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路仲,原名埭上,又名渟溪,其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东吴儒将陆逊任海昌都尉,曾在此地屯兵,即今营里桥东一带。邑人管庭芬曾题诗云:“流萤点点夜深多,陆逊遗营迹未磨,尚许牧童寻旧垒,晚驼牛背唱吴歌。”路仲之名始于唐朝,当时邑地闹饥荒,路、仲、毛三氏解粮船途经此地,开舱赈济,救了一方百姓。三氏去世后,当地百姓感念其恩德,塑三氏金身,建三王社庙以祀香火,此地也被称为路仲毛,后逐渐简称为路仲里。</p> <p class="ql-block">路仲作为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古镇,四面环水,渟溪南北贯穿其中。古镇以明清至民国建筑风貌为特色,保留了众多富有时代特征的古老建筑。街巷纵横交错,完整保存,老石桥随处可见,古树、庭院、旧时的盐号、油坊、米行等也依稀可见。如今的路仲已成为海宁斜桥下的一个村,走进古镇,稀少的人流和略显破败的老屋给人一种破落之感,但曾经的辉煌和深厚的人文历史依然让人感同身受。</p> <p class="ql-block">路仲的老街主要是直大街。走过一座老石桥,便可见一座石山门,开有三个门,上面刻有“直大街”字样。直大街宽约两米,石板路面虽已整修一新,但与老街的古朴风格略显不协调。然而,两边的房屋大多是老房,大多紧闭着门,只有几家店铺开着,经营着一些传统的商业,如修鞋、理发、经营副食品、农资等。本地居民居住在古镇中的已不多,这里显得十分清静。</p> <p class="ql-block">在路仲直大街的另一头,也有一座石门,规模和结构较为简单,但从直观上看,年代更为久远,石门上刻有“渟溪街”字样。</p> <p class="ql-block">仲济禅祠位于路仲老街的外侧,紧靠公路,规模宏大,佛像、雕塑、壁画精美绝伦,是海宁重要的佛教场所。它最早建于南宋,除了大雄宝殿等祠庙建筑外,还有纪念路、仲、毛的五圣三王殿,2009年得以重建。</p> <p class="ql-block">自宋代开始,张、钱、朱、管等族陆续迁至路仲,形成了路仲的四大家族。从明清开始,大量建筑群体涌现。有钱家大院、管家大院、朱祥和大宅院、张家大厅等,以及一定规模的花园和书楼。虽历经百年沧桑,至今在路仲仍保留着许多明清建筑,如明厅、惠长厅、钱家厅、吴家厅、黄家厅、管氏书楼等二十余处各具特色的古代建筑。其中,惠长厅规模最大,现在用作农资商店,大厅梁上的雕刻精美异常。</p> <p class="ql-block">路仲也出过许多名人,如朱家的朱淑真,她是宋代的旷世才女,文学造诣与同时代的李清照齐名,有“北李南朱”之称。她又是一位叛逆者,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理学发起挑战,有《断肠集》《璇玑图记》等作品传世。当下正在恢复的是朱淑真故居,虽难以考证这是否真是朱淑真故居,但将其改建为纪念馆或许更为合适。</p> <p class="ql-block">钱君匋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装帧艺术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当代“一生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他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学出版社编审等职,是一位诗、书、画、印熔于一身的艺术家,是路仲人。其故居高大而斑驳的墙面,让人感受到当年钱家的气派。</p> <p class="ql-block">路仲被河流环绕,进入路仲的道路都有古石桥相通。在路仲,可以看到许多样式相仿却又各不相同的古桥。河道中立起一个或几个石墩,上面铺上厚厚的石板,桥栏上的狮子雕刻精美绝伦,再配上桥名和楹联,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历史气息。</p> <p class="ql-block">最有代表性的桥梁有“德义桥”“德风桥”等,均为明代始建,清代重建后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河埠是路仲人进出的码头,也是他们日常生活洗刷、取水的地方,曾经热闹非凡,如今却变得冷落和破败。</p> <p class="ql-block">在经历一个时代社会巨变后的大潮后,人们重新审视发展的历程,突然发现古镇在沉寂之后发出的人文历史之光。路仲又被人重视,路仲历史文化街区的名头被挂了上去,路仲的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在修复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路仲将以新的面貌展示在人们面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