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几个文人不重名声?虽说名利皆身外之物,但面对触手可及的名利如能果断放弃,也算不易吧。近阅湘乡名士陈湘魁《涵芬楼丛稿》,其中有题龙头小学的对联,昨天翻看到此,首先是感觉他才华横溢,再就是忆起当初我主动让贤之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有个学生叫蒋英特,是我教高中时的班长,多年来一直有联系。一般来说,班主任选定一个班长,尤其是高中时期的班长,大多是有能力的。蒋英特当时确实为班上、为我这个班主任做了不少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大概是七、八年前吧,他在微信里说要请我作一副对联,就是广东某地龙头小学的广场上,要竖一块大理石镌刻,并且会给作者稿酬,蒋可以作决定。不过校方还是有一定条件,即作联者除懂诗联之外,也必须在当地诗联界有一定名望。我当时是湘乡传统与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对联获奖次数多,这是蒋所知道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但我当时觉得论诗联,陈湘魁写得更好,他的名声也要大。我于是产生了主动让贤的想法。我和蒋谈了自己的想法,并且推荐了陈湘魁,又和陈讲了。后来,陈当然是不负众望,交出了满意的答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还有一次,崟塘观音殿景区的王有才也要我题两副联:一副亭联、一副古井对联。我只答应写了古井对联和古井汉白玉碑的碑文。另一副亭联,我也是让贤,要他自己写好以后我帮他修改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虽然刻于碑、勒于石的事确实是值得高兴的,但是,多发挥其他贤者的优势,多做让贤之举,同样值得欣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