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美篇的会员,所以篇幅限定,只能分为上下两篇了。 7月30日,我们四个盟友以地铁加公交的形式,相约去了良诸的杭州国家版本馆。 杭州国家版本馆是承担以版本收藏、保护、研究为主要任务的中华版本传世工程“一总三分”保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异地灾备库、江南特色版本库及华东地区版本资源聚集中心。那么专业的博物馆,怪不得我们看不太懂呢。 杭州国家版本馆又名“文润阁”,采用现代宋韵风格设计建造。所以园子里的景色还是很新颖的。 一排龙泉青瓷屏扇是版本馆的点睛之笔,也是网红打卡之地。体现了设计师王澍所希望的“君子温润如玉”。第一次将国宝龙泉青瓷大规模地使用在了建筑上。 其实我也是被这个青瓷屏扇吸引来的。 交流的多开心! 7月31日,又从杭州机场回到了北京。 8月,小区对面开了个大集,一开始是十天营业4天,后来6天,临近年关,改成天天营业了,为我们买汰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全是北方特色的物品。 北京“蓝色港湾”打卡。 周日(9月22日)下午,闲着去什刹海走走。从小胡同穿过。 斜阳夕照,微风拂煦。景色这边独好。 银锭桥边人挤人。 走过广福观。始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是一位彭姓太监将自己的私宅改建成的什刹海“十刹”之一,什刹海地区保存较完整的道教建筑。 明朝万历时期什刹海水道示意图 9月28日(国庆节)假期出行伊拉克。诠释了伊拉克危险与否的旅行。详细游记在QQ空间。拍到了自己喜欢的几张作品。 从网上得知,北京的太庙开放了,10月16日,我们欣然前往。从这个门进去。 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祭祖建筑群之一。太庙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故宫同时期建成。民国成立后,太庙经历了多次身份转换,1926年被北洋政府命名为和平公园对公众开放,1931年由故宫博物院接管,1950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对外开放。 穿过公园 看到一片古柏林,相传为明朝几代太子所植,太子年幼调皮,随意栽植,不循行距,随从也不敢阻拦,任其所为,故而成林后与它处柏林不同,纵横排列参差不齐,形成独特景观。 太子庙大门紧闭,说是五天维修,让我们赶上了,以后再来吧。 既然来到了故宫附近,太子庙没看成,就继续去一下故宫西侧的中山公园吧。穿过东华门。 横穿午门 进入中山公园 社稷祭坛是帝王祭祀社稷神的国家祭坛。 中山堂 中山音乐堂 中山门,远处是孙中山雕像。 10月17日,陪我姐又去了先农坛,今年又新开放了神仓。 途中,看到了园林工人在修补空心了的古柏树。 慕名而去一个开在饭店里的美术馆。 痴迷于自然迹象的李英杰。赏石的要点在发现、发现的要点在相石,相石的要点在慧眼。 天然的石块一经点题就活了。 走过美克洞学馆,曾经的网红打卡地。 11月21日,又去长安大戏院看戏了,这次看的是北方昆剧院演出的《白蛇传》。 11月15日,为了去安徽塔川看红叶,在安庆落脚,发现了安庆的美景。 途中路过守拙园。门口还在为70元门票要不要进去纠结呢,进来后觉得太值得了。详细游记还没来的及写。 11月21日,秋天接近尾声,就去看了地坛公园的最后一抹秋色。 方泽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帝祗神”之场所,始建于明嘉庆九年(公元1530年)。 只有这最后一颗挂满黄叶的银杏树了。唉,可怜的北方人,秋天的美景对他们都是那么的吝啬。 走出地坛公园,时间还早,就去了对面的孔庙和国子监。 乾隆石经是乾隆年间镌刻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刻石的统称。经文628000余字。 留下2024年的倩影。 借用易中天的话:现状不可描述,未来不可预测,一切皆有可能。日子过去就翻篇了,希望来年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