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西什库教堂十分著名,但这几十年来都只是路过,从未身临其境参观。因为这几十年中有许多年是完全关闭的,虽1985年恢复开堂,但多年以来属于有限开放,对游客而言甚为不便。所以一种神秘感一直萦绕心头。</p><p class="ql-block">现在教堂已经全面对外开放,一周七天均可自由进入参观。今天特意安排了时间专程到访,以解心头之谜。</p><p class="ql-block">西什库教堂,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由法国传教士在西安门内蚕池口修建。原址在中海西岸紫光阁以西,建成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因地处蚕池口,故俗称蚕池口教堂 。</p><p class="ql-block">在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教堂迁至现址西什库,并成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和清军进攻西什库教堂达60多天,直到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才得以解围。庚子议和后,清政府出资重修了损毁严重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走进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 33号~西什库教堂。</p> <p class="ql-block">作为主教座堂,西什库教堂的整体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哥特式教堂,顶端共由11座尖塔构成,建筑平面呈十字形。</p> <p class="ql-block">教堂门口的两座中国式建筑碑亭,分别立有清光绪十四年(1889年)天主教堂迁建谕旨碑和满汉文天主堂碑。这种中西合璧式的格局仅在此教堂可见。</p> <p class="ql-block">东侧是每个教堂照例都有的圣母山,顶端龛中有圣母玛利亚像。</p> <p class="ql-block">圣伯多禄雕像</p> <p class="ql-block">圣玛窦雕像</p> <p class="ql-block">圣若望雕像</p> <p class="ql-block">圣若望雕像</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有三十六根黄蓝相间的明柱,柱顶俱镂菘菜叶形,柱高4丈9尺,更显高大雄伟、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大堂北侧有正祭台和配台,前方顶部悬挂康熙亲书“万有真原”匾额(镜头不够长拍不到特写镜头😊)。</p> <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雕像。</p> <p class="ql-block">圣父若瑟雕像。</p> <p class="ql-block">中华圣母雕像,这是一尊穿着清朝皇家服饰的圣母和耶稣的雕像。</p><p class="ql-block">这尊中华圣母像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文化碰撞的艺术表现。圣母穿着清朝皇太后服,小耶稣穿的是太子服,这种雕像风格在宗教艺术中较为少见,也是这里的超级网红。</p> <p class="ql-block">80扇镶彩玻璃的花窗更是精美绝伦(大部分彩窗是1985年重修时的原迹),每扇彩窗都上的人物大多来自《圣经》故事和天主教的圣徒传说。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堂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教堂西侧面建筑。</p> <p class="ql-block">西什库教堂的开放时间:</p><p class="ql-block">周一至周五9:00-17:00,</p><p class="ql-block">周六、周日9:00-19:00。</p><p class="ql-block">教堂的弥撒时间如下:</p><p class="ql-block">平日弥撒(周一至周六):07:15</p><p class="ql-block">主日前夕弥撒(周六):18:00</p><p class="ql-block">主日弥撒(周日):06:30、07:30、09:30(中文弥撒),11:00(英文弥撒),12:30(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弥撒),16:00、18:00(中文弥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