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风情:     长安,古观音禅院说禅

曹雄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二十世纪前,来西安旅游,古刹系列里并没有观音禅院。名寺如兴教寺(位于南郊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该寺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兴善寺(位于西安市兴善西街,即长安城东靖善坊内,隋唐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法门寺(在扶风法门镇,皇家寺院)草堂寺(“三论宗”祖庭,佛教三大译场之一,位于西安鄠邑区圭峰山北麓,创建于东晋,已有1600多年历史)。至于慈恩(大雁塔)、荐福(小雁塔)则有塔无寺,徒有其名而已。 1998年,隆兴尼师[光绪丙午年生,俗姓夏,民国廿七年(1938年)偕同胞妹应道行足至杭州上泗乡中村幸福寺出家,次年(1939年)在南京宝华山圆具足戒。2005年圆寂于北京]游方来到终南山北麓沣峪口罗汉洞村大唐观音禅院旧址,见殿堂破败,胜迹寥落,遂不顾年迈,四处募化,筹集善款,发心复修。 1999年,使寺院初具规模。经当地政府批准,古观音禅院恢复为正式的佛教活动场所。借助院内唐太宗李世民手植的千年银杏,古观音禅院香火日盛,成为一方名刹。 隆兴尼师圆寂后,弟子邀请太兴山摩诃慈恩寺的上超下明老和尚住锡,将观音堂改为观音禅寺。2006年,上超下明老和尚圆寂,弟子悟宣法师接任住持,注重禅修,弘扬大乘利他精神。对观音禅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重建工作,包括维修大殿,建成观音堂、大众禅堂、大善院等;并迎请观音圣像、围护古银杏树、新建寮房和绿化庭院。2009年,悟宣法师从禅宗泰斗本焕老和尚处接法,成为临济宗(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第45代传人。以禅修为根本,开展禅修体验和弘法活动,成为观音禅寺的弘法纲领。寺院香火日盛。 改革开放使经济繁荣,旅游业兴盛。为了拓展法华寺和九龙潭风景区,增加人文景观,陕西鹏豪实业有限公司在沣峪口滦镇二道桥村、鹏豪大观园修建了新的占地300亩的终南山观音禅院,拥有山门、大殿、钟鼓楼、云水寮等建筑。2022年4月25日建成并对外开放。 所以长安名刹才包括古今两座观音禅院。 观音崇拜源于印度,或以为观音是阿弥陀佛之子,或以为观音为莲花所化生,或由得道高僧转化而来。嘉平五年(三国曹魏·齐王曹芳的第二个年号,即公元253年),僧人康僧铠到达洛阳,首译《无量寿经》二卷,详细介绍了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以及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之应世救拔功德。观音信仰由此传入中土,同时期,《妙法莲华经观音普门品》等与观音相关的经典译出,提供了观音信仰的理论基础。从上层贵族到普通百姓,开始笃信观音。信众修持主要以称念名号为主,兼有诵经、念咒、礼拜、供养等方式。从隋朝到宋朝,《悲华经》、《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心经》大量译出,观音信仰在中土的理论体系达到完善,为各宗派与阶层普遍接受。观音道场普陀山逐渐成为信众礼拜中心。 观音信仰优势在于与现世人生结合更为密切,尤其是太虚法师((1889—1947年)浙江桐乡人,俗名吕金森,民国四大高僧之一,以倡导人间佛教而著称)关于“人间佛教”观念的提出,使观音菩萨首当其冲的成为现世人生之救拔者,人们对观音信仰从追求往生净土,逐步趋向于满足现世福报,将彼岸之度脱转变为了现世之救拔。所以,观音庵堂与关帝庙一样,在全国城乡遍地生根开花。 自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十年面壁于中州登封少室山岩洞,“顿悟”人生禅机以来,少林寺六代主持发扬光大了达摩的衣钵。使禅宗信仰在皇室和士林中广为传播,成为与儒教精神契合的佛教宗派,也成为中国“士”的普便信仰。其核心思想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禅宗认为语言文字会约束思想,所以不必依赖文字去传达教义,领悟佛法,应超越文字去体会禅意的精髓所在。 禅宗在佛教传统教义传授之外,另有独特的传承方式,并不依赖于常规的经教体系。 禅宗修行直指人心,让人向内去探寻、觉察自己的本心。因为人有佛性,即“我佛在心”。 禅宗强调个体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解脱。因为人能够窥见自己的本性(佛性)时,即能达到佛的境界。禅宗修行的最终目的即在此。 这八个字的核心思想不仅体现了禅宗独特的修行方法,也反映了禅宗对于佛教传统教义的创新和发展。即,强调内心的直觉体验和自我觉醒的重要性,超越了对外在文字和教义的依赖。 古观音禅寺,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和宗教背景下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坐落于观音山下,距今约有1400年历史了,为终南山千年古刹之一名不虚传。 虽是严冬季节,但长安南郊风和景明,空气清新,从神禾塬驱车一路西南行,将近终南山下时,就到了沣峪口西的罗汉洞村。一个幽静而弥漫着祥和气氛的村庄。从村口驶向观音山前的村中停车场,绕过一排广告牌,南向看到了观音山系一座似卧虎前踞于山巅的山头——凤凰山。古观音禅院就在这山北麓,背倚青山,面向长安原野。该寺地理位置绝佳,东邻律宗祖庭丰德寺、净业寺及净土祖庭香积寺,南至观音山,西望三论宗祖庭草堂寺。可如众星捧月。笳鼓声声,梵音袅袅,于沃野、于绿茵,独得佳丽山水。 禅院布局,一如观音寺常规,但有西进东出二门,以甬道通向幽静的庭院。依次是天王殿:供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禅堂:僧人修行打坐用所。西甬道以棕榈树护路。直接导引至天王殿。树影婆娑,草色青青,青砖墁地,流水溅溅。真是静心修行,修身养性之地。 没有法相门等三门的山门,东西山门更像士大夫庭院的门庭,但布局设施绝不雷同。整个禅院,与其说是修行的处所,不如说是隐于乡间的士大夫的山庄园林,不止精巧,安详 闲适、恬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大雄宝殿(三圣殿)后,靠山是一座罗城,两翼洞窟石阶通道,佛龛里是二十八宿的三彩图像。正南山壁,通道上升至平台,可以看见山腰的廊榭。东侧洞窟出口处有一眼清泉,极具灵异。走出洞窟,一架小巧的的假山,洞中清泉从其上泻下,叮叮咚咚注入水潭,顺渠道流入庭院花畦。廊庙尽头,马墙上,屹立着一座护法神,静静地盯着罗城中央圃中一座枝干遒劲,昂首晴天的银杏。虽然冬季落叶,但躯干伟岸,苍劲挺拔。这就是传说中李世民手植的银杏了。和观音禅院落成的时间恰好吻合(贞观二年)。 走过青青的水竹,冬季不凋的冬青,走向东侧的出口。门楼上挺立着尉迟恭的神像,他恰好是凌烟阁功臣之一,曾为李世民的护卫,后世的门神。 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