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故事161盗户

王在门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聊斋志异》中的《盗户》是一个讽刺社会现象的故事,以下是该故事梗概的详细阐述:</p><p class="ql-block">故事背景</p><p class="ql-block">在清朝顺治年间,山东滕县、峄县一带的社会治安状况极差,十个百姓中就有七个是盗贼。这些盗贼横行乡里,官府因为力量有限,对此束手无策,甚至不敢轻易去抓捕他们。后来,这些盗贼接受了官府的招安,归顺了朝廷。为了以示区别,县官把他们另立户册,称之为“盗户”。</p><p class="ql-block">故事发展</p><p class="ql-block">由于官府对这些盗户心存畏惧,生怕他们降而复叛,因此在处理盗户与良民之间的争执时,官府总是千方百计地袒护盗户。这种偏袒的行为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风气,只要盗户与良民发生纠纷,不管谁是谁非,官府总是站在盗户一边。</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偏袒盗户的现象引发了社会的不满。一些不良之徒开始利用这个机会,在打官司时冒充盗户,以期望得到官府的偏袒。而另一方则极力揭发对方是假的盗户,于是双方在法庭上往往不先去争论是非曲直,而是苦苦争辩谁是真盗假盗。这种情况使得官府在处理案件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阅户籍,核实盗户的身份。</p><p class="ql-block">故事高潮</p><p class="ql-block">在滕县,有一位县令的官署里经常有狐狸作祟。县令的女儿不幸被狐狸迷住了,县令为了驱狐,特地请了法师来施展法术。法师用符咒捉住了狐狸,把它放进了一个瓶子里,准备用火烧死它。然而,在即将行刑的时刻,狐狸却在瓶子里大声喊叫:“我是盗户!”听到狐狸的喊声,在场的人都忍不住暗自窃笑。这一事件更是将盗户现象推向了高潮,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p><p class="ql-block">故事结尾</p><p class="ql-block">故事以异史氏的评论作为结尾。异史氏感叹说:“如今有明火执仗打劫之人,官员不把他当作盗贼,却把他当作有奸情的人;有跳墙奸淫的,自己往往不承认奸淫而自认是盗贼。这是世道的又一变化啊。假若今日官署中有狐狸,也必然大声呼叫‘我是盗贼’,这一点儿是无疑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荒诞和不公,以及对盗户现象的讽刺和批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盗户》这个故事通过讲述盗户现象的产生、发展和高潮,以及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态度和反应,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治安状况、官府的腐败无能以及人们的无奈和讽刺。同时,也通过异史氏的评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