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东阳卢宅,这座国内唯一一座拥有九进纵深、面阔五间的古民宅,被誉为“民间故宫”。其建筑群主体的肃雍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卢宅的精髓所在。卢宅的空间序列与北京故宫紫禁城相似,展现了东方住宅的国际水平。</p> <p class="ql-block"> 南宋初年,姜太公后裔——卢氏家族迁居东阳,繁衍生息。明清时期,卢氏家族以诗书传家,科第连绵,成为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据传,卢氏家族在明清两朝共出进士8人,举人28人,涉足仕林者120余人,荐举恩封30余人,传颂着“同胞三凤”、“一跃双龙”、“祖孙父子兄弟同科甲”等佳话。因此,卢氏家族被誉为婺州望族,在此地兴建了众多规模宏大的宅第,见证了私人住宅的辉煌时期。经过300多年的陆续兴建,卢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明清住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卢宅被古建筑专家称之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东阳卢宅也有个纵轴线,进入卢宅前,有风纪世家、大方伯、旌表贞节三座牌坊迎接,然后要走过非常宽阔的甬道,才见到卢宅的真面目。</p><p class="ql-block"> 从第一进仪门开始,一条全长300多米的中轴线贯穿南北。这条中轴线上布置了9幢大小不一的建筑(即九进)。它的格局和故宫相仿,叫做“前堂后寝”,前堂是卢家的公共厅堂,供族内子孙举行祭祀、聚会、娱乐、吉庆、议事、教习等,石库门的后面则是家眷、仆人的生活起居空间,平时石门关着,外人不得入内。如此“超规格”的建筑,在中国,只有故宫和孔庙有这样的结构,能在天高皇帝远的东阳保守“机密”数百年,据说一是依靠卢氏家族南宋时期独霸一方的权势,二是森严的宗法制度,本族人不敢泄密,外姓则难以深入细究。</p> <p class="ql-block"> 卢宅分布着多条南北向纵轴线组成的住宅建筑群。房屋数千间,以肃雍堂为核心。肃雍堂轴线是主体建筑,现存自明景泰至民国初的建筑20余座,集中于肃雍堂轴线两侧。肃雍堂轴线前后九进,依次是捷报门、国光门、肃雍堂大厅、肃雍正堂、乐寿堂、世雍门楼、世雍堂、中堂、后楼。</p><p class="ql-block"> 东侧:与之平行的前有西德堂轴线(依次是享裕堂、嘉会堂、西德后堂、西德上厅四进),树德堂轴线(依次是树德前厅、中厅、后楼三进),大夫第东吟堂。后大雅堂轴线(现为善庆堂、享叙堂二进),爱日堂。</p><p class="ql-block"> 西侧:与仪门相邻的存义堂,与之平行的世进士第忠孝堂。南面临街则有东西荷亭书院,冰玉堂,占地25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卢宅是中国江南明清古建筑群。其中肃雍堂主轴前后拥有九进院落,纵深300余米,其空间序列与故宫中轴有异曲同工之处,故有“北有故宫,南有卢宅”之美誉。肃雍堂建于明代永乐年间。</p> <p class="ql-block"> 卢宅,肃雍堂内的花灯,起自明代,盛于清代,《红楼梦》中描写的各种花灯这里应有尽有。肃雍堂现存一盏大堂灯尤为华丽典雅令人叹为观止,宝盖下,中间用羊皮、料丝、羊角3盏大灯上下相接,外围垂6串24盏羊角小灯和珠篮灯。这架大堂灯高4.5米,重255斤,用了40万颗彩色玻璃珠穿就,已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p> <p class="ql-block"> 卢宅和别的江南建筑不同之处,在于它既有北方的大气布局,又有南方的精雕细刻。厅堂宅第广泛采用东阳的木雕装饰,无论是建筑构件,如斗、梁、枋、拱、檀、雀替、门、窗,还是室内的家具,都巧构细接,体现出东阳木雕的最高水准。</p> <p class="ql-block"> 东阳木雕起源于唐贞观元年,据说到清代中期,仅在北京紫禁城从事雕刻的东阳木工艺人就有400多名。卢宅从南宋初年开始兴建,直到20世纪30年代建成,前后历时8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卢宅建筑不论斗、栱、梁、枋、檩,凡可雕刻和彩绘的地方,都刻上了花纹和线脚或绘上各种图案,极尽东阳木雕和彩绘的技能。肃雍堂厅堂宅第,严谨规整,左右对称,是古建筑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屋深九进,堂宽五间,在封建时代是皇宫和个别宗庙才允许使用的建筑规格。同时,彩绘龙凤,也是皇帝专用。但在富甲一方、曾出过8位进士、29个举人的东阳卢氏家族,却没有这样的禁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