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借书、读书和晒书生活

海子了(吴钧)

这十本书是上周三我去省图借出的书,腿好的时候从没想到自己去图书馆借一次书变得十分困难了,膝关节痛,不能骑自行车,两公里的路程就显得遥远异常,原先骑自行车只要十分钟就解决问题的,现在一走就是四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腿脚不好,走路则踉跄,就是这样我还念念不忘去图书馆换书,再借几本阅读,过一个读书化的春节。<div><br>借到书有十天了,我已经阅读了其中的四本《我在上海开出租》,《大厂小镇》,《梁庄十年》,《墩墩野事记》,读书效率还是可以。这缘由是腿坏了,出不了门只能躺在家里床上看书。虽然无其他琐碎打扰,但躺在床上的滋味不好受,要么就是身体腰部不舒服,要么大腿根肌肉抽筋,要不膝关节也感觉不爽,最可怕的就是读书时间一长,大脑就会昏昏欲睡,毕竟被窝里睡意蹒跚,一会就来敲门,要不说温柔被窝好入眠。看书的效果不佳,读着读着就进入梦的世界,不知今夕是何夕了。</div><div><br>黑桃的《我在上海开出租》,完全模仿胡安焉那本《我在北京送快递》,但文字的水平和思想深度赶不上快递小哥的文字,或许是上海开出租岗位是一份“肥差”,上海出租车行业管理规范,乘客也也很“绅士”他所写的许多乘客的经历,似乎成为黑桃茶余饭后的猎奇之乐,专门有靓女失恋后乘坐他的出租,给他讲爱恋的反反复复,还有情感的纠结与无奈,仅仅要求黑桃在夜深人静的上海环形路上经过浦江大桥就可以,直到出租车费跳到480元才停车。聆听了美女的情爱经历还得来不费功夫挣到钞票。还有他出车时极少遇见不讲理胡搅蛮缠的乘客,这些乘客多是遵纪守法,知情达理的好人,一方面揭示上海大都市文明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司机的察言观色和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该有多么重要,难怪黑桃开出租的时候总遇见好人,总能化干戈为玉帛的本事。</div><div><br>墩墩野事记,讲的作者是一名体制内的青年知识分子,厌倦了无聊的生活就携带着全部的家当去了上海外环线以外的车墩镇,接近东海滩涂的金山卫,他之所以选择这里定居,与他是一名生态资源的爱好者,也对鸟类充满了好奇和喜爱,于是就购置了房屋,添加了家具,他可以选择这处缺少城市烟火气息的乡村,去贯穿一片叶子、一只鸟、观察一座公园、一条街道,用心用眼睛,去寻找城市找不到的生态链接以及被人们淡忘的乡土气息。我觉得作者很有心也有志向,像达尔文式的人文作家,即使丢弃了习惯自然的市民生活也不足惜,写出一本超凡脱俗的《墩墩野事记》就赚大了啊。</div><div><br>赢春衣的《大厂小镇》写得非常好看,原先我以为就是一位没有名气的打工仔的随笔,没想却这么感人,远比那些有名气的大家写得耐看,更触动心怀。故事讲得都是作者家乡周围的小人物,都是不起眼的琐碎成了吸引我眼球的好文章,家长里短的婚姻,婆婆妈妈的债务,不争气子女的叛逆,懂事孩子的努力都在这本只有200多页的书中展现出来,我一口气就阅读完了这本大厂小镇,其实厂都是凋敝的乡镇厂子,小镇都是村庄的相邻老乡,就是这些不起眼的故事,让我沉迷。</div><div><br>《梁庄十年》梁鸿写梁庄系列之一,已经不止一本两本了,她的作品有点边缘化,实际国外媒体对她的作品很青睐,或是她的作品太真实了,甚至连同中国农村出现的实质性的问题都能在她的书中披露,越是这样越难受到官方的赞誉,越难在每年的优秀作品评选中脱颖而出。她的文笔有点冷峻客观,甚至直言不讳。也许她的这种写作风格吸引年轻作家的学习和仿效。赢春衣的《大厂小镇》就是这样纪实的写作风格。</div><div><br>我喜欢经常的借书看,似乎一年的阅读书单至少有300本,就这样,一边借书,一边晒书,日积月累,竟也颇有可观。不知不觉间,我的“晒书单”就有一千多条了。这样算下来,不到十年时间,我便阅读了几千本图书。其中既有我一向偏爱的文学书、历史书和哲学书,也有笔记系列和民俗系列。如此杂乱无章的书单,足见我的阅读口味之杂。<br><br>说来惭愧,这些书我多数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可笑的是我在书架上精挑细选拿到一本中意的书籍,就眉飞色舞似乎中了大奖一样,回家仔细阅读却发现这好像是熟人一般,脸也熟,语言也亲切,恍然一想这本书早就阅读过,甚至因为自己的老年痴呆症状,还不止借回家一次。还有的书籍,借到家仔细一看索然无味,也不是我匆忙一瞥留下的美好印象,于是就弃置一边,大多原封未动。因为我根本没有精力阅读这么多书,只好在内心宽慰自己,以后迟早会读它们,只是暂时没有时间而已。我甚至还借到家里就有的书,家里的书根本就没有阅读,等我捧着这书时无意中发现家里也有此书立在书柜里,顿时脸无颜色心有悔恨。<br><br>我觉得并不是每件事情都要被赋予意义,有时正是这些无意义的事情反而最有意义,因为生活其实是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惊喜和小细节构成的,它们影响着你的情绪,也经常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心情——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的自适其适,与其在现实社会中纠缠于一些不必要的人际关系,不如在虚拟的手机朋友圈中寻找一些惺惺相惜的天涯知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