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的共产党员开国大将张云逸

张永顺

<p class="ql-block"><b>  2025年1月12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参观开国大将张云逸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张云逸纪念馆简介</b></p><p class="ql-block"><b>张云逸纪念馆座落于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文建路51号,占地总面积7920平方米。筹建于1991年4月15日;1992年8月10日,张云逸大将诞辰100周年落成剪彩,对外开放。</b></p><p class="ql-block"><b>张云逸纪念馆门前花团锦簇,绿树掩映,环境幽美。纪念馆正门,镌刻着由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张云逸纪念馆"六个金色大字。从正门进入50米处,矗立着5米高的将军全身铜像,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张云逸将军的戎马英姿。铜像基座"张云逸大将"五个刚劲大字为彭真委员长手迹……</b></p><p class="ql-block"><b>越过小桥,便是一幢两层琉璃瓦装饰的小楼,这就是"张云逸大将生平陈列室"。陈列室名称是开国上将叶飞的手迹。</b></p><p class="ql-block"><b>张云逸大将生平陈列室陈列着张云逸大将所经历的百色起义、抗日战争、南征北战、转战华东、主政广西等内容的五百多件书稿、相片和实物,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这位叱咤风云、纵马横刀开国大将光辉战斗的一生。</b></p> <p class="ql-block"><b>缅怀革命先辈 传承红色基因</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开国大将张云逸的评价:“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5年授衔时,张云逸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为此毛主席还特批,要张云逸享受元帅待遇,对于这个情况,其他大将不仅没有任何异议,而且还十分的赞成,特别是大将排名第一的粟裕。</b>(搜狐网2024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为有牺牲多壮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敢叫日月换新天!</b></p><p class="ql-block"><b>纪念馆前言写的好,介绍了开国大将张云逸的卓越功勋……</b></p><p class="ql-block"><b>前言</b></p><p class="ql-block"><b>张云逸是海南人民的儿子,1892年出生在广东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头苑镇上僚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少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无力再继续升学,经介绍去广州投奔同乡同盟会会员赵士槐将军。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到推翻清王朝的斗争之中,先后参加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斗争。</b></p><p class="ql-block"><b>1926年张云逸参加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同年11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与邓小平同志一起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军长。土地革命战争中,任中革军委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纵队先遣队司令并协助朱德、刘伯承指挥作战。抗日战争时期,于1937年12月参与组建新四军,曾任新四军参谋长、副军长、代理军长等职,坚持敌后抗战,开辟和巩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等职,领导地方武装及全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华东地区的解放及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建国后,主政广西,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为恢复广西社会稳定、剿灭土匪和经济建设做出很大成绩。张云逸于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是中央军委确定的我军36位军事</b>家之一。</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云逸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功绩。</b></p> <p class="ql-block"><b>  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张云逸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险成为"第七十三烈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立志救中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献身为人民</b></p><p class="ql-block"><b>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张云逸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险成为"第七十三烈士"。辛亥革命后,投身到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后参加国民革命军。1926年随军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参谋处长和25师参谋长等职,为北伐主力第四军获得"铁军"荣誉作出贡献。同年11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志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党的秘密工作,掩护共产党员将25师二千余人带往南昌参加八一起义。1927年12月11日张云逸参加广州起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革命低潮意志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昌和广州起义红旗飘!</b></p><p class="ql-block"><b>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党的秘密工作,掩护共产党员将25师二千余人带往南昌参加八一起义。1927年12月11日张云逸参加广州起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百色举红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万里长征路</b></p><p class="ql-block"><b>1929年,张云逸接受党的任务,赴广西开展兵运工作,并掌握了两支部队。同年12月11日,张云逸与邓小平一起领导百色起义,并建立红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张云逸任军长。后率领红七军转战桂、黔、粤、湘、赣五省,跋涉数千公里,到达江西苏区与朱德、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胜利会师。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张云逸任军委纵队先遣队司令,在战略转移的征程中,发挥协助指挥和参谋的作用,最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b></p> <p class="ql-block"><b>1929年10月20日,张云逸率2000余人,从陆路掩护邓小平押运船队向百色进发,俩人在恩隆县(今田东县)平马镇二芽码头第一次会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1年11 ,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执行委员会。张云逸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布告(第一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云逸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住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红军不怕远征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万水千山只等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云逸带领先遣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渡过乌江立大功!</b></p><p class="ql-block"><b> 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瓮安县猴场开会,重申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北上川黔建立新苏区。决定北渡乌江,占领遵义。乌江是贵州最大的河流,江面宽约250米,水深流急,两岸悬崖峭壁,难以攀登,素有"乌江天险"之称。红军能否突破乌江,摆脱薛岳8个师的追击,成为创建川黔边苏区计划成败的关键。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命令军委先遣队司令员张云逸:"率工兵两连并架桥材料,协同红一军团架桥。红一军团二师、军委工兵营等部队在江界河架桥,受张云逸指挥。"在张云逸的领导下,二师四团在工兵营的帮助下,绑扎了60多个竹筏。工兵营官兵群策群力,不分昼夜地投入紧张的架桥工作,用竹筏和门板架成了横跨乌江的浮桥。总参谋长刘伯承赞扬工兵营同志不怕辛苦、不怕牺牲,为部队渡江立了大功。毛泽东走在浮桥上,称赞说:"真了不起,我们的工兵就地取材,用竹排架起了这样的桥,世界上都没有。"张云逸圆满地完成了中央军委交给他的任务。多年后,张云逸回忆说:"什么是大事?部队过乌江时,毛泽东指示去架桥,架桥便是大事。"红一军团主力、红九军团、红三军团都顺利地渡过了乌江。薛岳的8个师被甩在了乌江以南。</b></p> <p class="ql-block"><b>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的关键一仗。1934年11月,张云逸被派到红八军团协助军团长周昆指挥部队。11月25日中革军委下达抢渡湘江命令,第八、第九军团执行后卫任务。30日,张云逸随红八军团与前来堵截的白崇禧桂系部队发生激战。张云逸协助周昆指挥红八军团主力奋力突围,最后在红五军团掩护下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后,红八军团仅剩1000多人,整个中央红军也由出发时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b></p> <p class="ql-block"><b>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给红七军的锦旗。</b></p><p class="ql-block"><b>1931年2月7日,张云逸率红七军在坪石渡过乐昌河。图为乐昌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示意图</b></p> <p class="ql-block"><b>张云逸在抗战时期佩戴二等红星奖章的照片</b></p><p class="ql-block"><b>1933年8月1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于"八一"建军节颁发红星奖章,表彰有特殊功勋的红军指战员。</b></p><p class="ql-block"><b>被授予一等红星奖章的是: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10人。</b></p><p class="ql-block"><b>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的是:陈毅、张云逸等41人。被授予三等红星奖章的是:王震、李天佑等40多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革命意志坚如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危难之际显身手。</b></p><p class="ql-block"><b>(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领导人:</b></p><p class="ql-block"><b>陈毅、刘少奇、张云逸、赖传珠、邓子恢</b></p><p class="ql-block"><b>重新组建的新四军军部领导人:代理军长陈毅、政治委员刘少奇、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政治部主任邓子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华南统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18px;">抗战时期,张云逸受党中央派遣,到华南地区领导统一战线工作,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政策,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日。在桂、粤、闽等地设立八路军和新四军办事处。同时,张云逸参加了新四军的组建工作,任军参谋长,后兼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1941年皖南事变后,党中央重建新四军军部,张云逸为副军长兼二师师长。在陈毅、张云逸等领导下,新四军奋勇抗敌,保卫和巩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37年4月25日,张云逸与周恩来等人离开延安南下,在甘泉县劳山突置武装土匪袭击,后突围脱验。图为劳山道险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劳山脱险后,周恩来、张云逸、孔石泉在西安办事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18px;">解放战争时期,张云逸主要负责后方军事工作,全面贯彻人民战争的指导思想,参与部署和指挥华东地区的自卫战争。尤其是在淮海战役中,组织了数百万人的支前大军,为前方作战的华东野战军提供了物资保障和充足的兵员。正是张云逸所领导的后方支前工作,为保障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淮海战役中,华东地区民工为前线部队运粮食。淮海战役中,华东地区妇女在抬担架、运送伤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47年,张云逸(前右)、陈毅(后排中)、张鼎丞(前左)、在鲁南战役中缴获的国民党坦克前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淮海战役中,华东地区民工在河上架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主政广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18px;">1949年张云逸率领一批干部南下赴广西工作。1949年9月,张云逸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主政广西,开展剿匪、征粮、援越、恢复生产和交通及整顿社会秩序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基本上稳定了广西社会环境。自1956年不再担任具体的领导职务后,张云逸以人大代表身份下基层视察,关心国家建设。他常说:"我就是一个海南农民的儿子",1961年回到了家乡海南岛,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十分高兴,并盼望海南人民早日富裕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51年11月,刘少奇在上海看望疗养中的张云逸。</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64年张云逸在广州和邓小平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云逸用行动践行信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将大爱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授衔典礼。(张云逸为三排左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毛主席对张云逸作出了高度评价:张云逸同志在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情形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南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功勋卓著,受之无愧!</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18px;">1955年9月27日,张云逸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晚年的张云逸。他经常说:"我就是一个海南农民的儿子,知道海南人民的酸甜苦辣,盼望海南人民早日富裕起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保护火种心系琼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云逸始终关注海南革命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27年11月,根据中共南方局的《经营琼崖计划》,已经是共产党员的张云逸返回海南岛筹划发展工农武装。虽然这次革命行动失败了,但经过张云逸和其他革命先辈的努力,琼崖革命从此风起云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37年,在华南地区从事统战工作的张云逸和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通过多种途径找到从狱中释放的琼崖同志,了解到"琼崖原有红军已损失,已没有部队组织,还有百余支枪分散在各地的同志手中。琼崖党组织自大革命失败后受到严重摧残,还继续保持到现在,有特委组织,共产党员200余人"他协助琼崖特委与党中央接上关系。党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对琼崖的革命斗争给予了极大关怀和帮助,多次派人送电台等通信工具,还选派参加过长征的庄田等军事干部到海南岛加强对革命斗争的领导。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成为抗击日军和解放海南岛的一支重要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张云逸都心系这片故土。解放后,他曾为海南农垦事业出谋划策,鼓励农垦部门要大力发展橡胶事业,开展多种经营。他还致信文昌县委领导,表示愿意捐献自己早年购买的房产给母校长发小学,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1961年,张云逸回到家乡海南岛,看到家乡发展变化十分高兴,并盼望海南人民早日富裕起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关心故乡的教育资助母校长发小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云逸特别关心家乡的教育。出生于穷苦家庭的他,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见不得有孩子因为家境贫困上不起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王婷在《张云逸在南昌起义中的无声壮举》一文中写道:1926年初,广东国民政府基本统一了广东之后,父亲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参谋处长的身份随师长张发奎进驻海南岛。父亲14岁离开海南文昌,34岁当了军官,荣归故里。他资助了母校长发小学,让村中儿童全部免费入学。他兴办妇女识字班,受到家乡父老乡亲的称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张云逸不仅资助长发小学,还长期为该校的发展提供帮助、提出建议。他提出采用"二部制"教学法和在村中小学增加初中班以减少学生赴县城读书的负担等具体的举措,鼓励家乡培育有文化的新式农民。不仅如此,张云逸还多次给学校寄有关教育教学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实用书籍,每次都寄出60多册,并随信嘱咐"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只能采取合我们用的部分,不合的经验则不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还有一件"小事"王婷至今想起仍十分感动。有一年,张云逸收到长发小学校长来信,信中说,该校经费困难、运营举步维艰,希望张云逸牵线搭桥,让广大华侨出资助学。</b><b style="font-size:20px;">收到此信后,张云逸当即回信表示:"向华侨募捐不妥,你们可把我1919年在文昌县买的房子卖掉,用以补贴学校。"</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国家领导人和将军们为开国大将张云逸纪念馆题词:张劲夫写道:学习张云逸同志的高尚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做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开国上将杨得志题写:功勋卓著 雄风犹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开国上将杨成武题写:一身正气 风范永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开国大将张云逸纪念馆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海南省党史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海南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向模范的共产党员张云逸大将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向模范的共产党员张云逸大将致敬!</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张永顺:北京摄影文化协会副会长、北京公益摄影协会专家委员、红镜头老党员先锋队队长、红镜头摄影团团长。出版文学和摄影书籍15部,荣获省市级以上奖项30多次,摄影作品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展出。荣获北京摄影文化协会“热心工作奖”“贡献奖”“协会优秀骨干奖”、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22年京津冀银发榜样摄影助农达人、2023年红镜头老党员先锋队荣获“北京市品牌队伍"、2024年荣获“美篇精选创作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