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杨桥周家大院冬日/周慎宝

望月文学

<p class="ql-block">【望月文史】</p> <p class="ql-block">双杨桥周家大院冬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周慎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破旧的周家大院,有着北方民居典型建筑风格,一个院子住了几百口人,高高的石墙,长长的胡同,快乐的童趣,满满的回忆。此院能保存下来,是人们不忘乡愁的例证。周家大院,靠山面河,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双杨桥村。我写过一篇散记《情系五大院》就是记述了周家大院的陈年往事。大院里人多,冬闲季节里就更热闹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家大院被树木环绕着,显得格外宁静。冬日的阳光洒在古老的石墙上,给这个古老的地方增添了几分温暖。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笑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大人们则在墙根晒太阳,车门外的墙根常常站一排用棉袄裹着光腚孩子的男爷们,晒着太阳啦着村内村外的奇闻异事,老婆或孩子喊爷们回家吃饭才离开墙根。走了一位,又来一位站位,拍着袄里的小孩晒太阳。有的大人孩子在车门外广场上打行头、打尜尜子、靠房、丟沙包、打瘤巴干,有的跑到车门前的河里滑冰。</p> <p class="ql-block">大院里的老房子虽然破败,但依然保留着往日的韵味。石头堆砌而成的墙壁和屋顶上的木梁结构,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晚上,一伙一伙的孩子在大院里各家各户住宅间跑来跑去藏胡眼,有的聚在一块人压人玩砸蛋的游戏,有的拿着洋火枪和麻籽秸制的枪学着电影上的战士在土堆上攻山头。闲不住的农家手艺人,夜里在织布机前织布,女人们在炕头摇着纺车纺线。还有的在车门外挖一个如屋一样大的地窖,在里面编席编篓编帽编筐,孩子们在地窖里围观、取暖。孩子们爱听匠人边干活边讲的三国和小八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条狭窄的小巷子,两侧都是破败不堪的老房子。小路两旁堆满了落叶和其他杂物,显得十分杂乱无章。但这里却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下雪了,就跑到画家二哥家看他画画,最爱看他画得那些古装人物,有屈原和愚公移山。过年时跑着看人家写对子。有几位老哥,毛笔磨得没尖了也舍不得扔掉,用突头笔写的字也刚劲有力,是那么受看。车门外北面有个柴禾园,每年三哥在瘦瘦的门框上贴一幅至今不忘的对子: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那时家里都挂伟人画子,在家家都张贴的伟人画像两边贴一幅对子:社会主义是天堂,没有文化不能上。这幅对子是出自四大爷之手,他在黄庄大庙上过学,字写得好,但对子不对仗,字意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墙门洞内的景象,背景中的树木与房屋形成对比。孩子们在门洞里玩耍,笑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到晚上,孩子们都聚到二大爷家看挂在屋中央的转灯,灯是用秫秸和彩纸扎制的,有马和人物投影在纸上转来转去。我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乡间的扎彩》就记述了这段往事。二大爷是扎彩匠,每年都扎制转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条狭窄的小巷子两边都是石墙。孩子们在石墙间穿梭,玩着各种游戏。到年五更在外面打着灯笼跑累了就聚在家里的站炉旁打扑克。那时很少买扑克牌,好多是用洋灰袋子纸糊了自已画的。周家大院的孩子过年都端着饺子去碾棚旁去给干娘石拜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家大院的往日时光,那些快乐的童年,那些充满乡愁的日子,都充满了温暖与回忆,是人们心中永远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周慎宝,山东济南钢城人,知名作家画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西安外事学院特聘教授。系《望月文学》杂志创刊人、总编,《多爱诗歌报》总编,《文明钢城》杂志副刊执行主编,《红色钢城》主编,系长篇小说《麦子熟了的季节》作家报金奖、市委市政府文学一等奖获得者。其为望月书画院院长,“一带一路”掌肥猫杯大众最喜爱的艺术家奖获得者,其荷画选入中国邮政邮票发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