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童心未泯(栗子)

<p class="ql-block">  当平常的日子似水般在我们指缝悄悄流走,从脚踝下静静趟过,它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二十四节气里的最后一个节令大寒,在时光的转角处撞了个满怀,此时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但在这节令的的表相之下,蘊藏着春的气息,“年”这个可爱精灵在凛冽的寒风中敏锐嗅到了甘草的醇香,它幻成一只梅花鹿蹦蹦跳跳地向这边迎面向这边飞奔了而来! </p><p class="ql-block">  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大寒”节令过后,一场以家庭为单位,其乐融融的盛大聚会的准备工作,就渐渐拉开序幕。“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在长辈们口口相传的顺口溜儿歌声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的“过年”的劳碌与快乐。</p> <h3>  说到过年,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的过年景象。那时除夕之夜热闹非凡,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家家都灯火通宵,炮声阵阵彻夜不绝。妈妈在忙着做着年夜饭,厨房里不时传来锅碗盆的碰撞传,时时飘来一阵阵香味,仔细闻一闻,有爱吃的红烧鱼、清蒸鸡、大肉饺子。情不自禁口水就流出来了,偷偷溜进厨房,夹起一个热气腾腾的大饺子,味道美极了。我们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年夜饭,看着21寸的黑白电视看里精彩的春节文艺晚会,当电视里新年的钟声敲响之时,爸爸就会递给我们姐弟俩每人一张崭新的拾元压岁钱,说着一些祝福语……<br>  除夕之夜伴随着李谷一的《难忘今宵》美妙音律过入尾声,一切世间的喧嚣复归于平静,那时的我是带着对新年的无比向往甜甜蜜蜜进入梦乡的,待到翌日大年初一,匆匆吃过早饭,便急不可待地,在父母的带领下,互相在同族之间走动了起来,“见了长辈要磕响头拜大年”这是当时不成文的规定,我当时不为别得,就为赚得长辈施舍的压岁钱,纵是额头上嗑出小红包,也乐不知疲地随着父母走东门串西户。因为那时我的唯一梦想就是,待到春过后,压岁钱赚得盆满钵满之时,可在同龄小朋友之间可炫富一回。那时春节期间各家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到处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新年新气象。大年初一之后,随后的几天就进入走亲戚阶段,去外婆家当然是首选,随后三姑四姨,老舅老姑父逐家拜访,大人小孩全家上阵亲戚之间互相走动得,忙的是乐乎,把过年的气氛烘托的异常热闹!</h3> <h3>  而后我渐渐长大成人,独身一人在异地他乡漂泊流浪,那时过年的口头禅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成为我心中最为重视的节日,这不仅仅是对时间的简单纪念,更是对亲情、对家的深深眷恋与向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的温暖如同冬日里的阳光,穿透人心。它不仅仅是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更是家人彼此间无需言语便能体会到的关爱与理解。它像一首深情的歌,唱出了游子对家的深沉眷恋之情。<br>  如今早已身人父的我,成家立业,有了相对稳定幸福美满家庭生活,却平添了“花有重开人,人无再少年”淡淡惆怅之意,往事历历在目,岁月悠悠而逝,那时印象中春节期间,天气很冷,但天空却是湛蓝色的。有时也会遇到大雪的春节,那雪下的扬扬洒洒,酣畅淋漓,节日的喜庆红与雪花的洁净白两者相得益彰,景象异常迷人。如今时过境迁,社会以惊人的速度在变化着,一些传统的东西渐行渐逝,就连这世间最美好的雪花也很少前来给这“年”年助兴,随着年龄的递增总感到这年味越来越清汤寡味。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无忧无虑,简单而快乐的时光了。</h3> <h3>  想起路遥在他的《平凡的世间》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生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胸怀大志却又虚度时光;聪明不足却又习惯拖延;学历不高却又不够努力; 不满意自己却又自我安慰,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叫醒自己更加困难的事情了”。春节将至,我脚下这片深沉的大地渐渐在严冬中复苏,进入它的觉醒期,随后自然界万物将焕发出勃勃生机,待到春临大地,东风拂面,山花烂漫之时,能够坦然笑对这坎坷的人生,不执着过去,不畏惧未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活出自己的精彩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