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梁 山 话 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50033322</p> <p class="ql-block"> 美篇“跟着书本去旅行”圈,创办三年来,成为广大“游学者”的一片广阔园地,现在已有2万之众参与进来。众多美友通过 <b>“以书本为线索,游览名胜古迹,祖国大好河山和革命红色圣地”,</b>从游览中去<b>“触摸历史,感知文化” 。</b>游学结合,学中感悟,以清新笔墨,酣畅语言记录下来,形成了一篇篇游学佳作,在游学圈中不断展现,让众美友交流学习,欣赏分享。</p><p class="ql-block"> 但也有一些刚进入游学圈的新美友,对游学文章的写作,还是缺乏了解,发布出来的文章,不完全符合要求。按照主持人的工作布置,要我写一篇引导性文章,谈游学文章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为此,我根据平常审稿情况,浅谈个人的一些粗略看法。</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淡泊人生老师在2024年10月31日,发布了《游学投稿新标准》,明确提出游学文章应以 <b>“文字为主,图片为辅” </b>和禁止图片堆砌现象。还规定 <b>“文体以记叙文为主,拒绝发表诗词歌赋、小说、戏曲、抒情性散文以及影视、戏曲节目的观感作品。” </b>同时也指出,“<b>对于有游无学,有学无悟,无具体实景,没有游踪所见,引用知识与所写的内容完全不匹配,都是不符合作品要求的。”</b></p><p class="ql-block"> 以上规定,是游学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是这些规矩,有别于其他圈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美篇能够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下面以三点,浅谈游学文章写作的个人陋见。</p> 一,遵规而行,灵活运用 <p class="ql-block"> 有规矩就得按规矩办,遵规而行也是规矩。写游学文章要具备 “游、学、悟” 三要素。同时,还得遵循记叙文中 “时间、地点、人物”写作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大框架内,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和灵活展开游学写作的思路。当你在动笔时,不必拘泥于某个概念,不要让概念困绑着自己的思维,而是大胆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比如时间,不一定要把它定义为具体时间,不必纠结在精准上,除非文中必须交待外。撰写时可使用概略性的时间概念,比如某年深秋、某月上旬、那天等等。特别是记叙多年前的游学活动时,使用概略性时间更显得真实些。</p> <p class="ql-block"> 又如地点,我们旅游地点在写作中必须交待。根据实际情况是一个具体概念,也可以是一个概略范围,重要的是让读者明白你旅在什么地方。对一些小众景点,还需要说清楚,能让读者听得懂,看得明白。</p><p class="ql-block"> 再如游踪,表述时可简也可详,关键是必须有“我”的存在,清楚地记叙自己的所在和亲历亲游亲见的情况。不能凭空想象,不允许抄资料,搬网图组合成文,拼凑出来的东西没有意义。</p> 二、主题确立,“学知”引入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把握住游学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后,先不急于下笔,要学会善于思考,将所游所思捋出个头绪来,并逐步养成一个较为完整构思的写作习惯。然后,通过旅行中的见闻,确立文章的主题,来表达出自内心的思想情感或自已的见解。</p><p class="ql-block"> 有了主题,就根据自己把握的旅行经过,配合自拍照片和相关资料,多角度,多方位审视,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观感、萌生出与众不同的别样体会。在撰写过程中,自觉<b>“触摸历史,感知文化”</b>,不断升华主题。人的观念有时总是落后于时代,要紧随潮流,找到你独到的见解,这正是你所要的感悟效果。</p> <p class="ql-block"> 关于“学”的引入,从审稿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游学文章无非是诗词、警句、名言,还有一些歌词。不管是哪方面的知识,重要是要配匹,要贴切,能够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所学与所游的结合,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关于引用,可以直接引用,如白居易《正月三日闲行》诗句,<b>“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b>写的是苏州的城市景观。假若我们游学苏州,对相应的景观就可直接引用。还有游庐山,李白、苏东坡、白居易等诗人留下许多非常著名的诗篇,对标所游景点,即可信手拈来。</p> <p class="ql-block"> 在游览中,有些景观往往难遇到直接描述的诗文,或者说我们尚未学习到手。那么可以采用借用的办法来处理。但借用来的,应说明引用出处,并标明是属于该“游学”的意境或诗意等,以区别于直接引用。</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有一些哲理性的诗词文赋,这些 “学知” 虽有所指,却具泛意,放之四海而皆准。如王维的<b>“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b>苏轼的<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等等,这就看你的灵活使用了。</p> 三、写作样式,寻求变化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游学文章的撰写,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后,寻求变化,自觉从简单的游学记录逐步靠近带有文学性的叙述。首先敢于突破,不要固守着自己的撰写习惯,要不断追求创新。再是不怕失败,勇于偿试,闯出一条新路。变化是文章的生命力,也是我们撰写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一是在写作叙述上,寻求最适合自己表达方式的语言,逐步形成具有自己语言叙述风格的游学文章。 </p><p class="ql-block"> 二是在文章的结构上,材料组合上,寻求突破。平常我们撰写游学文章,大都是习惯于一景一叙,每景一篇,或是以一个景区写成一文。这种写法容易被大家所接受,也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记叙形式。但总觉得,写多了就很容易形成固定模式,这可能会给读者带来审美疲劳。</p> <p class="ql-block"> 为此,不妨变换一下写作思路,寻求在具有 “游、学、悟” 的记叙文中,找到更多种形式的一些写法。比如多景组合,突出重点;或在同类型景点中,找出各自不同的特色铺开叙述,可能会获得不一样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总之,写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各种撰写方式,让人读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或许,正是在不断探索的进步中,让我们找到写作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我们旅在美篇,聚集在“跟着书本去旅行”圈这片大园地里,携手游览祖国河山的风光壮美,回望人文历史的辉煌灿烂。同时,共同追寻并记述着自己的游学历程,从中储存着我们的记忆,分享美好,在这里享受着每一天的快乐,人生最美不过夕阳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