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3——2025、01、08。云南自驾游拍鸟篇(上)。

心往天际GEORGEYE

<p class="ql-block">红头长尾山雀、白顶溪鸲(雄)、红尾水鸲(雌)。拍摄于云南曲靖市一个普通公园内。</p> <p class="ql-block">黄腰柳莺 (英文名:Pallas's Leaf Warbler,学名:Phylloscopus proregulus),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p> <p class="ql-block">越小越精美。瞧那双小眼睛,太有魅力了。</p> <p class="ql-block">绣眼鸟</p> <p class="ql-block">白颊(jiá)噪(zào)鹛(méi) (英文名:White-browed Laughingthrush,学名:Pterorhinus sannio),是雀形目噪鹛科Pterorhinus的鸟类。俗名: 白颊噪鹛、白眉噪鹛、白眉噪鹛、土画眉、小画眉、小噪鹛,原属于Garrulax属,现归入Pterorhinus属。其特征为脸部的皮黄白色图纹,分布于印度东北部至中国东南部和泰国北部,常见于城市公园、森林及农业区的灌丛中。在中国南方是低山灌丛中的常见鸟种。</p> <p class="ql-block">你说这羽毛🪶的色彩是怎么搭配的😍</p> <p class="ql-block">白顶溪鸲(qú) (英文名:White-capped Redstart,学名:Phoenicurus leucocephalus),是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的鸟类。体型约为18-19厘米,拥有鲜明的颜色分界,黑色与栗色相间,野外辨识度极高。雄雌同色,亚成鸟顶部有黑色鳞状斑纹。常在水中或近水的岩石上活动,展示独特的点头和尾羽抽动行为。</p> <p class="ql-block">红尾水鸲(qú) (英文名:Plumbeous Water Redstart,学名:Phoenicurus fuliginosus),是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的鸟类。又名: 蓝石青儿、铅色水翁、铅色水鸫、铅色翁、溪红尾鸲、溪鸲燕,体长12-13厘米。雄鸟灰蓝色,尾羽鲜红,雌鸟上体灰褐,下体灰色,饰以白色细斑。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与中国,偏好栖息于清澈岩石溪流与河流边缘。</p> <p class="ql-block">自在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大桥乡,国家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来此保护区越冬,数量是中国之最。同时也有大量的斑头雁等。野生状态下它们都非常漂亮、精神。群居时总有几只在紧张的站岗放哨😁</p> <p class="ql-block">如诗如画中的活力点缀。一副美图互相成就。😀</p> <p class="ql-block">斑头雁 (英文名:Bar-headed Goose,学名:Anser indicus),是雁形目鸭科雁属的鸟类。又名: 白头雁、黑纹头雁,独特显眼的雁类,原生于东亚和南亚。其头部和颈部的黑白色花纹使其区别于其他雁类,喙和腿为橘黄色。在高海拔地区繁殖,如亚洲中部的湖泊和沼泽地带,冬季则迁徙至南亚低地湿地区域。</p> <p class="ql-block">这一群鸭子中 ,应该有五、六个品种。好像清晨中在开晨会,一会的功夫,就各奔东西了。</p> <p class="ql-block">成双成对,比翼齐飞。</p> <p class="ql-block">这是两对。后面跟着那只是黑鸬鹚。</p> <p class="ql-block">咔咔咔、拍拍拍,忘我地境界😄</p> <p class="ql-block">在自然保护区,拍到的这些飞行中的斑头雁真的是非常过瘾。它们就是那样的自由自在的飞过你的眼前,优雅、华贵、自然,甚至居高临下的当你不存在。那种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的快感真的是非常舒服和开心。人鸟和谐😁</p> <p class="ql-block">红头潜鸭身长42-49厘米,翼展72-82厘米,体重雄鸟585-1240克,雌鸟467-1090克。雄鸟有深红栗色的头部和颈部,背部黑色,尾部黑色,身体灰色,喙深灰色,带有黑色的指甲和宽阔的淡灰色亚端环带。雌鸟和雄鸟的幼鸟相似,整体灰褐色,头部有淡色条纹,喙暗灰色至黑色,有宽阔的黑色尖端和宽阔的淡灰色亚端环带。</p> <p class="ql-block">凤头潜鸭 (英文名:Tufted Duck,学名:Aythya fuligula),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又名: 泽凫、凤头鸭子、黑头四鸭,小型潜水鸭,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数量接近一百万只。雄鸟具有独特的黑色外观,白侧翼和蓝灰色喙,以及头部后方的细长羽冠。雌鸟呈深褐色,侧面颜色较淡,头部羽冠较短。该物种适应性强,可在人类创造的人工环境中繁殖。</p> <p class="ql-block">环湖游览了云南三大湖。就数这种白骨顶黑水鸡多了。适应能力超强。</p> <p class="ql-block">凤头䴙(pì)䴘(tī) (英文名:Great Crested Grebe,学名:Podiceps cristatus),是䴙䴘目䴙䴘科䴙䴘属的鸟类。俗称: 张八狗或水老鸹,是䴙䴘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之一,身长约50厘米,姿态优雅。其特征为修长的颈部,深色的羽冠,下体接近白色,上体纯灰褐色。繁殖期成鸟颈背呈栗色,颈项具有鬃毛状的装饰性羽毛。脸部侧面白色延伸过眼睛,嘴型细长。分布于温带欧亚大陆、非洲东北部至南部、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南岛。</p> <p class="ql-block">绿翅鸭 (英文名:Eurasian Teal,学名:Anas crecca),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鸟类。又名: 小凫、小水鸭、小麻鸭、巴鸭、小蚬鸭,常见的小型鸭科鸟类。其翼镜亮绿色,雄鸟头部具粗大的绿色贯眼纹。分布广泛,主要繁殖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区域,冬季南迁至较暖地区。绿翅鸭是东亚地区水鸭中的优势种之一,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阔。</p> <p class="ql-block">普通秋沙鸭 (英文名:Common Merganser,学名:Mergus merganser),是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又称: 川秋沙鸭,体型最大之一。繁殖期雄鸟拥有深绿色头部与白色身体,雌鸟和亚成雄鸟则为锈褐色头部和灰色身体,特征性的白喉清晰可见。广泛分布于北美洲、欧洲、亚洲的森林湖泊与河流附近,耐寒性强,越冬时可见于有开阔水域的北方地区。</p> <p class="ql-block">普通秋沙鸭 (雌)</p> <p class="ql-block">琵(pí)嘴鸭 (英文名:Northern Shoveler,学名:Spatula clypeata),是雁形目鸭科匙嘴鸭属的鸟类。又名: 琵琶嘴鸭、铲土鸭、杯凿、广味凫,比绿头鸭略小。其最显著特征是拥有巨大的勺形喙。雄鸟繁殖期头部呈现深绿色,胸部白色,两侧和腹部为栗色。雌鸟整体呈黄褐色,翼上覆羽蓝灰色。分布于北美洲北部、欧亚大陆北部,冬季迁徙至南欧、印度次大陆、东南亚、中美洲、加勒比海、南美洲北部等地。</p> <p class="ql-block">赤麻鸭 (英文名:Ruddy Shelduck,学名:Tadorna ferruginea),是雁形目鸭科麻鸭属的鸟类。又名: 黄鸭、黄凫、渎凫、红雁。分布广泛,繁殖于欧洲东南部至亚洲中部,非洲西北部及埃塞俄比亚,越冬于印度次大陆及东南亚部分地区。整体羽色鲜亮,橙栗色为主,雄鸟夏季有黑色领环。在中国,曾是丰富种群,但因过度狩猎与栖息地破坏,数量逐渐减少。</p> <p class="ql-block">赤颈鸭 (英文名:Eurasian Wigeon,学名:Mareca penelope),是雁形目鸭科Mareca的鸟类。又名: 赤颈凫、鹅子鸭、红鸭,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的鸭科鸟类。雄鸟头部红褐色,额头黄褐色,身体珍珠灰色,胸部粉色;雌鸟整体暖棕色,喙部淡色。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冬季迁徙至欧洲南部、非洲东北部与西北角。</p> <p class="ql-block">白眼潜鸭 (英文名:Ferruginous Duck,学名:Aythya nyroca),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俗名: 白眼凫,中型潜水鸭,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西部至亚洲中部,以及非洲北部。雄鸟头部、胸部和两胁为深栗色,尾下覆羽纯白,雌鸟较暗淡,眼睛颜色不同。繁殖于浅水湖泊、沼泽地带,冬季迁徙至较大湖泊、河流和海湾。胆小机警,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兼食水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印缅斑嘴鸭 (英文名:Indian Spot-billed Duck,学名:Anas poecilorhyncha),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鸟类。又称:印缅斑嘴鸭鸭,统称为斑嘴鸭。大型的、不会迁徙的潜鸭,广泛分布于印度次大陆的淡水湿地中。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喙基部的红色斑点,尤其是在印度本土种群中明显。在水中,其侧翼的白色三级飞羽形成一条醒目的条纹,飞行时绿色的翼镜和宽阔的白色边缘易于辨认。此物种与斑嘴鸭曾被视为同一种,统称为斑嘴鸭。</p> <p class="ql-block">赤膀鸭 (英文名:Gadwall,学名:Mareca strepera),是雁形目鸭科Mareca的鸟类。俗称: 漈凫,又名漈凫,中型鸭科,体长约50厘米,广泛分布于北美、欧亚大陆北部。雄鸟上体暗灰褐色,翼上有栗红色斑块,翼镜黑白相间;雌鸟上体黑褐色,带棕色斑纹。在中国,春季于3月中旬至3月末见于华北地区,秋季于9月末至10月中下旬南迁。</p> <p class="ql-block">鸟类中的空中大巴。当黑颈鹤在你头顶上,近距离飞过时,那是什么感觉?这也只有在云南曲靖念湖国家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才有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白领凤鹛(méi) (英文名:White-collared Yuhina,学名:Parayuhina diademata),是雀形目绣眼鸟科 Parayuhina 属的鸟类。常见的山区留鸟。拍摄于腾冲。</p> <p class="ql-block">橙斑翅柳莺 ,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以其鲜明的黄色眉纹和淡色臀部为显著特征。整体呈黄橄榄色,双翼上有两条色差明显的翼斑,其中一条尤为突出。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部及越南西北部的山地森林,常出现在混种林中。</p> <p class="ql-block">红胁(xié)绣眼鸟 (英文名:Chestnut-flanked White-eye,学名:Zosterops erythropleurus),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俗名: 白眼儿、粉眼儿、褐色胁绣眼、红胁白目眶、红胁粉眼,红胁绣眼鸟以其上体灰色较多、两胁栗色(有时不显露)、下颚色较淡和较小的黄色喉斑为显著特征,头顶无黄色。亚洲迁徙性最强的绣眼鸟之一,繁殖于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越冬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北部。</p> <p class="ql-block">黄颈凤鹛(méi) (英文名:Whiskered Yuhina,学名:Yuhina flavicollis),是雀形目绣眼鸟科凤鹛属的鸟类。是中等体型(13厘米)而具浓密冠羽的凤鹛。其分布广泛,自喜马拉雅山脉至印度东北部,涵盖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向东延伸至东南亚诸国如老挝、缅甸、泰国及越南。偏好生活在海拔1500~2285米的常绿林中,尤其喜欢相对未受干扰的封闭林冠环境。</p> <p class="ql-block">紫水鸡 (英文名:Grey-headed Swamphen,学名:Porphyrio poliocephalus),是鹤形目秧鸡科青水鸡属的鸟类。但自2015年起,被提升为独立物种。</p><p class="ql-block">成年紫水鸡体型庞大,长度可达38至50厘米,翼展90至100厘米,体重在505至850克之间。头部、颈部及身体呈紫色或蓝紫色,背部和翅膀上部略带绿色。尾巴经常上翘,露出白色的尾下覆羽。腿和脚为红色至粉红色,眼睛橙色至红色。雌雄略有差异,雌鸟头部更偏蓝色,雄鸟头部更偏向灰色。幼鸟颜色较暗淡,缺乏红色的喙和额盾。</p> <p class="ql-block">腾冲北海湿地公园的紫水鸡,比原来少多了。</p> <p class="ql-block">斑喉希鹛(méi) (英文名:Bar-throated Minla,学名:Actinodura strigula),是雀形目噪鹛科斑翅鹛属的鸟类。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马来西亚。鲜艳多彩的社交鸟类,常见于混合物种群中,具有独特的颜色组合和图案,使其在棕色身体上格外醒目。斑喉希鹛偏好中高海拔的阔叶和混交林区。</p> <p class="ql-block">头发有点像特朗普的发型😀</p> <p class="ql-block">大冬天的这些鸟,怎么还这么喜欢洗澡。</p> <p class="ql-block">洗澡可以帮助鸟类保持羽毛的清洁‌。鸟类的羽毛覆盖全身,用于保持体温和飞行,但长时间使用会导致羽毛磨损和积累灰尘、寄生虫等问题。通过洗澡,鸟类可以清除身上的灰尘、杂物和寄生虫,保持羽毛的良好状态,从而确保其飞行能力和体温调节的正常运作‌。</p> <p class="ql-block">绿翅短脚鵯。比较常见的留鸟。</p> <p class="ql-block">红头穗鹛。广州的火炉山森林公园也有,不常见。</p> <p class="ql-block">凤头雀嘴鵯。</p> <p class="ql-block">栗背岩鹨。广东省也应该有,只是我没见过。</p> <p class="ql-block">红嘴相思雀。广东也有,但色彩没有这么艳丽。山里的鸟色彩都非常靓丽。</p> <p class="ql-block">火尾希鹛(méi) (英文名:Red-tailed Minla,学名:Minla ignotincta),是雀形目噪鹛科希鹛属的鸟类。独占一属。其特征鲜明,具有宽阔的白色眉纹与黑色顶冠,尾缘及初级飞羽羽缘均呈现红色。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老挝南部,包括不丹、孟加拉国、中国大陆、越南、印度、缅甸和尼泊尔等地。该物种被评估为无危。</p> <p class="ql-block">褐头雀鹛(méi) (英文名:Manipur Fulvetta,学名:Fulvetta manipurensis),是雀形目鸦雀科莺鹛属的鸟类。典型特征为头部较大,呈灰褐色,眉纹深棕色,侧翼和翅膀橙色。过去曾被视为灰头雀鹛的亚种,现已独立分类。</p> <p class="ql-block">此鸟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脑后那撮火红的羽毛。出彩😀</p> <p class="ql-block">棕臀(tún)凤鹛(méi) (英文名:Rufous-vented Yuhina,学名:Yuhina occipitalis),是雀形目绣眼鸟科凤鹛属的鸟类。又译: 棕肛凤鹛,该鸟种以其明亮的橙色头冠背面和棕臀部为显著特征,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部的东洋界,包括印度东北部、尼泊尔、不丹、西藏、缅甸等地。</p> <p class="ql-block">蓝眉林鸲(qú) (英文名:Himalayan Bluetail,学名:Tarsiger rufilatus),是雀形目鹟科鸲属的鸟类。直译: 喜马拉雅蓝尾鸲、喜马拉雅红胁蓝尾鸲,小型旧世界鶲科鸟类,曾被误归为鸫科。雄鸟以鲜艳的蓝宝石色、橙色侧腹和白色喉腹部为显著特征,雌鸟则呈棕色,有白色喉部、橙色侧腹和淡蓝色臀部与尾部。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从阿富汗东北部至印度东北部,中国中部亦有其踪迹。</p> <p class="ql-block">蓝额红尾鸲(qú) (英文名:Blue-fronted Redstart,学名:Phoenicurus frontalis),是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的鸟类。以其独特的橙色胸部、腹部和尾巴以及超蓝宝石般的头部和背部而著称。雄鸟色彩鲜艳,雌鸟则呈棕色,尾部和下腹部橙色,尾羽上的黑色‘T’字标记独一无二。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和喜马拉雅山脉,种群数量不多。</p> <p class="ql-block">棕背伯劳</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鹦(yīng)鹉(wǔ) (英文名:Alexandrine Parakeet,学名:Psittacula eupatria),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鹦鹉属的鸟类。又名: 阿历山大鹦鹉,是亚洲最大的长尾鹦鹉,体长56至62厘米,尾长而显眼,喙部鲜红,头部绿中带灰,颈后有一宽粉红环。分布广泛,从印度至东南亚,常见于低地至丘陵地带的森林、农作物区、红树林与椰子园,偶尔现身于城市周边、公园与花园。</p> <p class="ql-block">戴胜 (英文名:Eurasian Hoopoe,学名:Upupa epops),是犀鸟目戴胜科戴胜属的鸟类。又名: 胡哱哱、花蒲扇、山和尚、鸡冠鸟、臭姑鸪、咕咕翅,这中等体型、色彩鲜艳的鸟类,以其独特的肉桂色外观、黑白相间的翅膀、竖立的羽冠和长而弯曲的喙著称。分布广泛,遍布欧洲、亚洲和非洲北部,以及中国新疆、东北、台湾、海南和西藏。在以色列,戴胜被誉为国鸟。</p> <p class="ql-block">大白鹭</p> <p class="ql-block">白腰草鹬</p> <p class="ql-block">白顶溪鸲</p> <p class="ql-block">红尾水鸲(qú) (英文名:Plumbeous Water Redstart,学名:Phoenicurus fuliginosus),是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的鸟类。又名: 蓝石青儿、铅色水翁、铅色水鸫、铅色翁、溪红尾鸲、溪鸲燕,体长12-13厘米。雄鸟灰蓝色,尾羽鲜红,雌鸟上体灰褐,下体灰色,饰以白色细斑。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与中国,偏好栖息于清澈岩石溪流与河流边缘。</p> <p class="ql-block">红尾水鸲(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