉、排骨、里脊肉等,牛肉鸡肉类推,这样就算是同一种做法,吃起来也不会觉得腻烦。</b> <b> 一顺码开的各种搪瓷小碗,必须带有国民花的芝麻酱缸子。</b><div><b> </b></div><div><b> 武汉人仿佛带有一种天生的早点雷达,好不好吃看一眼佐料台子就心里有数。</b></div> <b> 这里是一个有生机的地方,成堆的新鲜蔬菜摆在摊位上等人挑选,从未见过如此多的刚杀的猪肉,牛肉各种肉就这样直扑入眼,</b> <b> 真是使我大开眼界:人头攒动,秩序井然;物资丰富,琳郎满目;应有尽有,价格适中。更难得一见的是,里面的牛肉,羊肉等产品都要低于市面市场价。</b><br> <b>我喜欢去买摆在地上那种,就跟在地里摘菜一样好玩。</b><div><b><br></b></div><div><b> 这里的人都很有活力,叫卖的,讨价还价的,不小心踩到脚的,大声摆龙门阵的,他们的元气让我觉得活着真好。</b></div> <b> 前面一片五颜六色的西红柿、四季豆、西兰花、茄子、南瓜、黄瓜、萝卜。。。。。。也整齐干净的等待我们挑选,</b> <b> 菜市场还是个宝藏shop,能买到萝卜,白菜,菜薹1元的,说跟城里超市里的2块的差不多,还更新鲜,哈哈,关键的是双方开心。</b> <b> 还有各种生鲜水产,鸡鸭鱼肉,锅碗瓢盆,开门七件事,应有尽有。在这里很容易实现买东西自由。</b> <b> 我还发现,该农贸市场应该是武汉市民最佳的置办年货的理想之地,完全不用担心购物被宰,以劣充优,短斤少两(里面有市场管理,复秤台)等现象发生。</b> <b> 当然我最喜欢跟老板们聊天,你这个鸡翅是新鲜的嘛?当然别个的都冻了几年那个还吃得啊!…少点嘛,好嘛,五角钱就不收了嘛…</b> <b>市场很大,东西也杂,从鸡鸭鱼肉、海鲜水产、腊味干货到各种调料点心,甚至还有餐馆藏匿其中,别挑花眼了走不出去!</b> <b>站在菜市场的纵横间,像是置身于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保持着安全的距离,朝不同的方向错身。<br><br></b><div><b> 耳边听到最多的对话还是老样子。<br><br>“这么贵啊?”<br><br>“今天都是快过年了,特价,我都没赚什么钱的!”</b></div> <b> 从前,对菜市场总是有些嫌弃的,总认为,匆匆忙忙熙熙攘攘的人群,脏兮兮湿漉漉的地面,充满了鱼、肉、菜气味的空气;剁肉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总不是那么美好!</b> <b>殊不知,在武汉这个以美食著称的城市,这些铺陈生活画卷的菜市场,往往也藏着最地道便宜的市井美味:</b><div><b><br></b></div><div><b> 它们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压箱底秘藏,也是只有沉下心生活才有的特殊奖励。</b><br></div> <b> 都说“民以食为天”,菜市场关乎着老百姓的一日三餐,江夏人的生活,离不开菜市场,小市场连着大民生;</b> <b> 袅袅烟火气 ,浓浓市井味,,北华邈邈长街短,数年的时光,化为被武汉人演绎得千姿百态的市井生活。</b> <b>也许正是有这些数不清的如同北华街一样的街道,武汉这座城的烟火气才如此鲜活,我们才会如此爱它。</b> <b>现在有些年轻人都说:<br><br>随着时间的变化,<br><br>年味变得越来越淡。<br><br>但是当你热热闹闹和长辈去打年货,<br><br>心满意足地满载而归,<br><br>等待一年的终结与开始时,<br><br>那时你会知道,<br><br>无论网络改变了什么,<br><br>和亲人一起过年的心情,<br><br>从来没变过。</b> <b> 陪着老伴到江夏北华街菜场打年货,</b><div><b><br></b></div><div><b>打卡武汉最有烟火气的菜市场,</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