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我踏入辽源市博物馆的大门,那庄重而大气的建筑外观便深深吸引了我。灰色的主色调与红色装饰线条相得益彰,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博物馆上方镌刻着“辽源市博物馆”几个大字,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辽源,这座地处吉林省中南部的城市,因东辽河发源于此而得名。辽河水蜿蜒流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辽河儿女,也催生了灿烂的辽河文明。博物馆内特别设立了“传承非遗·守望文化”展览馆,旨在保护和传承这座城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辽河,这条流淌在黑土地上的母亲河,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辽源,这座历尽沧桑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农耕捕猎和城隘变迁的足迹。今天,历史文化的传承将各民族紧紧相连,改革的大潮使这座新城正迈着坚定的步伐,承载着伟大的中国梦奋勇前行。</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的第一部分——远古部落,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文明的源头。墙上挂满了各种文物的照片,并配以英文介绍,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这里展示了辽源地区远古时期的猛犸象、披毛犀等动物群,以及东丰大架山文化类型,这些都表明这一时期的人类正处在蒙昧状态中,以狩猎、捕鱼和采集果实为生,过着散居式生活。</p> <p class="ql-block">猛犸象,这种更新世晚期的哺乳动物,身披棕色长毛,上门齿向上弯曲。在辽源市十中砖厂和西安区灯塔乡东猛村出土的猛犸象臼齿化石,距今约一万年。这些化石的发现,表明远在更新世晚期,辽源市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古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虽然在辽源尚未发现古人类的活动踪迹和化石,但我们仍然可以大胆推测,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古人类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的猛犸象主题展览中,展柜内摆放着猛犸象化石残骸,墙面上写着“猛犸象 THE MAMMOTH”。这些化石不仅展示了猛犸象的形态特征,也让我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旧石器时代的工具,青铜时代的短剑,这些古老的文物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从石器到青铜器,从陶器到铁器,这些文物见证了辽源地区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城市的出现与大河息息相关。大河带给我们祖先食物和水,宽阔的河面还能阻挡野兽的侵袭,于是他们在河边定居下来,年复一年,定居的人越来越多,原始的聚落就变成了城市。在博物馆的“邑、城、城市”展览中,我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人群聚居的地方被称为“邑”,而“城”则指“墉”和“墉”环绕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关隘烽火,郡府之城”展示了自公元980年至今,生活在辽河主地上的各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这里曾经是古代战争的战场,也是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龙首山是辽源最高山脉,这里发掘出很多古物。在博物馆的展柜中,我看到了从龙首山遗址出土的各种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辽源人民的生活方式,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盛京围场,建县西安”讲述了辽金元时期的城赛式僵垒,到明代卫所和息伦四部的自由发展,再到有清一代开辟为盛京围场,东辽河之滨的城市发展似乎陷入了沉寂。然而,柳条士墙依然无法阻挡人口大迁移的历史脚步,长白圣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吸引着八方来客逐步进入了这片神路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沧桑巨变,现代辽源”展示了自民国以来,辽源由资源型和区域中心城市,历经数次行政管理辖区的改变,城市格局初步成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辽源城再次经历了从资源型向多元开放型城市发展的战略转变。如今,辽源已然成为吉林省的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在城市面貌、功能以及政治、经济、人文历史的发展上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辽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辽源非遗展览馆向我们呈现了一座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智慧的积淀。它的建立必将增强城市的人文气息,提升文化自信,凝聚家乡情怀。</p> <p class="ql-block">东辽剪纸艺术是辽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传承人于守江在传统单色剪纸基础上创新发展出套色剪纸。套色剪纸既有传统剪纸艺术的古风,又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在这里,我看到了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它们不仅展示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也让我感受到了辽源人民对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木雕艺术也是辽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曲氏木雕源于民国时期,已有近百年历史。曲世贵为第三代传人,他的作品以工艺精巧、细腻而闻名。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木雕作品,它们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烙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在这里,我看到了一幅幅精美的烙画作品,它们不仅展示了烙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也让我感受到了辽源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秸杆画是辽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又一瑰宝。作品所需材料主要是玉米秸秆皮,通过选材、防腐、烘干等多项技术处理后粘贴于画面上,依形入画、依意组图,整个画面中,既能显示玉米叶原始、自然之美,又可显示现代、时尚的独特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东丰农民画起源于清末,兴于20世纪70年代,画风朴实、风格奔放,具有浓厚的关东地域特色。在这里,我看到了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农民画,它们不仅展示了农民画的独特魅力,也让我感受到了辽源人民对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琵琶艺术是辽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辽源是中国唯一的琵琶之乡。周显顾先生20余年来潜心研究琵琶的演奏与教学,攻破琵琶演奏技法上的“弹挑透度”这一难关,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即可掌握琵琶演奏技巧。在这里,我听到了悠扬的琵琶声,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泥塑艺术也是辽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人韩秀梅的作品大多从东北民俗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创作题材丰富,她善于挖掘人物衷情和神态,生动地体现出韩氏泥塑独有的技艺特点和思想内涵。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泥塑作品,它们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龙泉春酒是辽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了“天益酒”烧锅百余年的酿造工艺,这种质朴而清香的酒,让人回味无穷。在这里,我品尝到了一杯龙泉春酒,醇厚的酒香让我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草编艺术也是辽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霞草编主要以玉米叶、乌拉草等东北本地草本植物为原料,制作纯手工编织产品。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草编制品,它们不仅展示了草编艺术的独特魅力,也让我感受到了辽源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东辽二人转是辽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魅力,让人陶醉其中。在这里,我欣赏了一场精彩的二人转表演,演员们生动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二人转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龙首山上魁星照,东辽河畔弦音绕。皇家鹿苑传珍宝,福地辽源迎君到!这次参观辽源博物馆和非遗展馆,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辽源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长河,浮光掠影;记忆的延续,青山水岸,一部辽源城市发展的文脉传承,集合起时空的遗存,为您描画出辽源城市发展的历史长卷。无论您在这些零散的碎片中看到、想到的是什么,思考和激动都将会伴随着我们为新辽源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