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色糯米饭

蓝棂儿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天做个了必胜客版的“五色沙拉”,黑色的部分是黑胡椒碎,权当享受了“五色糯米饭”,比较适合清新的雨天小情调。</span></p> <p class="ql-block">  壮族的“五色糯米饭”是农历“三月三”(壮族祭祀的节日)、传统清明节前后祭祀、团圆时的一道传统美食,色彩鲜艳,用各种草本植物熬出不同颜色的汁液浸泡糯米,经过数小时浸润、晾干、蒸煮而成。它犹如山丛中来回穿越的,生生不息的山歌,时光流转,古法炮制,代代相承。在漫长的岁月中一定有着美丽的传说,才让这个古老的传统和技艺延续了千百年。我虽不甚了解全部传说,在这一知半解的“距离”感和恍惚中产生一种文化遐想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以前偶有看过一些考古文献,记忆深刻。说是考古专家在发展一处古代遗址进行考古挖掘时,如果发现土中有十分规律的布置的现象——既为用“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的土壤简称“五色土”的情况,此处遗址必无疑为帝王所用。经过漫长演变和各种传说润色“五色土”已然成为华夏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数千年来被赋予无限美好的寓意。五色土的使用在《山海经》《禹贡》《周礼》《史记》《唐书》等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多用于诸侯建国立社、帝王封禅等重大仪式。在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种颜色的土壤,由全国各地纳贡交来,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社稷坛是古代帝王江山社稷的象征,因此社稷成为国家政权的代名词。现在保存最为完好的社稷坛是北京紫禁城内的明清两代社稷坛(北京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内)。五色土的华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代表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行(金木水火土)、华夏五帝(青帝伏羲、赤帝神农、黄帝轩辕、白帝少昊、黑帝颛顼)等等。</p>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长河中文化大融合的脉络里,可见这壮族的“五色糯米饭”、帝王的“五色土”,色彩同根同源,如出一辙,是华夏民族团结大统的根深蒂固的象征与崇高的信仰,都是中国自古到今最神秘最尊贵,最秉有神秘天赋、传说和信仰的“文化化石”,代表着“大一统”、丰收的丰美、盛世的繁花簇锦,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血脉关联和地域跨越,中华民族数千载岁月的文化融合中产生的民俗文化瑰丽的美感让古老的时光一路铺排到今天,缩进一粒粒能果腹,滋养生命和文化的糯米。细嚼慢咽千秋事,成为饭桌上的“童年”和乡愁的记忆,团圆桌上自有豁达,笑谈帝王将相千秋霸业风云过。</p> <p class="ql-block">  可见传统即文化,即民族独有的,哺育着千万代子民,由此在这些众多的儿女心灵上产生热烈恒远的爱,他们带着敬畏和亲切,敞开胸怀,站在今天,穿越上古,跨越明天,接纳一切文明累砌的预言和信仰,它们所蕴含的广阔天地更是全世界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