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论述“灵璧石界定及产地”的引玉之砖

童猫35116419

<h1><b>作者:孙庆芳</b></h1><h1><b>(书接上篇)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探求的基点。由此进行参照抽象,或许可更加明晰灵璧石较为适当的界定。</b></h1><h1><b>值得注意的是上面各家将产地均锁定在灵璧县。有的特指灵璧县磬山即今磬石(云)山,有的泛指今灵璧县。</b></h1><h1><b>乾隆《灵璧县志》谈灵璧县沿革云:旧名“零壁”,因县产磬石而“神之”,改名为“灵璧”。《名胜志》亦载,灵壁县产磬石“珍之如璧”,故名。这样看来灵璧县与灵璧石的关系是因石名与地名谐音,而因石名地而后人们又因地名石。可以肯定的说,现在人们所说的灵璧石是以地名名石,而不是以石之性状而名石。</b></h1><h1><b>以地名命石可能会出现同一石种在不同地域都有产出。如我国云南的大理石,虽名曰大理石,但就连千里之遥的安徽灵璧县也出产大理石(见《灵璧县志》)。甚至我们所说的灵璧石其石质就是大理石的一种。当然从审美赏石的角度来看,地质学、岩石学所称的石名不一定即是石头文化学的名称。我们不会将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取代众多的各有特色的石玩品种。北京房山石窝的汉白玉属于大理石,但不能说大理石就是汉白玉。汉白玉自有汉白玉的特征属性。这说明以地名指称的事物不一定就只能出于原命名地。现在有一部分人就把灵璧石混同为灵璧县出的石头。如果我们到灵璧县走一圈,或看一下灵璧县志,你会清楚地发现灵璧县出的石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灵璧县所特有,有的是其他地方也具有的,甚至其他地方出的更为有名。灵璧县境内仅大理石就有皖螺、菜玉、墨玉等几大类。因此不能说灵璧县产的石头就是灵璧石。如果将灵璧县所出的石头都做为灵璧石,那么灵璧石特有属性就可能难于彰显了。</b></h1> <h1><b>在灵璧县有一种石头叫“白绫”石。这种石头从色、质、形、纹各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征。而往往由于该石是出自灵璧县境内,于是又向附向了灵璧石,命其其名曰“白灵璧”。在灵璧县境内产的石头诸如此类取名的例子是很多的。<br></b><b>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灵璧县出的石头种类很多。我们在面对纷繁的现象时应善于总结出共性的内容,加以归类,以利认识。为了清晰的认知每一具体的事物,我们还应该善于将不同事类的事物依其特性进行析离。如:蛐蟮灵璧石、海藻灵璧石、皖螺灵璧石、钟乳灵璧石。似吕梁灵璧石等,因其石本各有所系,将它们的名称主从关系倒过来更为适宜。如蛐蟮灵壁石、海藻灵璧石、倒过来更为适宜。如海藻灵壁石倒过来称灵壁出的海藻石。因海藻石不是只有灵璧县所独有。冠以灵璧之名只为区别于如天津蓟县所出的海藻石而已。钟乳灵璧石改称为灵璧的钟乳石以区别于广西桂林的钟乳石。不然灵璧石真相纷纭难辨,而其它本成一类的石种又一石数名。<br></b><b>另一方面,灵璧县以外出的石头是否可以称为灵璧石?我们说也是可以的。如灵璧县的大理石。江苏的铜山县、安徽的泗县,与灵璧县毗邻。其石头的形成原因与灵璧县相同,甚至是一座山被人为的划归成两个县属。历史上还曾经就是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如在唐代现灵璧县与现铜山县同为一个徐州。只不过由于政治上管理的原因,属地的区域有时大,有时小而已。决不能判若黑白。大凡行政区划多以山脉的分水岭、河流的中心线为界。很有可能在行政区划上是两个县、两个省,但是恰有可能一块石头骑缝在这人为的区划线上。况且灵璧县的辖域还代有变异。《云林石谱》所说“有得四面者多是石巢(LA)者石尖。择其奇巧处镌治,取其底平。”即从山尖处取石,如此即有可能是从两个行政区划的境界处产出。因此不必排除灵璧县以外的石头为灵璧石。同样的例子有太湖石,有时人们为了说的更清楚一些,造出了诸如北太湖、类太湖之类的词语。山东费县所出的很多石头确有一些很难分清是太湖还是灵璧的石头。甚或,当今石头市场还有从徐州郊县采石再转运到灵璧县,再从灵璧县转出,便名之正宗的灵璧石了。如此啰嗦实无甚大区别必要。只是注意不是《素园石谱》所言:“以太湖石染色刀刮成屑”的那种假灵璧石即可。<br></b><b>我们再来看一下灵璧石的石质究竟是什么。通过以上析出的交集内容所反映的情况从岩石化学的角度来说它就是碳酸盐岩石。<br></b><b>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了一个“依质从形”的原则,为灵璧石界定提出一个比较可以供选择的思路——引玉之砖。灵璧石是指以现安徽省灵璧县所出被蚀成各种形态的碳酸盐岩石为代表的奇石。这些奇石在形成过程中因具体形成的个体环境差异而表现出体量大小不一、颜色有异、硬度不同、形态不同,就如同人一样,有高个子、矮个子、胖子、瘦子、黑脸的,白脸的,都不出大圈,既使有一些变异也是正常的。至于有的人说灵璧石的声如磬的特征为什么不谈呢?这是因为灵璧石中有声如磬的,但不是大多数灵璧石都具此特性,具有此特性的我们可说它品质不同。如《素园石谱》中所说:“间有细白如玉者,有卧沙不起峰者,亦无岩岫。所谓状如眠牛,峰如萏菡,无稜角峭丽。此为上品。”我们常说的“白马灵璧”或“灵璧纹石”亦只是灵璧石中部分个体差异而已。<br></b><b> 因灵璧石在中国观赏石中最具有代表性,所以试图通过对灵璧石的阐述诱发对更多石种的思考。<br> </b><b>此说聊为陋砖,但愿除以管窥豹、瞎子摸象之弊。虽无裨于时人,诚愿表惓惓之意以就正于方家,以引璧玉。</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