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了解民主教育

幸福像花儿开

<p class="ql-block">走进心灵——李镇西班级建设教育手记封面展示,让我仿佛看到了教育工作者们用心血浇灌的教育之花。这封面背后,是无数个走进学生心灵的故事。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李镇西老师用他的教育手记,记录下走进学生心灵的点滴。他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变化,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就像在静谧的夜晚倾听星星的低语。他用爱与耐心,帮助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让他们重新找到自信和勇气。这就像在班级这个小小的世界里,用温暖的光芒照亮每一颗星星,让它们都能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陶行知的民主教育,让我想起了那些关于走进心灵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民主教育,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这就如同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发现他们内心的需求和渴望。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世界的主体。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老师、同学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这种教育方式就像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自信和力量。陶行知先生的民主教育理念,也提醒着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用爱与尊重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p> <p class="ql-block">在陶行知看来,所谓民主教育,首要的一条就是面对全体人民,即不但要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教育,而且培养的人也是为老百姓服务的。</p><p class="ql-block">“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天所应当养成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教你的学生做先生。你跟学生学,是教导学生做你的先生。……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教学不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便不成为教师。……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尽了教师的天职。”</p><p class="ql-block">“民主的教师,必须具有:(一)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习;(五)跟小孩学习-这听来是很奇怪的,其实先生必须跟小孩子学,他才能了解小孩子的需要,和小孩子共甘苦。并不是说完全跟小孩子学,而是说只有跟小孩子学,才能完成做民主教师的资格。否则即是专制教师。”</p><p class="ql-block">“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p> <p class="ql-block">民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一人的情感的解放,人的思想的解放,人的创造力的解放……一句话,人的个性的解放!</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今天继承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遗产的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李镇西在本书中所说的“民主教育”,包含了一般人通常所说的“教育民主”,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民主”。在我看来,“教育民主”往往侧重于指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态度(比如教育要面对全体,一视同仁,教育者应尊重和热爱学生,等等);而我所理解的“民主教育”,除了指教育者应该具备的民主思想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体现出的民主精神外,更多的还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民主素质的启蒙教育。比如,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民主与法治(包括“法制”但不仅仅是“法制”)的教育、权利与义务的教育、自由与纪律的教育,等等。</p><p class="ql-block">在本书中,作者将以“教育手记”的形式展示他在这些方面的教育实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