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安娜·卡列尼娜》(四)~安娜&卡列宁

加州橙子

<p class="ql-block">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是小说主线,他们两人当仁不让是小说的主角,但在托尔斯泰这本浩瀚的经典大作里,他们两人也只能算是主角之一。安娜和卡列宁的婚姻在小说中也占了很大篇幅,这本书可以说是双男主情节。</p><p class="ql-block"> 卡列宁是安娜的丈夫,沙皇政府的一个官僚。虽然书中没有点明他到底官至何处,但从字里行间可以分析,起码是部长级别的。 </p><p class="ql-block"> 很多书评把卡列宁写成是一个冷漠,自私,自恋,虚伪的男人,似乎安娜的不幸全部是因他而生。他长相平庸,个子矮小,比漂亮的妻子大十九岁,两人站在一起很不协调。 </p> <p class="ql-block">  但再次读这部小说后,感觉这样看待卡列宁有点不公平。</p><p class="ql-block"> 安娜的出轨引发了她和丈夫卡列宁之间的感情风暴。在安娜生第二个孩子(和渥伦斯基的孩子)患产褥热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卡列宁宽恕了她与渥伦斯基的私情,待他们的女儿如亲生孩子一般。虽然他此前一度在心里诅咒安娜,甚至希望她去死。他以为,如果安娜死了,她带给他的奇耻大辱就会烟消云散。但他最终原谅了两人,尽管是心不甘情不愿。他期待妻子回心转意,重新回到自己身边,甚至同意渥伦斯基来家看望安娜,只希望安娜不要离开他,离开孩子,离开家庭。 </p><p class="ql-block"> 书评者们口中卡列宁的虚伪可能就是源于此吧~明明没有爱情,为了家庭表面的安宁,为了不受社交圈子的指点,哪怕委曲求全,低三下气也在所不辞。 </p> <p class="ql-block">  卡列宁也许是自恋的,也有些冷漠,那是他的性格所致,但他并不虚伪。正因为他在心中把妻子看得很重,所以一但被出轨,对于他这种把名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谁让他是莫斯科有头有脸的人呢?谁让他是政府高官呢?谁让他是社交界的名人呢?换谁都会维系和保护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名誉吧,哪怕是做出某些妥协和让步。 如果卡列宁的所作所为叫做“虚伪”的话,那安娜病前病后对卡列宁截然不同的态度,称得上是“残酷”。她昏迷中说的那些忏悔的话,与她后来康复后与渥伦斯基旧情重燃,以及最后卧轨自杀,这样的悲剧既令人唏嘘,又让人觉得不值。</p><p class="ql-block"> 撇开安娜嫌弃的角度看卡列宁,他并不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安娜不爱他并不代表卡列宁就一无是处,不被爱也并不是一种罪过,也许会有别的女人爱他呢?不过从小说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卡列宁出轨的迹象,在男女关系上,他和他的大舅子奥布伦斯基很不一样。对于安娜的爱,他和渥伦斯基一是真诚和热烈的,只不过两人爱的方式不一样。渥伦斯基的爱情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炽热滚烫,而卡列宁的爱犹如一杯白开水,看似没味道但生活中却不能或缺。只是安娜澎湃的内心世界让她更喜欢和更接受渥伦斯基的爱情表达。试想如果卡列宁的妻子是一个和安娜截然相反的女人,也许他会是幸福的吧?只可惜生活没有这么多“如果”。</p> <p class="ql-block">  令人感到不解的一点,是安娜对她的两个孩子的态度。照常理讲,与渥伦斯基真爱的结晶更能唤起她的母爱,但书中的一段文字却是这样描述的“一看见这个小女孩,她就更加清楚地觉得,与她对谢廖沙的感情相比,她对这个女孩子的感情甚至还不能算是爱。这小女孩身上的一切都很可爱,但不知为什么仍然没有抓住她的心…”。这种矛盾的存在,我个人觉得一是安娜和谢廖沙相处的时间较之女儿更久,二是她将对卡列宁背叛的某种愧疚心情投射在了他们孩子的身上,三是婚生和非婚生孩子在安娜心中的地位始终还是有些微差距,尽管她绝对不会承认这一点,因为这是对她和渥伦斯基之间爱情的某种诋毁。</p><p class="ql-block"> 从书中看不出托尔斯泰对卡列宁究竟抱持什么看法,让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卡列宁,恐怕正是这位伟大作家所希望的吧。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