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的“浚”字,读音有点特别。“浚”是个多音字,《新华字典》中,“浚”有两个义项,一读jun,四声,意为“疏通,挖深:浚井,浚河。”;一读xun,四声,意为“浚县,在河南省。”第一个读音常见,第二个读音不常见,只有做地名时才读,而这个地名只有“浚县”的“浚”。因此,对于一个不熟悉浚县的人来说,把“浚(xun)县”读为“浚(jun)县”就很常见。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浚县”,为何以“浚”为名呢?</p> <p class="ql-block"> “浚县”以“浚”为名,须从浚县的历史谈起。“浚县”远在周代,属于卫国,为卫风故地。在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时代,卫国就有“浚”这个地方。《诗经》中至少四次提到“浚”地。</p><p class="ql-block"> 在《诗经·邶风》的《凯风》中有句云:“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周振甫《诗经译注》注曰:“浚,卫国地名。”</p><p class="ql-block"> 在《诗经·鄘风》的《干旄》中,“浚”出现三次,皆为地名。</p><p class="ql-block">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孑孑干旟,在浚之都。……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周氏把“浚之郊”解释为“浚邑的郊区”,把“浚之都”解释为“浚邑的都市里”,把“浚之城”解释为“浚邑的城区”。</p><p class="ql-block"> 可知,在《诗经》时代,现在的浚县地面上有“浚邑”,“浚邑”即“浚县”的前身,是“浚县”的得名之源。为什么两千五百年前,以“浚”为邑名呢?</p> <p class="ql-block"> 中国地名,多与山河相关,如山东、山西,皆与山相关,河南、河北皆与河相关,“浚邑”之“浚”偏旁为三点水,莫非“浚”与河有关,但今无“浚河”或“浚水”。今天没有,不等于过去没有。</p><p class="ql-block"> 东汉学者圈称在其著作《陈留风俗传》中,谈东汉陈留郡地理,有对地名渊源的解释,其谈到浚仪县时说:“县北有浚水,像而仪之,故曰浚仪。”可见,历史上曾经有浚水。</p><p class="ql-block"> 但这个浚水,是否为春秋时“浚邑”得名的来源之水,没有确凿证据,毕竟,东汉距离《诗经》时代已有五六百年了。</p> <p class="ql-block"> 河道沟渠,存没转瞬之间,今天,我们仅仅借助文字材料,考查两千五百年前是否有一条浚水,成为“浚邑”的“浚”得名源头,证据不足,但“浚邑”得名,与水有关,却是符合逻辑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