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b>奈良公园</b></font></h1> 兴福寺,位于日本奈良市登大路町,由藤原家族建于平安时代,为法相宗的大本山,曾多次遭受火灾损坏。 兴福寺五重塔,日本国宝,始建于天平二年(730年),是一座佛陀舍利的供养塔,由于多次遭受雷击火灾而损毁,现在的木塔是应永三十三年(1426年)重建的,成为奈良的象征之一。 兴福寺东金堂,日本国宝,堂内供奉着药师如来像、日光菩萨像、月光菩萨像、文殊菩萨像、维摩居士像、四天王像和十二神将像。 东大寺南大门,日本国宝,是东大寺的正门,现今的南大门是于镰仓时期修复重建的。 东大寺中门。 <h1><font color="#ed2308"><b>春日大社</b></font></h1> 春日大社,位于日本奈良县奈良市春日野町160,旧称春日神社。始建于和铜二年(710年),是日本全国各处的春日大社的总部, 与伊势神宫、石清水八幡宫一起被称为日本的三大神社。 中门御廊内就是御正殿,日本人参拜的场所。 直会殿的窗户外挂满了铜灯笼,这也是春日大社的特点。 <p class="ql-block">由春日大社宫司花山院氏书写的日本著名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杰出的日本留学生,安倍氏,汉名晁衡,唐朝进士,官至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封北海郡开国公爵)所作和歌诗《江上见月》诗碑:“远天翘首望,春日故乡情;三笠山头月,今宵海外明。”</p> 水边白色的鹭鸶和红色的鸟居。 <h1><font color="#ed2308"><b>元兴寺</b></font></h1> 元兴寺,位于日本奈良县奈良市中院町11番地。 元兴寺主殿为庑殿顶,由本瓦葺六件四面的圣堂改造而成,呈现镰仓时期建筑样式。 元兴寺极乐坊正门,是在应永年间由东大寺西南院四角门移建而来,是典型的镰仓时代风格的大门。 极乐堂中供奉着智光大师净土曼荼罗,因此也被称为曼荼罗堂。 兴正菩萨叡尊像(复制品)。 <h1><font color="#ed2308"><b>唐招提寺</b></font></h1>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县奈良市五条町,始建于唐乾元二年(759年),原址为日本新田部亲王旧宅邸地,赐予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建成唐招提寺,为中国佛教律宗寺院、日本南都律宗总本山。 “唐招提寺”匾额,据说是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 金堂,建于奈良时代,是日本现存最大的天平时期建筑,日本国宝。殿内供奉主佛卢舍那佛坐像和千手观音菩萨立像、药师如来坐像。 讲堂,日本国宝,原是建于8世纪初的平城宫中的朝堂,也是平城宫留下的惟一建筑物。讲堂内供奉一尊涂漆加色的弥勒如来佛像,左右两边是增长天王像和持国天王立像,两个论议台立于两侧,是当年鉴真师徒读经和讲经的地方。 经藏和宝藏,日本国宝,均是曾经的亲王府建筑旧物,比唐招提寺的建造年代还要久远。两座建筑都采用了架空抬高的做法,是考虑了仓储的防潮防虫的功能。 鼓楼,日本国宝,位于金堂和讲堂之间,建于日本镰仓时代,是寺内唯一的多层建筑,建成后安放了鉴真大师带来的三千佛舍利,因此也被称为舍利殿。 戒坛,位于金堂西侧,三段石基上方的建筑毁于火灾,取而代之的是1978年建造的模仿印度圣地的古塔。 御影堂,重要文化财,建于公元1688年,供奉着鉴真大和尚乾漆夹造的坐像,日本国宝,每年只开放三天供人瞻仰。并有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为御影堂绘制的68幅屏障壁画。 鉴真大和尚御庙,即鉴真大师的墓地。唐招提寺规定:在墓地范围内,不得采伐竹木,不得采集砖瓦,不得捕获鱼鸟,不准饮食吸烟,不得涂写乱画。 赵朴初居士之碑,是2001年日中韩佛教界,为纪念赵朴初促进三国佛教交流与发展的贡献而立。 <h1><font color="#ed2308"><b>春帆楼 赤间神宫</b></font></h1> “春帆楼”,位于日本下关(亦称马关),原本是一家旅店,1895年4月17日,中日双方在此签订《马关条约》。 “日清讲和纪念馆”,这座“入母屋式建筑”复建于1935年,1937年6月建成并向公众开放展览。 建筑物上用汉字大书“日清讲和纪念馆”。 纪念馆旁竖立石碑上书“史迹春帆楼 日清媾和谈判场”,“讲和”、“媾和”,一字之差,意义却完全不同。 春帆楼建在一个小丘上,这里原是阿弥陀寺,后来寺庙荒废,由一位名叫藤野玄洋的人在废墟上建立起一家医院,藤野去逝后,其妻改为旅馆。 由于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在签订《马关条约》的谈判中,为大日本帝国攫取了巨大的利益,在昭和十二年,即1937年,将二人的半身铜像竖立在春帆楼前。 1895年3月19日,清国使节团乘汽船来到下关,第二天在春帆楼举行了日清讲和会议,由于李鸿章被刺等原因,会议一共开了29天。 “日清讲和纪念馆”内展出当时的照片、用具和实物等。 谈判会场复原。 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从二位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的座位。 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陆奥宗光的座位。内阁书记官长伊东已代治的座位。 外务大臣秘书官中田敬义的座位。外务省翻译官陆奥广吉的座位。 外务书记官井上胜之助的座位。 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李鸿章的座位。 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李经方的座位。头等参赞官马建忠的座位。 头等参赞官伍廷芳的座位。 日本首席谈判代表,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首相伊藤博文照片。 中国首席谈判代表,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照片。 《马关条约》影印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李鸿章手书”海岳烟霞 同治十一年秋七月 李鸿章。” 伊藤博文手书汉文诗“广陵一夜忽天涯,重见芙蓉杯上披;关左风光不须问,朝晖破晓出云帏。 春亩山人” 中田敬义手书汉文诗“和成耀世国辉扬,恢弘广图自是张;号祖当年折冲处,乃存旧迹永斯彰。题日清讲和谈判纪念馆 敬义” 春帆楼作为旅店时的旧匾。 春帆楼老照片。 《春帆楼图》,水彩画。 “李鸿章道”,1895年3月24日,李鸿章乘马车返回寓所,途中遭到日本浪人枪击,子弹擦伤左颧,顿时血流满面。此事传出,国际舆论顿然大哗。为了防止再出现意外,日方沿着春帆楼左侧的山腰间修了这条专供李鸿章行走小路。 《春帆楼碑文》,撰写者为1895年5月8日在烟台与中国政府正式交换《马关条约》的日本代表伊东已代治。<div>“马关海峡为内海咽喉,以二条水道通玄海洋,内外船舶徂徕者,无不过此。古有临海馆,今有春帆楼,共为待远客之所云。楼负山面海,东仰寿永陵,西俯瞰街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令人不遑应接。闻楼之所在,原系阿弥陀寺之墟。丰前人藤野玄洋,获方四百步之地而开医院。其殁后,寡妇某营客馆,缙绅多投于此。甲午之役,六师连胜,清廷震骇,急遽请弭兵。翌年二月,遣李鸿章至马关。伯爵伊藤博文,奉命樽俎折冲,以此楼为会见所。予亦从伯参机务。四月,讲和条约初成,而楼名喧传于世。大正九年,楼主病殁,其业将废。马关人林兵四郎,投资购之,嘱予记之。呜呼,今日国威之隆,实滥觞于甲午之役。此地亦俨为一史迹。其保存,岂可附忽诸乎?林氏之此义举,固宜矣。顾当时,彼我折冲诸贤,前后皆易箦,老躯独存。是所以予以不文敢草此记也。”<br></div> 春帆楼原建筑在1945年因战争空袭而烧毁,后经过重建,并建有“日清讲和纪念馆”,现今的春帆楼是提供高级和式料理的连锁餐厅。 纪念伊藤博文吃河豚的纪念碑,日本丰臣秀吉时代曾颁布过“河豚禁食令”,直至1888年,伊藤博文总理大臣在春帆楼品尝到了美味的河豚料理,于是取消了该法令,春帆楼也成为了“河豚料理公认第一号店”。 “日清讲和纪念馆”已经被日本政府列为“登录有形文化财“即”物质文化遗产“。 赤间神宫,位于春帆楼旁,始建于1191年,是祭奠“坛之浦之战”时逝去的安德天皇的神社。 安德天皇(1178-1185),后白河天皇雅仁之孙、高仓天皇宪仁的长子,是日本第81代天皇。 <p class="ql-block">在坛之浦之战中,安德天皇的外祖母二位尼平时子带着日本皇权两大神器“八尺琼勾玉”和“天丛云剑”与安德天皇一同坠海而死,安德天皇驾崩时年仅八岁。</p> 赤间神宫前的鸟居,当年李鸿章一行乘坐汽船就是在此处登岸的。 关门海峡,旧名马关海峡,日本本州西端山口县下关市与九州北端北九州市门司区之间的水域,濑户内海的西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的一边是本州岛,一边是九州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