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过的是乡情亲情

笑看人生

<p class="ql-block">岁月不语,时光含香,又到岁末年尾时。妹妹前几天就打电话,让我一家人腊月二十三日回家,姊妹几家团聚团聚,一起过小年。接了电话后,虽然人在武汉,但思绪早就回到了红安,在一起并不是为了吃什么山珍海味,只是相互了解各自的近况,喜庆的事共同分享,困难的事共同分担,相聚的是久违的亲情。姊妹几家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起码也是小康的日子。多年以来,都是妹妹一家做东,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我在武汉已定居了十几年,但每次听到乡音就显得格外的亲切。现在市场上各种物资都丰富,应有尽有,但想起家乡的土特产,吃起来口味硬是不一样。</p><p class="ql-block">我在家里排行老大,平时弟弟妹妹他们到武汉,总是带着红安的黑猪肉、千张、红薯、花生、萝卜、绿豆粑以及各种新鲜的蔬菜。因各地气候、土壤的差别,味道上有一些的差别,但更多的是这些食品,有一种别样的乡情亲情在里面,“人在他乡,灵魂在故乡”的因素,占了很大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前年,父亲九十高龄离世后,家里的一栋房子就空置着,弟弟妹妹他们都有房屋,所以就没有回老屋居住。我家老屋院子里有一块小菜园,弟弟和弟媳每天都回家看一看,浇浇水。他们也不是为了种多少的蔬菜,因为老房子的存在有四十多年,我们全家在这栋房子里留下了太多的欢声笑语,以及生活的不易带来的窘迫。父母在世时,姊妹几家十几人,年年都是和他们相聚在一起过年,父母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父母在,家就在,他们就是家的根、家的灵魂,一家人其乐融融,充满了人间的温馨和亲情,其间,也有父母的关心和嘱托,他们的教诲,影响着我们姊妹一生的言行举止。虽然父母己离世,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还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慈祥、那么的清晰。</p> <p class="ql-block">那栋老屋是两层楼的房子,房子前面挂着两个红色灯笼,门上贴着福字。每次回到老屋,看到那两个红色灯笼和门上的福字,就仿佛看到了家的温暖。灯笼和福字像是在诉说着家的故事,它们见证了家人的欢笑与泪水。即使父母已经离去,但这个家的温暖依旧在,因为有弟弟妹妹的守护。这里承载着太多回忆,每次回来,我都会在门口站一会儿,回味那些美好的时光。那两个红色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欢迎游子归来,门上的福字也似乎在诉说着家人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种满了绿色植物,这小菜园是老屋的一部分,也是家人情感的寄托。弟弟和弟媳每天都会来看看这些植物,浇水施肥,忙得不乐乎。这些绿色植物不仅是食物的来源,更是家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每一棵植物都像是家人,它们在这里共同生长,共同经历风雨。在这个小院子里,似乎能感受到家人的气息,那些一起劳作的日子,那些一起欢笑的时刻。即使现在大家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但这个小院子依然是家人情感的归宿,它承载着浓浓的乡情亲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