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献瑞迎新春 英歌飛舞庆小年

延伸

<p class="ql-block">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一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2025年春节是中国申遗成功的第一个春节。农历甲辰年腊月廿四(公历元月23日),习俗是南方的小年,恰逢旅游到广东潮汕地区汕头,自由行小队专门找到了潮阳龙井行祠庙,观看了庆小年文艺活动总排练。活动项目有圣驾朝天、潮阳笛套(锣鼓民乐演奏)、醒狮舞龙(龙狮表演)、英歌舞、燃放烟花爆竹等民俗文化全景呈现。现场人头攒动喜庆祥和的氛围,让我们在异乡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小年。</p> <p class="ql-block">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两种表演形式,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舞龙,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力量和尊贵。舞龙活动通常出现在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和庆典中,寓意着驱邪避灾、迎祥纳福。龙的形象威武雄壮,舞动起来气势磅礴,能够营造出热烈喜庆的氛围。此外,舞龙还象征着团结和力量,因为舞龙需要多人协作,共同完成各种动作和表演。</p> <p class="ql-block">舞狮,狮子在中国文化中同样具有吉祥、勇敢的象征意义。舞狮活动也常出现在各种节日和庆典中,寓意着驱邪避害、祈求平安。舞狮分为南狮和北狮两种,南狮注重技巧性和观赏性,北狮则更注重力量和气势。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舞狮,都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祥和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舞龙舞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娱乐和观赏价值,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们通过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寓意象征,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现场让人感受最深的是英歌舞表演,演员们阳刚粗犷豪放的动作‌,通过人物造型、服饰道具、形体动态和音响节奏等艺术处理来渲染战斗情景和热烈气氛,使我们为之震撼。除了部分成年人演员化妆着盛装外,大部分青少年演员身着精武运动套装,大都是十几岁孩童、在校的中、小学生,他们神情专注,精神抖擞,动作气壮山河,让人觉得承载传统文化,后继大有人在。</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广东省揭阳市申报的英歌(普宁英歌)、遗产类别传统舞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遗产编号:Ⅲ-8。</p> <p class="ql-block">英歌舞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融合了戏剧、舞蹈和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阳刚粗犷之美。它在潮汕地区广泛流传,尤其在潮阳、普宁等地盛行。英歌舞一般在春节和元宵期间表演,表现梁山泊好汉攻打大名府的故事,通过人物造型、服饰道具、形体动态和音响节奏等艺术处理来渲染战斗情景和热烈气氛。</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叫英歌舞?这一独具魅力、源远流长的民间舞蹈形式,其名字背后深藏着极为丰富且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文化遗产并且内涵颇为丰富。</p><p class="ql-block">英歌舞中的“英”字,其蕴含的意义深远而庄重,代表着英勇无畏、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它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磅礴豪迈、刚劲威猛的强大气势,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勇敢与正义的永恒价值。英歌舞中的“歌”字,用来颂扬先人或英雄的功德,有褒扬的意思。当舞者们在舞台上尽情舞动时,那矫健有力、虎虎生风的动作,就像是在娓娓道来一段段英雄的传奇故事。每一个转身,每一次跳跃,都仿佛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荣耀,让人不禁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英歌舞的动作刚劲有力、气势如虹,节奏明快且富有韵律。舞者们手持短棍,相互配合,动作整齐划一,配合着独特巧妙的步伐和变化多端的阵型,营造出一种令人震撼、热血沸腾的艺术效果。其舞蹈风格充满阳刚之美,每一个动作都彰显出力量与激情,让人感受到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无论是舞者们坚毅的眼神,还是那充满爆发力的肢体语言,都在向观众传递着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p> <p class="ql-block">链接:</p><p class="ql-block">英歌舞的起源和来历。英歌舞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1.及时雨说:这种说法源于《陶庵梦忆》中对求雨场面的描述,认为英歌舞可能与《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好汉有关,尤其是宋江的“及时雨”绰号。</p><p class="ql-block">2.秧歌说:英歌舞被认为是源自山东的大鼓子秧歌和柳林秧歌,随着移民南迁传入潮汕地区,并与当地文化融合。</p><p class="ql-block">3.傩舞说 :英歌舞被认为是古代驱邪逐疫的傩舞进化而来,具有浓厚的宗教和艺术特征。</p><p class="ql-block">4.祭孔仪式说:英歌舞可能与古代祭孔仪式有关,舞者的动作和节奏与祭孔舞队相似。</p><p class="ql-block">5.戏曲说:英歌舞与戏剧关系密切,尤其是《梁山泊攻打大名府》等剧目对英歌舞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p><p class="ql-block">6.练武习艺说:英歌舞起源于农民为反抗欺压而练武习艺,舞蹈中融合了武术元素。</p><p class="ql-block">7.游神赛会演变说:英歌舞可能在游神赛会等传统活动中演变而来,符合群众祈福迎祥、扶正除邪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英歌舞是一种融合戏剧、武术的民间舞蹈,具有四百年历史,被称为“中华战舞”。舞蹈动作整齐划一,脸涂油彩,场面震撼,传递着正义战胜邪恶的正能量。英歌舞在人数、角色扮演等方面有讲究,其中舞蛇开路,各个人物脸谱按照形象和性格特点来画。英歌舞不仅是舞蹈,更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年轻一代会传承并发扬这种独特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潮阳笛套,是笛套音乐与正字打击乐溶化的大型管弦乐合奏的组合形式,其主奏乐器为笛、管、笙箫、大鼓、斗锣、大钹等,乐曲气魄豪迈,宏伟高昂,具有“古朴、庄重、典雅、幽逸、清丽、悠扬”的特点。近百位少男靓女的演奏,使欢乐氛围典雅浪漫而唯美壮观。</p> <p class="ql-block">桐桐小朋友与英歌舞表演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桐桐小朋友的作文《寻觅英歌舞》,转载如下:</p> <p class="ql-block">《寻觅英歌舞》</p><p class="ql-block">我来潮汕已经快一周了,早就听妈妈说英歌舞是这里的传统特色,于是我去了热闹非凡的潮州牌坊街,去了历史悠久的揭阳城隍庙,还去了空气清新的南澳岛,但是都没有找到英歌舞的踪迹.今天是小年,我们直奔汕头市潮阳区城南公园,去寻觅英歌舞.</p><p class="ql-block">英歌舞起源于古代潮汕地区.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取材于《水浒传》,梁山好汉的故事.融合了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武术等多种形式.人们通过英歌舞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精神.</p><p class="ql-block">一下车,我就听见不远处的公园里锣鼓喧天,我寻声走去,看见一只民乐队正在表演曲目,里面大多是中小学生,前五排是吹笛子的,后面是一些敲锣打鼓的,居然有和我一样大的小学生!这时,"嘭!嘭!"外面的烟花在空中欣然怒放,在烟花的衬托下,一群脸涂油彩,画着脸谱,身着艳丽服装的英歌舞表演者们,他们的队列异常整齐,气势如虹,动作刚劲有力,双手各拿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发出"啪啪"的声音,有时木棒又在手中360度旋转.还"哇呀呀"地叫着,一会儿围成圈,一会儿面对面跳着,不断变换着队形,有时还来一个双飞燕,后空翻好几圈,看的我连声赞叹.再配上锣鼓伴奏,节奏感强烈,观众们在一旁喝彩,拍手,年味十足.有的旅客拿无人机在空中摄影,好不热闹.第一次看英歌舞真是太震撼了.后来跟演员们交流,才知道原来他们早上6点就开始训练了,一直跳到晚上,真是辛苦.</p><p class="ql-block">晚上,我躺在床上,梦见我也穿上华丽的服装,和大家挥舞着木棒跳着英歌舞,跳得热血沸腾,这次的英歌舞真让人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感谢潮汕地区的好客,我们不仅品尝了世界美食之都的味道,更感受到潮汕地区文化积淀的深厚与魅力,领略了南澳岛自然风光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让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注:美篇中的图片系现场拍摄,也下载了网络视频上的部分图片及文字内容,谨向原创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