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盛大的文化狂欢——春节,我们永远的文化家园(六)

太阳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杨金贵 撰文(原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最盛大的文化狂欢 </b></p><p class="ql-block">春节,那是一场最盛大的民间文化狂欢,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 </p><p class="ql-block">北方的春节民间艺术表演豪迈而热烈。舞龙舞狮气势恢宏,巨龙翻腾,雄狮跃动,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奇,为大地带来祥瑞与守护。扭秧歌的队伍欢快奔放,红绸飘舞,彩扇翻飞,如燃烧的火焰般热烈,奏响了欢乐的乐章。庙会上,古老的建筑与热闹的人群相映成趣,美食的香气弥漫,让人馋涎欲滴…… </p><p class="ql-block"> 而在南方,春节则是一幅温婉与灵动的画卷。舞龙舞狮同样精彩,但多了几份细腻与灵动。花灯巡游璀璨夺目,造型精巧的花灯宛如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大街小巷。逛花市是南方春节的一大特色,繁花似锦,香气四溢,为新年增活力……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舞龙舞狮,气势磅礴震乾坤。传说,古时人间常有灾祸,龙王不忍百姓受苦,便降下甘霖。人们为感恩龙王,便在开年以舞龙的方式表达敬意。而狮子则被视为神兽,能镇宅辟邪。龙,乃祥瑞之象征,能呼风唤雨,福泽苍生。狮,为勇猛之代表,可驱邪镇妖,守护安宁。春节期间,舞龙舞狮已成为民间一种普遍而险奇的年俗娱乐活动。 当激越的鼓点响起,舞龙的队伍就似蛟龙出海,翻腾飞舞。那金色的龙身,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龙鳞熠熠生辉,仿佛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顺意。舞狮者身姿矫健,跳跃腾挪,威风凛凛又风趣可爱。摇头,摆尾,打滾,跳跃,踩花桩,滚绣球,翻云梯,衔花蓝……出神入画的表演,让人们一会为之提心,一会儿为之悬胆,一会儿又为之鼓掌欢笑。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张着小嘴,发出阵阵惊叹。老人们则面带微笑,伸出双手给以鼓掌,表示对表演者的尊重和赞许。年轻人则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与远方的朋友分享这份喜悦。“龙衔火树千灯艳,狮踩绣球万岁春。”舞龙舞狮,舞出的是欢乐,是吉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扭秧歌是参与者最广泛的群众性娱乐活动。相传,扭秧歌起源于农民在田间劳作时的动作,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庆祝丰收的舞蹈。每年春节,组织者一声号召,街道、乡村许多男女老少就加入了扭秧歌的队伍。红绸飘舞,彩扇翻飞,如春花绽放。人们身着鲜艳的服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扭动着腰肢,迈着欢快的步伐,踏着和谐的鼓点,便成为街道或广场一道亮丽的风景。那轻盈的脚步,那摆动的双臂,仿佛蜻蜓起舞,又似花技摇曳,十分迷人。观看者常常被鼓舞,不时有人加入到这热闹的长蛇阵中,欢笑声,嘻闹声,汇成一片幸福的海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春节花鼓显得格外喜庆。鼓点声声,锣钗齐响,节奏明快,清脆悦耳,点燃着人们的激情。表演者有鼓手,通俗叫花鼓老汉。有花鼓女,即伴舞者。老汉手持鼓棰,腰挎花鼓(有的头、腿和脚腕也绑有鼓)边敲边舞,动作娴熟而富有节奏感。花鼓女身着鲜艳的服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女子们围着老汉转圈、穿梭,组成一副副变幻热闹的场景。打花鼓的传说众多,有的说是为了庆祝丰收,有的说是为了纪念英雄。无论传说如何,打花鼓都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春节民俗活动的一道文化美餐。我早年在农村时,春节打花鼓我多次担当过领调的锣手。记忆中花鼓从正月初一一直打到正月十六。初一为踩院,花鼓队差不多挨门进宅,以示驱灾送福。主人捧出花生、柿饼等物招待大家,以表热情欢迎。从初二到十六,每天晚上在村里转着打,甚至和邻村交换着打,那种热闹,那种欢乐,那种愜意,那种痛快真是一种幸福。那时闹红火没有一点报酬,也没有一个人计较,纯属一种娱乐和开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跑旱船,趣味横生乐无穷。民间传统的旱船是由当年村上新娶的媳妇们自做自撑的。进入腊月,村上的一些老艺人就把村上当年新娶的媳妇集中到一起,教她们用竹枝或高梁杆做旱船,然后糊上各色的纸,并在白纸上画入吉祥的花鸟之类。一艘艘精美的旱船,色彩斑斓,造型别致。艺人们教新媳妇们跑旱航,表演者站在旱船中,模仿划船的动作,左右摇摆,一会儿仿佛在水面上航行。一会儿又似船遇到风浪,一会儿好像船将要搁浅,一会儿犹如船绕险礁……在“老船公”的指挥下,她们的表演诙谐幽默,跌荡起伏,惹得观众阵阵欢笑。 跑旱船为新媳妇们搭建了融入集体的桥梁。引导她们学会勤劳持家,用双手编织美好的生活;教育人们要发扬合作进取精神,珍惜集体力量。遇风浪而不惧,应险滩而不惊,勇敢顽强,坚毅奋进,向着美好未来扬帆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春节锣鼓,也是一项广大青壮年普遍喜爱的活动。当新春的脚步临近,铿锵的锣鼓声便在大街小巷响起,仿佛传播着春节的消息。锣鼓家伙主要是锣、鼓、钹,有的地方还有钗。春节锣鼓一般不是正式表演,纯属人们自娱自乐,所以敲打者不穿鲜艳的服装。然而,一旦锣鼓响起,每个参与者就都来了精神,非打出个精彩花样不可。那民间鼓手多是高人,他们神情专注,双手挥舞着鼓槌,一会儿敲击着鼓面,一会儿拨打着鼓边,一会儿将鼓棰在空中翻绕,一会儿使鼓棰在手中旋转,鼓点落在鼓面上,忽儿如疾风骤雨,忽儿似珠落玉盘,直叫人看得眼花缭乱。那打锣的,拍钹的也不甘示弱,锣棰上下环绕,敲出了“龙门阵”;钹在空中擦响,拍成了“打铜花”。人们越敲越起劲,那声响如雷霆万钧,敲出万马奔腾,敲得天昏地暗,表演者激情四溢,观看者欣喜若狂,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加油的呐喊和鼓劲的掌声。在这激昂的节奏中,人们忘却了生活的烦恼,激发出奋进的豪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晋南一带,还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文艺表演叫马拉鼓车。那古老的鼓车,装饰得五彩缤纷。车身悬挂着精美的图案和激励人们的标语口号,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车的两头分别竖着两面大鼓,鼓手手持棒棰,棰落鼓响,声传数里。其他配乐者坐在车的两侧,配合鼓手击打。鼓车由一色棕红马牵拉,最多时一辆车用到81匹马。马前有鞭手开道,马旁有悍将护行,车轮飞滚如排山倒海,场面十分壮观,令人震撼。“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马拉鼓车历史悠久,据传在古代是为了庆祝胜利或丰收而形成的一种特别艺术形态。它象征着勇气、力量和团结。每当鼓车驶过,人们都会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凝聚力、震撼力,这种精神,一直传承至今,成为春节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精彩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春节庙会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在历史的转换变迁中,便成了一种有趣的春节娱乐。古老的庙会上,香烟袅袅,人群熙攘。美食飘香,各式工艺品琳琅满目。糖葫芦的酸甜,糖炒栗子的香美,烤红薯的温暖……交织成春节的独特味道。剪纸如诗,面人如画,风筝似梦,展示着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春节期间,人们在庙会中悠闲穿梭,逛游观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漫步在历史的长河中,领略岁月的沧桑与繁华,不失为一种雅趣和乐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抬阁、高跷表演亦是春节文化娱乐的一大重头戏。数米高的抬阁之上,孩童们宛如仙子下凡,身着华丽服饰,妆扮成各类戏剧角色,演绎着古老的传说。抬阁之奇,之妙,之精,之美,凝聚着工匠们的智慧与心血。走高跷者,脚踩高木,如履平地,勇敢无畏。他们扮成各种形象,神话人物,威风凛凛,气宇轩昂。抬阁与高跷,一高一低,一静一动,共同展现着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关于抬阁和走高跷也有许多传说故事。在古代人们主要用来庆祝丰收,欢庆佳节,以表达喜悦之情。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抬阁、高跷奇险艳美的艺术魅力越来越强大,人们仰望着抬阁上的孩子们,无不为他们的勇敢和美丽而喝彩;看着表演高跷的年轻人,打心眼里充满了敬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说大年是一台全民参演的民俗大戏,那么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是这部壮剧的压轴节目。元宵典型的节俗娱乐是灯会。“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绕月下月如银。”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元霄灯会的重视和向往。 关于元宵灯节的传说很多,有本土的,有外域的,有宫庭的,有民间的,难于一表。元霄灯会的兴盛从隋唐开始,历代相延。张灯时间以五日居多,正月十三布灯,十八收灯。各地风俗虽有差异,但灯彩遍张,观者如织真乃实景。灯节晚上,“东风夜放花千树”“星如雨”,到处是彩色的河流。城里的彩灯精制而华贵,雍容大气,蔚为壮观。而农村的彩灯则俭朴清秀,有鲤鱼灯、莲花灯、水果灯、谷物灯,六畜灯……寓意着“连年有余”“五谷丰登”“吉祥喜庆”……如若恰逢灯节下雪,那可才是绝好的美景,灯映雪,雪打灯,色调殊异,意趣盎然,瑞雪兆丰年,灯火旺人间。 元宵独有的灯节氛围,吸引着人们结伴闹游,通晓不绝,让上元的月亮都悄然俯视着人间的灯火。灯节之热闹演绎出猜灯谜、散灯花、跳百索、走百病等诸多节俗活动,“男妇嬉游”也成了元宵节独特的人文景观,“众里寻他千百度,猛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春节的民间文艺活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岁月沉淀的精华。它们如同一首首动人的诗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在每一个春节里,为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与感动。春节的内涵太丰富,说不尽,也道不完。春节的滋味太醇厚,品不尽,也尝不够。它埋藏着中国人的情感密码,中华文化的生命气息,中国人共同的家国情怀。它是全世界珍存下来不可多得的古老而传统的民俗。如今,中国春节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让人类共享亲情的温暖,团聚的欢乐与和平的幸福。愿春节的大树在全球播撒希望的种子,春意盎然,落英缤纷。 春节,我们永远的文化家园,人类永远的文化家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中图多为网络下载,如有不妥,请见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