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小年夜

陈贵郴

<p class="ql-block">  小年夜,是中国传统节日,据我所知;小年夜最早始于东汉,主要民俗有扫尘、祭灶等。在我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小年夜分为北方小年夜和南方小年夜呢?这里面有个故事,朱元璋生于元朝天历年间,从小家里很苦,有一年快过年时,他已身无分文,想在肉铺里賖几斤肉过年,老板不肯,他说那賖一个猪头吧(古代猪头很便宜),老板也不赊。朱元璋心酸又无奈,便信手在路边墙上写了一首打游诗:“别人有年我无年,赊个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当皇帝,老子要过两个年”,想不到朱元璋最后还真当上了皇帝。这一年腊月,他想起曾经写在墙上的打游诗,为了自己的金口玉言,他登基时颁旨,从当年起要过两个年,一个小年,一个大年。当时已是腊月二十二了,就定在明天腊月二十三是小年。由于交通不便,圣旨传到南方迟了一天。所以就有了北方人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父亲讲过这个故事,他还说在旧社会,小年夜被称作长工日,地主或资本家会在这天请长工和工人们吃顿饭,结算当年和当月的工钱,让长工和工人们领了钱后回家过年,这天是千家万户最高兴的日子,拿到钱的女主人们,会赶紧到集市准备年货,买布做新衣,买猪羊牛肉、泡糯米、做花糕,临近年关,家家炊烟袅袅,扣肉、炸鱼、肉丸等各类蒸菜香气弥漫,小时候的年味,我记的得深,那时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货,小伙伴们三五成群,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  文革中,父母亲被造反派害死,三个哥姐流落各地下农村插队,我们跟着大哥在集体食堂吃饭,小年夜就少了很多年味和趣味,每当人们千家万户团聚,兴高采烈时,我和妹妹却在晚上偷偷的流泪,思念着父母、思念着在浙江和湖南插队的三个哥姐。</p> <p class="ql-block">  1969年的小年夜我记得很深,那时唐本英阿姨给我们送来了一包油炸的花根、猫耳朵,还送了一包没见过的纸包糖,我和妹妹欣喜若狂,三个哥姐也从外地回来与我们相聚,晚上小年夜饭后,哥哥姐姐们轮流表演节目,那温馨的场景、和谐的音符、关爱的话语和流淌的歌声,永远刻在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斗转星移。参加工作后,我分别在军人、核工、教师的岗位工作过多年,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好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年夜的氛围也逐渐浓郁,但每当过小年夜端饭碗时,我都会另加一双杯子,祭奠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世上,让我们享受这美好的生活,也祭奠一下他们当年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所做出的特殊贡献。</p> <p class="ql-block">  如今,儿时的年味渐行渐远。但每逢小年夜节,那些童年记忆和参加工作至退休生活的画面,便如潮水般的涌来,如同一串串璀璨的珍珠,串联起童年的欢笑与泪水,串联起对家人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夜深人静时,我总会静静回味那些美好瞬间,让它们成为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慰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