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篇歌颂:我的母校,我的校友会

乐在其中

<p class="ql-block">  我自1973年3月踏入舟山中学的大门,至1976年7月高中毕业,那段青春岁月始终镌刻在心。时光悠悠流转,2019年1月,我刚步入退休生活,便有幸成为舟山中学校友会的一名理事,这一身份的转变,让我与母校的联系又贴近了。</p><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我初次尝试美篇写作,用这种新颖的方式记录生活。从当年11月起,我开始投笔写母校舟山中学和舟中校友会,用文字抒发着对母校的深情、对校友会的热爱。至今,我已撰写12篇相关文章,有3.1万人浏览。这些美篇就像一扇扇窗户,向人们展示着母校的魅力和校友会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我所写的有关母校、老师和校友会的美篇标题及提要,具体内容可打开我的美篇作品集《我的母校舟山中学》。</p> <p class="ql-block">  我在那个年代的舟山中学读书,全国上下提倡“又红又专”,我们每个学期的学工、学农、学军占去了不少时间。那时的我算得上是一个上进的青年学生,每年都被评上三好生和优秀团员。</p><p class="ql-block"> 我的舟山中学老师德高学博技深,对学生关爱,促学生成才,是值得我们永远感激和敬佩的。我的舟山中学老师的教诲如影随形,影响着我们这一生。</p><p class="ql-block"> 我珍藏的这几份成绩报告单,是我青少年时期读书学习的真实记录,其样式、内容和老师的评语等也在一定程度上直观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学校现状。</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的舟山中学校园已经很大了,进入校园,校门左边有一口水井,左右两边是几幢师生宿舍,那时有“中心楼”、“五四楼”、“五六平房”、大礼堂和学校运动场等。</p> <p class="ql-block">  上左这篇文章是根据66届舟中校友陈光甫的诗歌而作。2012年3月舟山中学整体搬迁至新城,但定海昌国路老校址还在,大门口董建华先生手书的“舟山中学”四个大字依然显眼,镇鳌山下的舟山中学是我们终生难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上右这篇文章是根据76届舟中校友孙玉亮所写的《舟中赋》而作。2021年10月,母校舟山中学将迎来建校一百周年庆典,在百年校庆临近之际,重温这篇《舟中赋》,更有感触,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3日,舟山中学隆重举行百年校庆。校庆之后的这几天,我的内心总是不能平静,有些留念,也有些感慨。保存在手机中的庆典照片,会随时唤起这段在心底此起彼伏的浪花。</p><p class="ql-block"> 2019年1月,我有幸成为舟山中学校友会的一名理事,这些年,我主要是校友会办公室的值班工作和《舟中之友》会刊工作。在校友会的这些日子里,我结识了不少新的朋友,也有一些感悟或收获。</p> <p class="ql-block">  《舟中之友》,这本追忆舟中往事、反映学校新藐、展示校友风采和表达校友心声的刊物,通过句句语言段段文字,向我们展现遇见与离别的情绪,诉说岁月与时光的牵挂。</p><p class="ql-block"> 校友会值班工作虽简单平淡,但也不能随意懈怠,无论是接待联系校友,还是编辑装封《舟中之友》会刊,都要认真做好。这份责任,既是对值班工作的尊重,更是对母校的深情厚谊。</p><p class="ql-block"> 下左这篇文章是根据校友会百年纪念有关文章汇编而作,举办舟山中学校友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活动,既是对舟中校友会百年历程的回顾,更是向新的征程再出发的起步,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 作为舟山中学校友会的一名理事,荣幸与责任并肩。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与这所百年母校有着深厚的情感,更是因为我们肩负着继续为学校和校友服务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  母校,是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眷恋,那里有我青涩的美好时光,有我敬爱的老师,有我一起奋斗过的同学。每一幢大楼、每一间教室、每一条小路,都留存着我的回忆;校友会,是连接往昔与今朝的温暖纽带,是校友的家,它让分散在各地的校友们重新汇聚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经历、成就,共同为母校的发展出谋划策。美篇,如同一支妙笔,记录美好,分享感动,让我得以尽情歌颂母校与校友会,让那些美好的记忆与深厚的情谊,在美篇中熠熠生辉,历久弥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