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二零二五年一月二十三号》</p> <p class="ql-block">红尾鸫是雀形目鸫科鸫属鸟类,2</p><p class="ql-block">又名红尾斑鸫、斑鸫。3</p><p class="ql-block">雄鸟整个上体自额至尾上覆羽为灰褐色,头顶至后颈及耳羽具黑色羽干纹,眉纹淡棕色,眼先黑色;有些个体腰和尾上覆羽具有栗红色斑;翼黑褐色,大覆羽外翈白色;中央尾羽黑褐色,基部泛棕红色,外侧尾羽外翈多为棕红色;下体颏、喉棕白色,两侧缀有黑褐色斑点;胸、胁、尾下覆羽和腋羽等均为棕栗色且缀有白色羽缘,腹部中央白色;虹膜褐色,喙黑褐色,下喙基部黄色,脚淡褐色。雌鸟似雄鸟,但体色略为暗淡,喉和上胸黑斑更显著。</p> <p class="ql-block">红尾鸫是一种旅鸟,种群数量丰富。</p><p class="ql-block">被中国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体长23-25厘米,体重63-81克的红褐色鸫;其脸、胸、腰红棕色,两胁和臀部具红棕色点斑,眼上可见白色或红棕色眉纹。起飞时,尾羽展开呈红棕色。</p> <p class="ql-block">红尾鸫的体背颜色以棕褐为主;下体白色,在胸部有红棕色斑纹围成一圈;眼上有清晰的白色眉纹。起飞时,尾羽展开时棕红色。</p> <p class="ql-block">红尾鸫通常在森林、灌丛、草原环境活动,以昆虫为主食,包括蝗虫、金针虫、地老虎、玉米螟幼虫等农林害虫,也进食部分浆果。</p> <p class="ql-block">它在苏联西伯利亚东部等地繁殖,春秋季节迁徙时几乎遍布于我国各地,并在吉林省以南至长江流域的广大华北地区越冬。通常在越冬的鸟群中有的个体颜色更显黑褐,有的个体颜色略呈棕褐,是红尾鸫中的两个亚种,其中发黑褐色的又叫乌斑鸫。</p> <p class="ql-block">红尾鸫的巢置于不太高的树杈上,主要以嫩枝编成碗状巢,混有草茎及苔藓等物,在巢壁中常用大量泥土来加固。每窝产4-5枚卵,卵淡蓝色、杂以红褐色细斑,平均大小为27.8×20.6毫米。</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欣赏点赞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