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马六甲市是马六甲州(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之一)的首府,位于马来西亚半岛西边。马六甲市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始建于1403年。凭借举世闻名的马六甲海峡,这座古城有力地推动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城市</div><div> 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中马两国都有极高的传承度,这一点在马六甲市体现得最为明显。公元15世纪上半叶,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极大促进了马六甲地区的繁荣。郑和船队以礼相待、友好交往的精神也被后人称颂。<br></div><div> 我们在12月18日从吉隆坡住地酒店步行到地铁站坐地铁到长途巴士站坐长途巴士到马六甲市再坐马六甲的公交大巴到景区游玩,然后再依次原路返回到吉隆坡的酒店。深度体验了一下在异国他乡,搭乘交通工具的过程,蛮好。</div><div> 12月19日下午乘飞机离开马来西亚吉隆坡前往泰国甲米。<br></div> 荷兰红屋(荷兰总督府),始建于1650年,是荷兰殖民时期所遗留在马六甲的红色建筑物,曾先后用来作为荷兰总督及其幕僚起居的府邸、英国殖民政府行政中心和马六甲州政府行政中心。建筑充分体现了当时的荷兰风格,是远东地区最古老的荷兰遗迹。整座建筑物内设有陈列着马六甲王朝的各类文物的历史与民族博物馆(History and Ethnography Museum)和郑和文物纪念廊(Galeri Laksamana Cheng Ho)。 荷兰广场(Dutch Square):广场位于基督堂和红屋前,主要标志有维多利亚女皇喷泉和钟楼。喷泉建于1901年,而钟楼建于1886年。 圣地牙哥古城门,葡萄牙人建的一座城堡,是马六甲的象征。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以后,为了防止马六甲王朝的残余势力反攻,在圣保罗山下建成这座城堡,以保护自己的臣民和香料贸易。1641年,荷兰人占领马六甲的围城战争中,曾经重创这座城堡,荷兰人占领马六甲后,将它重新修建。后来,拿破仑战争爆发,法国攻击英国的同盟国荷兰,荷兰将海外殖民地交给英国管理。1808年,英国士兵乘机拆毁圣地雅哥城堡,由于斯坦福·莱佛士爵士(开埠新加坡的功臣)的干涉,英国人放弃了摧毁它的计划。由于干涉太晚,只剩下圣地雅哥古城门。2003年,剩余的城墙墙基被发现,并列为古迹进行保护。 独立宣言纪念馆 圣保罗教堂位于马六甲河口的升旗山,建于1521年,为葡萄牙人所建。 著名传教士圣方济各埋葬于此,教堂前竖有圣芳济各神父塑像。1670年荷兰人占领马六甲后,将教堂用作城堡,今天在外墙上仍可见到不少子弹孔。1753年,荷兰人另建了一座教堂,而圣保罗教堂则做为荷兰贵族的墓地,仍保留了一些刻有拉丁文和葡萄牙文的墓碑。在教堂内有一墓穴,是1553年圣芳济各的临时墓地。 马六甲海峡 <div>苏丹皇宫,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圣保罗山麓之下,皇宫内设有马六甲文化博物馆,展出皇宫的日常用品(它是在1986年按照《马来纪年》里对王朝第五任统治者苏丹满速沙居所的描述来复建的)。</div> 英雄广场其实是一个商业购物广场 <p class="ql-block">鸡场街</p><p class="ql-block">是一条结集古迹、文化、休闲三体合一的古老街道。这条作为甲市世界文化遗产核心的历史老街如今已发展为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走在这条街上所见的几乎全是中国元素,初到以为是到了中国的某条古街了。</p> 鸡场街原义取自于闽南语“街场街”,因由早在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著名外交使节郑和七次远洋航海,并且六次驻节马六甲时,在当地设立“官厂”,也让以鸡场街为主干的二十多条周边街巷成为当时华人迁居南洋最早的集中聚居地区。鸡场街除了依然处处可见许多结合中式南洋建筑风格的古楼林立,包括百年华人同乡会馆以及寺庙,也在每逢周五至周日,一连三天傍晚起至凌晨经营夜市,摆摊展售各种地道美食、精美艺品、闻名土产等。 在各具特色的骑楼间,总能遇到身着传统娘惹服饰的游客擎着纸伞缓缓走过;在附近曲折狭窄的街巷里,中国传统的瑞狮门环随处可见;而从三宝山、三宝井的名字就能知道,那里必然满是郑和留下的历史痕迹……最近几年,马六甲更是举办了大量具有中国元素的活动,其中,以郑和文化、峇峇娘惹文化以及赛龙舟等为主题的民俗活动最受欢迎。 慈祥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