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水美</p><p class="ql-block"> 至今,关中一些上岁数的人形容什么多,还说:“多得跟打肽一样。”可见,曾经“打肽”活动是多么常见。可现在说起“打肽”,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 打肽,实际上是七十年代往前的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赢柴游戏活动。别名:逮柴(dei,chai)打柴,打彩。</p><p class="ql-block"> 打肽的玩法是将硬柴放在较远处,使用另一根硬柴去砸,以被砸硬柴以特殊形式翻转过界为胜利标志。活动胜利的条件是技巧性地用硬柴砸中目标硬柴,使其翻转,胜者方可将所砸硬柴据为己有。简单地说:游戏规则是一翻转,二过界。打肽一定要掌握合适的力度和角度。玩家期间可以将硬柴放在较远处,使用另一根硬柴去砸,使被砸硬柴以特殊形式翻转而获胜。此活动既可以获得乐趣,还可以提升技能技巧。</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往前的年代,一到腊月,年气十足,打肽是那时很热闹的“招牌菜”,尤其是阴天,人们通过打肽可以御寒,提高人体素质。只见,寒风凛冽,一棵高大的椿上椿铃子瑟瑟抖动,发出“丝丝”的声响,树下,围着许多男子,他们棉袄敞开,帽子歪戴,围着硬柴,寻找着合适的角度,争论着高低(实质是远近),实在分不清高低,无奈,只好用并拢的手指量,方言叫“时儿”。围观的人很多,有大人,有男孩子,期间就有我。往往围观者比“参战”者声大,就像观棋者比下棋者使劲还大一样。一阵呐喊过后,胜利者得意地把硬柴归为己有。</p><p class="ql-block"> 当年那些围观的大人以及参战者,现在都已年过古稀,有的已经离开了人世,就是那些围观的孩子也年愈花甲。</p><p class="ql-block"> 打肽,在七十年代初期还可以见到,往后逐渐消失。这种盛行于天津一带的游戏活动,传到我们三秦大地后,终究随着时间推移消失了,透过当年打肽我们可以感知到,那时物质何其匮乏,以至于通过打肽赢柴来过火。</p><p class="ql-block"> 2025.1.19</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